养鸡致富经_致富养鸡视频_致富养鸡散养鸡技术

宫英辉 (黑龙江省萝北县云山镇畜牧兽医站 154200)

过肥、过大的公鸡会导致动作迟钝,不愿运动,追逐能力差,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受精。由于腿脚部负担加重,容易发生腿脚部的疾患,尤其到40周龄后更趋严重。所以,种公鸡至少从6周龄开始直至淘汰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饲养,控制其生长发育。

1 1~6周龄

此期应使其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以形成坚固的骨骼、修长的腿和胫、韧带、肌腱等运动器官,以支撑将来的体重,为种公鸡的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使用的饲料,应为含蛋白质18%以上的育雏饲料,至少应在前4周龄应用育雏料。当公雏累计每只吃进1 000克育雏料后可改用育成料,其中前3周龄应任其自由采食,不要限料或空槽。若3周龄末体重达标,可采用与母雏相同的限饲程序限喂,维持每星期体重稳定持续增长;若跟不上体重标准则推迟限喂,延长光照时间等促使其尽量发展,使其胸肌丰满,龙骨与地面平行,长相与商品肉鸡无异,6周龄末体重必须达900克以上,胫骨长度在8周龄时至少要在100毫米以上。断喙时间与母雏相同。6周龄末可进行第一次选种,选择符合品种特征、体重大、腿脚强健、脚趾正常、结构匀称、关节正常、雄性特征明显、鸡背长而直的,淘汰那些鉴别上有误差、体重过轻、病残和畸形的。由于8周龄后公鸡的腿、胫骨生长趋缓,不可限制早期生长。

2 7~13周龄

由于前期任其充分发展,一般公鸡饲养得肥胖、丰满。此阶段应使其生长减慢,饲料改为育成饲料,使其胸部和体内丰满的肌肉和脂肪转变成腿、胫的精瘦肌腱,使胸部肌肉逐渐减少,龙骨前端逐渐抬高。13周龄之前是骨架均匀度的控制期,至13周龄末理想的胫骨长度以120~130毫米为宜。该阶段的体重将逐渐回归到标准范围,每星应仔细称重,如均匀度在80%以下,应采用大、中、小分群饲养的办法进行调整。育成阶段的饲养密度以4只/平方米为宜。

3 14~23周龄

此阶段是性成熟均匀度的控制期,应促进性器官发育,可将限饲措施略作放松,即由“四三”限喂改为“五二”限喂,或由“五二”限喂改为每天限喂,尽量使其体重的增长与标准吻合,使群体的均匀度调整到80%以上。此期间可使用公鸡料桶吊高喂料,有利于公鸡在采食时对腿部的锻炼,又有利于在21周龄混群后习惯于用料桶采食。自18周龄开始,可由育成料改为预产料,一般每星期增重在150~160克。此时需要增加光照刺激,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

公、母混群一般在20~21周龄进行。合群时,公鸡体重应高出母鸡体重的30%左右。如体重过小,应推迟混群,避免公鸡受欺而影响授精率。在合群前,公鸡应提早1星期转入产蛋鸡舍,使公鸡先适应新环境,也使公鸡在整个鸡舍内分布均匀。公、母比例以1∶9~10为宜。混群后建议在母鸡饲槽上安装限制公鸡采食的隔鸡栅,也可采用一根长度为63毫米的塑料细棒,穿过并嵌在公鸡的鼻孔上,配套使用隔鸡栅,可进一步限制公鸡偷吃母鸡饲料。由于公鸡的睾丸等性器官要到30周龄时才充分发育成熟,所以在21~30周龄间,应抽样10%称重,确保体重不减轻。

4 24周龄以后

种公鸡在24周龄以后,应饲喂单独配制的公鸡饲料。()低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种公鸡的性成熟期及睾丸重、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数等,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公鸡的营养需求除了蛋白质水平可以降低外,能量需要亦可适当降低为11.3~11.7兆焦/千克日粮。钙与有效磷的含量分别为0.95%和0.4%较为适宜。在种用期间采用较低水准的钙用量,将有利于公鸡体内的代谢过程及精子发育。

公鸡对维生素特别是对脂溶性维生素的需求量较高,其直接影响公鸡的性活力,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可影响精子的产生,B族维生素影响性活动能力,钴胺素影响精液的数量,烟酸和生物素可防止公鸡的腿病,维生素C对增加精子数、提高种蛋受精率均有显著作用。因此,在日粮中维生素更需加倍添加。

切实检查公、母分饲措施的状况,要做到喂料时快速、均匀。此时对公鸡可吊高料桶,一般离地面46厘米左右。尤其在1/3垫料和2/3栅条结合的鸡舍内,可将公鸡料桶吊在垫料区,并控制每个料桶只供6只公鸡采食。可先黑舍给公鸡料,亮灯后公鸡吃到料时再供给母鸡饲料,这样在采食均匀性以及对公鸡的腿部发育有利,亦可避免由于公鸡采食的不均匀而形成两极分化,导致公鸡过早瘦弱及病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