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对目前英语教学中诸多不合理现象的反思,提出了自己如上观点,发人深省。

孙泓老师作为青岛市的一名教研员,也在《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中的误区及分析》(孙泓.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11): 20-22)一文中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在观摩了山东省第四届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后撰写了此文,提出了当前赛课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忽视和安排课堂时间,忽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重视设计表面活动,忽视培养学生深层思维;

重视板书的美观,忽视其示范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重视导入环节,忽视课堂小结;

重视教书,忽视育人。

第二部分:阅读教学研究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被日益重视,它所具有的诸多特点和优势,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怎样让学生成为一个高效阅读者?《阅读过程的认知与高中英语读课堂教学策略》(侯姝琛.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6): 47-51)一文作者按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的传统模式,介绍了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前任务设计中可先激活学生背景知识,方法有The ETR (experience-text-relationship method) Activity、Pre-reading Questioning、the Brainstorm Activity、the Semantic Word Mapping、Making a KWL(What I think I know, What I want to know, What I learned) Map;可预测阅读内容,方法有Conducting a Picture Walk、The Fortune Tellers、Anticipating Guides。读中任务中对信息获取阶段,可采用Scanning扫读、Skimming略读;深层理解阶段,可采用Questions and Answers、Comparison、Information web、Further Digging。读后任务的信息呈现,方法有Summarizing、You-ask and I –answer、Three-Point Review、Knowledge Circle、Add-on Information;信息应用的活动,可采用Visual Creations、News Stories or Comic Strips、Talk Show Host等。

高效是基于目前的低效来说的,作者认为,目前阅读教学中有对阅读过程理解的误区:受传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将阅读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学生仅以解码者的身份参与了一小部分阅读过程,获取的信息是解码的结果,而非真正参与理解语篇。而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过程是读者和读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意义不附于语言形式表层,读者必须利用多方面的知识通过预测、推理等积极思维才能获取意义,理解读物,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身兼四职:解码者、使用者、参与者、分析者。

《从“衔接”与“连贯”的语篇视角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白薇, 景嫣.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11): 2-5)一文介绍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衔接”和 “连贯”。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语义上的一种联系,包括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篇连贯是指内容有逻辑性、描写有顺序、陈述内容显性适度、语篇有结构组织、整体与局部有联系。

作者认为,英语故事教学就是要通过理解故事的内容与组成结构,提高学生整体上把握英文语篇能力,发展其英语思维。在小学故事教学中应用“衔接”和“连贯”的分析方法,可以将故事语篇分解为很多个晓得有意义的片断,并且分解后的片断仍然可以作为完整的部分进行细化分析。利用衔接手段,学生可以借助于各处衔接关键词了解各个句子的衔接情况,把握语篇整体的结构,了解各个语言连接点的意义;通过连贯分析,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与片的结构、内容和意义,了解语篇前后内容的关联和语言的呼应,从而对语篇的心理意义进行建构,把握住语篇的主要结构内容。

通过童话故事《三只小熊》的故事教学设计,作者详细介绍了故事中的衔接和连贯的具体应用,如阅读后回答问题、线索和情节发展的填空练习、真假判断练习、故事情节排序、回顾与复述、自编故事等。

对于故事教学法,有很多人比较关注,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实践。《英语故事教学法的优势》(吴爱宁.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11): 6-9)作者认为,通过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盎然的学习状态,可输入可理解的语言信息量,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扩大词汇量。

作者讲述了自己给女儿讲英语故事中的体会,还介绍了奥地利学者的研究发现“有意义的故事性教学要比传统方式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克拉申(Crashen,1982)的观点“初级阶段的语言学习应尽量安排在轻松的环境之中,给学生提供易于理解、生动有趣的语言输入”的观点。

作者还详细介绍了给女儿听故事的案例,初期阶段有《唯开英语系列》童话故事、外研社的《伊索寓言》,还有《父与子全集》、《牛津故事乐园》、《校园童话剧》等故事材料,发展阶段有薄冰编的初中版《英语趣味阅读》、《书虫系列》、外研社《英语学习四十年精选之童话传说卷》、《Black Cat有声名著阶梯阅读》等。

有很多英语教师,也对阅读教学撰写很多有参考价值的短文。《应对英语阅读理解中生词的策略》(陈剑霞.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6): 52-54)一文中,作者认为,面对体裁多样,体裁广泛,时代性强的英语短文,即使掌握了相当可观的英语词汇,也难免会在阅读时遇到生词,如何教会学生猜测词义,作者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通过众多具体的示例,作者详细介绍了应对英语阅读理解中生词的策略,如忽视文中影响不大的生词、利用构词法,巧解新单词、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有教师提出了要进行“真实阅读”的主张,《小学英语真实阅读教学初探》(万晓艳.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11): 11-15)一文中,作者认为,“真实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完整的、真情的阅读。原则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完整的阅读;真实阅读包括:真实的阅读语境、真实的阅读内容、真实有趣的阅读活动、真实的阅读指导、真实的阅读目的。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与方法》(凌应强.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8): 6-11)一文中,作者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具有内隐的语句分析能力、图片观察能力、语篇分析能力、词汇推测能力、语境构建能力以及一定的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包括寻求乐趣、撷取信息、扩大词汇量、巩固语法、培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方法包括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进行有的放矢的语言训练。阅读材料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应符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应当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一定的信息差、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现有能力等。

《图表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语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王建凤.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7): 40-43),作者把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标教学实例研究中的做法应用于小学语篇教学。首先,作者通过教学案例介绍了多种图表形式,建立语篇的图式概念,如线形图表法、流程图表法、辐射图表法、树形图表法等,还介绍了运用图表进行语篇整体教学的具体策略,如课堂导入、抽象词汇教学、句式分析等。最后,作者还就如何利用图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和形成观点、利用图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马剑辉老师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探析》(马剑辉.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8): 12-15)一文中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的某些误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Grellet认为的阅读课教学基本步骤为:浏览(标题、长度、插图等)、预测(内容、功能及问题结构)、快速略读、确认或修订预测、进一步预测、更加仔细地阅读,简化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呈现“阅读-检测-再阅读-再检测”的过程。随后,作者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叙述了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具体活动。

《对两节同课异构阅读课的思考》(梁添明.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7): 28-31)一文作者详细介绍了两堂同课异构的英语阅读教学课,第一节课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内化;第二节课则突出阅读后活动,并引导学生用英语做事。作者归纳这两堂课的共同点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英语思维、设计梯度渐进的任务活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

除了课堂教学外,也有教师对高考中的阅读部分进行了细致地分析。《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题型解读》(俞红珍.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11): 62-66)一文作者介绍了近几年高考英语科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任务型阅读”。“任务型阅读”是一种任务驱动的阅读,它要求读者阅读后根据所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完成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任务,主要题型有阅读表达题、信息匹配题、对话填空题、阅读填空题等,题目突出实用、交际、情境,增加非语言信息,答题要求精炼、准确。作者认为该题型既有语言知识(词汇和句法)、理解细节、概括主旨等,也有语篇结构分析、逻辑思维、英语释义等新的考查要点。

该题型变革要求教师在训练中,注意增强学生语篇意识、以任务驱动阅读过程,读写结合,日常教学渗透阅读策略训练、语言知识教学不可忽视等。

作者最后强调,这种新型的考查方式彰显出“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育部,2004)的价值取向。

《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阅读教学》(梅水英.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6): 58-61)一文中,作者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外语课程内容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外国文化。文章介绍了Johnson就文化背景知识对外语阅读理解的影响的一项实验,证明了测试前对该文化背景的体验有助于读者理解文中一熟悉的内容,还介绍了Steffensen做过的一个实验证明,当读到与本族文化风俗一致的部分时,受试者的阅读速度加快;而当读到异族文化部分时,情况则正好相反。

文章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阅读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具体方法,如课前了解学生已有的或可能缺乏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课中,激活和扩充学生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课后,拓宽文化学习渠道,开设“文化之窗”等。

作者还归纳总结了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遵循的原则,即适用性、阶段性、系统性、多样性,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在《儿童英语教学实用技巧》(Caroline. T. Linse. 译林出版社, 2007)一书中关于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法时特别提到了如下三种:

低年级中较多的采用拼读教学法,这种方法教授学生基本的英语发音规则,帮助学生解码单词,它致力于帮助学生认识字母与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这种方法也应该把意义放在首位,选择语言材料时应该剔除过多的生词。

高年级中较多采用基于故事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阅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过程为前提。故事中富含真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化,可帮助学生发展认知和社会技能,并将阅读技能和阅读乐趣联系起来。

语言体验教学法,是一种有意义的群体性阅读教学方式。学生说,教师记,略作校正后,便可成为一个语篇,而这些文本可以作为宝贵的阅读材料。

第三部分:英语有效教学研究

虽然很多观摩课堂的人比较看重课的过程和设计,但英语教师们对效果看来情有独钟,但也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效的操练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英语教学中无效操练的反思》(朱晓玲.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11): 14-15)一文作者采用案例具体分析了产生这些无效操练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认为,要把握“量”,单词教学中,教师的范读、领读和学生的反复操练是必须的;要着眼“趣”,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其大胆开口,采用游戏式教学活动,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注重“效”,在句型操练时,不适宜采用竞赛形式,过快会破坏句子的节奏;追求“活”,创设情境应蕴含丰富的信息,给与不同学生不同的选择,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探讨》(张静.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8): 10-11)一文中,作者认为,英语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目的是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语言练习和应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者用三个小组活动案例讲述了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作者提出,在内容上,学生应通过活动确实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形式上,让每位学生到参与到活动中去;从反馈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应能互有所学。

课文教学也有不同的成效,《提高课文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实效性》(杨延从.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7): 13-18)一文中,作者针对组织课文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控制过多、注重表层、学生被动)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阅读任务设计要与阅读话题密切相关、突出文章语篇结构、形式与内容体裁协调、简化课文便于开展拓展活动、突出互动性和层次性;阅读前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自由讨论、预测文章内容、组织竞赛活动;阅读中设计略读、查读、研读;阅读后预测故事结局、组织辩论、角色表演、话题讨论等。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与对策》(李华.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7): 26-30)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作者认为主要有教学目标设计不明确、教学理念与行为有偏差两大方面,还提出了提高有效性的对策:1、明确教学目标;2、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课堂语言要清晰、课堂评价要具体到位。

《浅谈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几个问题》(方建华. 辽宁:沈阳出版社, 2008)一文对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认为只有克服了如下问题,信息技术的运用才能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出它的效益。

思维的连续性经常被媒体的操作打断;

媒体呈现方式有时过于直接,不利于启发式教学;

过分依赖计算机,可能会造成对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阻碍;

由于信息技术的频繁使用,可能会忽略活动的设计。

第四部分:英语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研究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活动?《有效的英语教学需要怎样的活动》(钱希洁.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7): 7-10)作者通过案例详细分析了如下几个问题:1、活动场景是多多益善吗?2、盲目效仿活动也有效吗?3、活动仅是为了昙花一现吗?

作者认为,活动内容绝非多多益善,特别是在语言项目的首次呈现阶段,要尽可能剔除干扰项,以清晰、单纯的方式呈现相关语言项目,以确保学生在相对单纯的语境中理解和记忆核心的语言结构。

有教师在观课活动中看到一个活动拿来用了,但在以文本阅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堂中,活动只能初级教学内容的表面和局部,但却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妨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巩固,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样的效仿显然是仿而无效的。

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形式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方式,但如果教师仅仅将故事活动作为“哄”学生学习的诱饵,则非明智之举。如果教学内容式和一故事的活动形式呈现,教师可以把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充满趣味的故事中,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相关语言知识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有趣的活动中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任务型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以学生为主题设计小学英语任务型学习活动》(李芳.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7): 15-17)一文中,作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已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习的过程,要求教师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和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

作者以案例方式分三个方面介绍了任务型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一、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设计真实、有趣的任务,如,猜一猜、演一演、比赛;针对课堂目标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如调查型任务、表演型任务、比较型任务;设计拓展能力的自主学习任务,如编辑英语小报、撰写研究报告、写信、自制贺卡、采访活动等。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学习困难甚至是障碍,而点拨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点拨方法》(廖荣莲.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8): 34-35)一文中,作者认为,点拨即指点,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作者从把握点拨的有利时机和选择有效的点拨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展开。有利时机包括:在学生新旧知识迁移时、在学生语言表达卡壳时、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学生认知出现错误时;点拨方法有导向点拨、设“陷”点拨、比喻点拨、幽默点拨等。

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热身艺术》(王咏梅.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8): 38-39)一文对英语教学中的“热身”进行了详细介绍。作者认为,热身(Warming-up exercises)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前,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活动。

作者举例介绍了七种不同的热身方法:在新科内容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用英语自由交谈的谈话热身;以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吸引并打动学生心弦的儿歌热身;新颖别致且包含课文内容的互动活动,用以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为新课呈现起到铺垫作用的活动热身;小学生情有独钟、乐此不疲的游戏热身;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发展热切期待的悬念热身;针对儿童的求胜心理,促进和刺激学生的情绪兴奋点的竞赛热身;通过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电视的片段进行视听热身,等。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现》(杜丽华. 辽宁:沈阳出版社, 2008)一文中,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认为科学地建构是关键。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合作环节?该文认为,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灵活设计内容;另外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关键一环。

《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周冬梅. 沈阳出版社, 2008)一文作者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特点,以及联系自身教学实践介绍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如列举型任务、信息差任务、比较型任务、作决定任务、解决问题型任务等。作者还建议通过组织课外活动,自主查找资料等形式拓展任务。

最后,本文特别提示读者注意两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英语阅读教学文献综述】相关文章:

英语阅读教学10-16

英语阅读教学随笔11-04

英语阅读教学目标03-29

英语阅读教学指导10-11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10-11

浅析英语阅读教学10-10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10-10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10-08

英语阅读教学目的10-08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