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高考真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回答下列各题。
⑴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⑵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答
【答案】⑴C ⑵D
此题做对答案很简单,但是如果问你第(1)为什么不选B呢?
很有可能你说不太清楚。
具体解释请看以下解析:
圣诞快乐
【解析】⑴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城市水量,降低城市中心温度,降低城郊间热力环流,A错;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C对;与酸雨污染无关,D错。此题较能把握是B项,这里只需要区分海水入侵与海水倒灌两个概念即可——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经地下到达陆地;海水入侵是指滨海地区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被破坏,导致咸淡水界面向陆地方向移动的现象,海水入侵定义最核心的东西是“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动力平衡的破坏”。海水倒灌,这是我国沿海地区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的问题。其成因主要取决于地质结构、岩层密度和取水量。故选C。
⑵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地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海绵城市建设,D正确;城市中耕地面积极少,退耕恢复湿地不合实际,A错误;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B错误;完善排水系统,是加速 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下渗,D正确。故选D。
以下为海水倒灌
这里还需要特解读一下“咸潮”的概念。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于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咸潮成因
(1)降水少
由于2003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减少2成以上。广州市番禺区沙湾水道上游西江流域减少6成,加上2004年入冬以来降雨锐减,导致南粤各地江、湖、库水位急剧下降,2005年咸潮发生时广东省30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1048.4百万立方米,比干旱的2003年同期减少3363.6百万立方米,减幅为23%。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2005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为-0.06米。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
(2)珠江无序挖沙
整个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万吨,这个数字是包括悬浮在水里的泥沙的,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占总量的5%~6%,人们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开采量已经连续15年超过了8000万吨,这就把历史上积存的河沙也挖尽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够补够补充已被挖走的河沙。在200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河段约有100多艘非法采沙船,导致河段已基本没有河沙;没有河沙河段正沿着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
(3)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与咸潮之间的关系引人注目。在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等13个单位、100多位科技人员历时8年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30厘米。该研究小组一位研究员说,如果疏于防范,珠三角这一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水、风暴潮、涝灾和咸潮的袭击,面临“被淹”的危险。
(4)用水增加
南一带沿海地区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导致江河水流量减少,这使当地咸潮入侵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