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神州,直播全国,为三农点赞,让丰收霸屏!由农业农村部指导,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策划并推出的大型记者采风直播活动——“丰收中国万里行大型公益宣推活动”持续为您报道。
云南西南部、中缅边境。这里热带雨林丰富、气候温暖湿润。农视网记者继续行进,抵达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勐龙镇。
据《勐奔》、《云南省景洪市地名志》等书记载:勐龙,傣语,“勐”即坝子或地方;“龙”即过分,意为过分的地方。古时候称为“勐阿底嘎麻腊它”意为“自由生产生活的地方”。
雨后 勐龙镇
这个紧靠中缅边境的小镇,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且为期较短。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使得勐龙镇成为了优越的热带水果种植培育产地。作为现在水果新宠的火龙果,就是其中之一。
火龙果红了 日子也红火
勐龙镇 火龙果基地
据了解,勐龙镇种植了多年生藤本水果面积7121亩,其中,火龙果面积5931亩。农视网记者来到的,是一处位于勐龙镇曼景列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一走进便闻到淡淡清香,循着香气,就能找到一朵朵正在盛开的火龙果花。
盛开的火龙果
与印象中火热的紫红色不同,如玉般洁白的花瓣,渗进的是一层薄薄的绿。
火龙果花一般是从日落前1-1.5小时开始开花,到日落时完全打开,天亮时花冠逐渐闭合,太阳升起前后凋谢。当果实由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时,即可采收。
仿太阳夜间催花补光
花上的灯泡是基于“仿太阳夜间催花补光技术”,在秋冬时节补上日照时间,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出果批次。
基地负责人李大哥讲到,这片基地有630亩,亩产有4-5吨。从5月底到明年3月份,这里的火龙果每年可以开14-15次花,现在已经长到第3次,果子晒足了炽烈的阳光,长势良好,已准备好按不同批次上市。
剥皮后的火龙果 品种:金都一号
李大哥还讲到,这片基地已经承包给了当地的17户农户,一户平均两个人,加上工资和提成,一年约有9万元的收入。当地的农户笑着向我们说到:火龙果红了,日子也红火了。
除了热带果园,勐龙镇也有广大的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据统计2019年,勐龙镇种植粮豆总面积41075亩,平均单产374公斤,总产量15365.49吨。
“遗失的美好” 小玉米新概念
在曼景列村,党支部书记岩总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特有的一种迷你小玉米——白糯拇指玉米。基地负责人黄总告诉我们,这种玉米的发现,还有一段不一样的缘起:
白糯拇指玉米 种植基地
三年前,曼景烈村一户傣家老宅重建,从傣楼的屋顶老梁上拆出一个圆形葫芦,里面用红纸片包裹着几百粒玉米种子,玉米粒白白的,但比起普通的玉米籽粒要小很多。
白糯拇指玉米
经云南省农科院专家介绍,白糯拇指玉米有超过800年历史,是世界糯玉米的起源品种,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勐龙镇傣族老百姓就种植这种玉米,但因产量较低,80年代后期,就被其它高产杂交玉米品种所取代,逐渐没有人种植。
正是3年前的发现,白糯拇指玉米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且随着现在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自然山泉灌溉、绝少病虫害、有机种植的白糯拇指玉米,广受消费者欢迎。
白糯拇指玉米
黄大哥讲到,由于白糯拇指玉米特殊性,基地采用“梯次种植,梯次成熟,梯次采摘。目前,基地种植200多亩,正在不同批次的收割,少有虫口、变质的现象,线上线下都在同步上市。玉米售价平均2元一根、整袋出售,轻简的设计也符合人们的快消费,方便购买食用。
口味香糯 皮薄无渣
农视网记者从黄大哥口中得知,目前白糯拇指玉米已经得到了云南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正在不断改良和优化中。
据了解,2019年勐龙镇生产总产值达到9.22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100元。下一步,将继续通过挖掘当地特色农作物品种,让名优特色农产品脱颖而出,使得传统农业“穿新衣”,打开更广阔的销售市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