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方案

全面育人 教要得法 全面发展 学有所长

初级中学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规划

(2015年--2017年)

根据德惠市教育局关于创建第三批“新优质学校”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国家级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建设与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校围绕“质量+特色”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参与新优质学校的创建。通过创建活动,推进养成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逐步办成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

第一部分

创建基础

一、学校现状分析

德惠市第二十六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建于1953年8月,位于德惠市同太乡政府以西600米,公路的北侧.我校的占地面积4.52顷,建筑面积3524平方米,图书8700多册,建有物理和生化两个实验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环境清新幽雅,是长春市素质教育基地校,美育特色校,百所花园式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十六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教职工总数60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高学历80%,校园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新老三室装备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美术展室。“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即将启动。学校领导班子充满朝气和活力,求实、创新、廉洁自律,与时俱进。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在稳步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德惠市具有特色的窗口校。

二、创建优势

(1)、舒适温馨的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优雅,香樟吐翠;设备相对齐全,文化浓郁;教师勤奋敬业,学生淳朴好学;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特色”办学宗旨。

(2)、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学校有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能力较强,富有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在校长的带领下,全校教职工传承与创新店桥中学的办学理念,积极进取,先争创优。

(3)、具有一定的创建经验

新班子组建以来,经过近两学年的努力奋斗,在教育、教学、特色等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先后荣获合肥市绿色学校称号、庐江县文明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

(4)、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近年来校教科研成果显著,先后完成1个国家级课题和1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另有1个省级课题将于2014年12月申请结题,其中课题《农村“留守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实践》荣获国家级优秀课题二等奖;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在全县课堂教学大赛中斩获除生物美术之外各个学科的一等奖,英语等学科更是多人获奖,全县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应用评比中共获得5个一等奖;2013年一名教师被评为合肥市学科带头人、两名老师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创新教育一枝独秀,在庐江县首届创意大赛中荣获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6个三等奖的佳绩,合肥市首届创意大中荣获2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13年7月再得合肥市科技创新大赛荣获2个二等奖,2013年11月第七届县创新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3、薄弱方面

(1)、学校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学校现在部分教学设施陈旧,如学生课桌仍为老式木课桌,破损较严重;教室墙面陈旧,教室不够明亮;教师没有办公电脑;学校食堂不能满足师生需要,校内暂无操场;部分校园场地还需硬化与美化,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2)、学校工作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已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和评价考核奖惩机制,但仍然不够完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学校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3)、教师队伍专业性发展有待提高

学校目前在“教研训”一体化方面初步形成机制,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师间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差异,音体美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名师外流现象严重。如何打造一支有内涵、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推出一批县市范围内有知名度、有影响的“名优特”教师,是今后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4)、留守学生较多,家庭教育缺失

学校地处合肥市最南端,座落在庐江县矿业大镇罗河镇,学校周边拥有两个矿山,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乏,兴趣爱好不广泛,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差异性较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中途转入转出的学生也较多,造成生源不稳定;学生基础不一,家境不一,也增加了教育难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地住民向县城迁移的速度在增加,特别是家有两个子女的家庭,大孩子考上县城学校后,家长往往把另一个孩子转入城内进行陪读的现象增多,生源质量也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学校办学的特色有待彰显

几年来,学校的教学成绩稳中有升,但提升的幅度较小,在养成教育中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深化且形成特色品牌仍有差距。

第二部分

创建目标

一、办学理念

全面育人、教要得法;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

二、办学目标

总目标: 创超同类业绩,建新优质学校

具体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为归宿。通过创建新优质学校,探索出一条以学校资源为基础,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个性化特色发展的道路,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学先贤、正品行、思创新、促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

2、教师发展目标

观念领先、关爱学生、乐于奉献、严谨治学、教学民主、团结协作、敢于创新、快乐生活的现代教师。

3、学校建设目标

努力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和谐、设施先进、师生自信、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充满生命活力的新优质学校。

第三部分

创建内容

一、学校发展策略:构建和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1、分年度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现代化办学需要。按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于2015年底全部完成,且适时优化。

2、精心设计,科学规划,绿化、美化、香化校园,创设舒心的学习、成长环境。

3、提炼“励志 笃学 团结 求真”文化,且做到文字上墙,思想入脑,养成习惯,形成风气,丰富办学内涵。

4、开展“文明礼仪”、“感恩”、“创新”等系列活动,培养人文温馨环境。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采取立足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等办法,充实骨干力量,壮大教师队伍,力争各学科都有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

6、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一所学校,仅依托硬件设施的优质来赢得群众的认可是不可能的。只有凭借规范的管理,良好的师资,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成为群众认可的优质学校。为此,我们将牢记“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宗旨,坚持以德育人、环境育人、以德启智、和谐发展;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逐步形成“用国学精髓浸润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努力把学校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

7、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店桥中学管理制度》,健全对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班级及教师、学生的考评办法,并实施配套的奖励制度。在教师绩效工资管理实施中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拉开分配档次,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二、教师发展策略:激发主动发展内驱力,提升育人高素质

1、不断完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不断进取

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 落实各项教育法规的学习制度,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弘扬敬业爱岗精神,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本校特色的师德规范,激励全体教师都能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定教师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师德修养,提高执教水平。

2、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做专家学者型教师

进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策略。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广大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技巧,还应通过教育科研实践,不断取得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将充分利用前期申报的省级课题《农村初中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深入推进中学生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与优秀兄弟学校之间的对接与交流,与合肥市各大名师工室积极联系,充分发挥合肥市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加速培养在全县、全市具有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围绕所面临的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通过合作研究中的思想碰撞,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

3、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策略。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每两周参加一次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学年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或典型案例);每学期编制一份试卷或制作一个课件。通过校本教研,让教师们发现个人专业成长的可能,为教师们施展才华提供宽广的舞台。除此,学校还将组织个别学科先动起来,积极开展精练、精评活动,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4、不断开发校本教材,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精神领域,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合作精神、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知识领域,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改变对知识本质的看法,而且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提供可能。在技能领域,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的技能发展,具体地说能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5、开展推门听课制度,促进教师先备后教

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新举措,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理念、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内涵。每学年,学校还在全校或教研组举行了“读书报告会”,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该项活动,将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并以骨干教师为中心,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教师的读书内容,在促进他们快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6、建立教学督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整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制定课堂教学常规,用规范督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督导的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及相关情况。相关情况包括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等。督导的主要方式有查阅资料、随堂听课、调查访问、开座谈会等,以促进教师的发展。通过督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发展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创设特色窗口,彰显创建新成果

1、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是特色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养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养成教育长廊”,墙面上张挂《三字经》《弟子规》等图解;选择经典古诗词、成语、历史故事、名家书法、国画作品、古典名曲等制作成精致的展牌,布置于走廊上、楼道内,让学生时时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浸染,“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寓传统孝文化于极富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之中,让有限的环境凸显出浓郁的孝文化氛围,走进校园漫步走廊,先贤与轶事等知识举目可见。

2、班级文化建设

利用教室的板报、墙面布置、图书角等让书香墨韵弥漫教室,使教室更具文化韵味,体现“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3、传媒文化建设

(1)利用“广播站”报到创建过程中的好人好事与师生生活点滴,宣传正能量。

(2)利用校刊《小荷》开辟创建“新优质学校”所闻、所见、所感专栏,聆听全体师生对创建的体会与心声。

(3)筹备建设店桥中学网站并开辟“养成教育”专版栏。充分发挥网站交流平台作用,加强宣传与互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使学校文化建设特色成效得到更大范围的社会认可。

(二)、倡导经典诵读,达到学先贤正品行

为了便于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开展教育与学习,学校抽调骨干语文教师,成立中华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组,参与编写工作。编写组根据中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选择适合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各类书籍中精选名篇最终汇编成校本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推荐给学生并开展诵读活动,从而让学生达到“学先贤、正品行”的效果。

(三)、搭建平台,渗透养成教育

1、增设书法课程

我校黄家艾老师为省书法家协会正式会员,利用这项教师资源来为学生每周开展一次书法讲座,培养学生书法爱好,提高学生书写功底。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将养成教育与各学科有机整合,通过课堂这个主阵地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

3、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考虑学校现有条件与师资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们将这些社团逐步组织起来,书法与绘画社团、橡棋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环保社团、科技创新社团、学雷锋社团、英语社团、播音主持社团等,条件成熟时学校将重点建设一个科技创新实验室。

(四)、展示成果,培养自信

除了常规的文化知识测试以外,学校不间断地开展各种活动,展示他们不同方面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学习规范,养成习惯

在全校开展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修订学校校规细则,集体制定学校《一日常规》,在学生中开展背诵等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中,学先贤、正品行、思创新、促发展。

(六)、校村家三方联动,齐抓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单靠学校一方很难起到最佳效果,因为教育需要环境,养成教育也不例外。学生在校接受养成教育的效果再好,如果没有良好家庭教育与和谐社会环境氛围的正面影响效果也是不佳的,出于这个方面考虑,学校主动与镇、村联系,结合这两级组织每年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学校同时对他们家在校学习的子女进行表扬,对他们家庭的感人事迹在学校进行报道,发动学生从身边的好人好事学起,争做优秀学生,争当“五好少年”。

(七)、建立多元评价

1、知识型评价

知识型评价目的是在课程规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集中地对学生知识巩固程度进行细致的了解,各项专项测试是对课程实施更加精细、有效的评价方式,在这种价值方式的激励下,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实践意义,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对学生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2、技能型评价

结合各项活动的开展,把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技能表现出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现他们的超强能力,从这些方面来对部分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激励他们开发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每年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等。

3、综合素养评价

结合“学生成长档案袋”,从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进行改革,根据积累的学生参与学科知识学习与各项其它课程的学习情况、各种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拓展学习情况的实证材料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特别要利用好九年级毕业考试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的导向作用。

第四部分

实施过程

一、宣传发动(2015年3月~5月)

1、开展师生培训,通过培训会议、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展板、条幅宣传等向全体师生全面系统的讲解学习国学的重要性,转变师生的观念,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

2、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等形式,使全体家长了解国学,并全力配合学生开展好此项工作。

二、合理规划(2015年6月~8月)

认真分析学校现状,找准问题与挑战,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项目,制定《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三、具体实施(2015年9月~2017年10月)

按制订的实施策略分步实施。

四、评估验收(2017年11月~12月)

经过三年的创建,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认真系统地总结养成教育工作经验,提炼成果,积极迎接上级的评审验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