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做好案件调解工作经验材料2法庭做好案件调解工作经验材料2法庭做好案件调解工作经验材料2:2014-6-218:22:08增强调解意识注重调解工作努力使当事人息诉服判法庭做好案件调解工作经验材在民事审判中,我自觉增强调解意识,把调解贯穿案件审判的全过程,20**年1-7月共审结民事二审案件43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33件,占审结案件的76.7%,避免了案件当事人反悔、来信、上访和矛盾激化,有效地提高了息诉服判率。一、加强庭前、庭上、庭下调解,把调解贯穿审判始终我们民一庭受理的多是矛盾比较尖锐,历时比较长的民事上诉案件。近年来,涉案的范围越来越广,案件类型越来越新,矛盾对抗性越来越强。这无疑给审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办案法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办案过程中,我注意不放过任何一个调解机会,把调解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审判工作始终。一是做好庭前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对争议较大、有矛盾激化苗头的纠纷,一接手案件,就及时进行调解,做好说服教育和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例如在审理李某等十余人诉王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李某等人因索要劳务费曾多次向省、市劳动监督部门及有关政府部门上访均未果,集体诉至法院。
原审判决后,王某不服提出上诉。为了使这起矛盾激化案件妥善处理,案件受理后,我立即通知当事人,先做单方劝导工作,采用"换位思考法",设身处境为按自己的意志处分权利提供了充分条件,使他们的意思表达更为真实准确,有效地防止了强行调解,违法调解的发生,保证了调解工作的规范性。二、讲究调解工作艺术,注重调解结案效果在案件审理中,我根据案件性质,难易程度和当事人文化素质,脾气性格等确定调解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一)对多发性、群众性,矛盾易激化的案件采用"全员调解法"。因此类案件涉及面广,人员多,矛盾复杂,所以应找准矛盾"症结",对症下药,注意从法律角度对当事人进行教育,解释和劝导,促使当事人知法、懂法、守法,履行法定义务,依法办事。尤其对双方分歧较大的纠纷,把法律讲细,将法理说清,使当事人逐步缩小分歧,消除对立情绪,做到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晓之以法。同时注意协调,调动多方面力量,及时主动向主管院长、庭长汇报案情,提供信息,与合议庭成员协商处理办法,发挥整体力量,集体才智,并求得外部力量支持,共同做好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如某商贸中心因企业改革,将已向社会出租的十几处房产卖给企业职工,职工购买后,因承租方租赁尚未到期而不能及时使用房屋,部分职工诉至法院,要求保护其房屋使用权。
一审确认租赁关系有效,未支持职工的请求,职工提出上诉。在案件审理中查明,商贸中心在出卖房屋前已将房屋合法出租给承租人,结合企业改革艰难的现状,考虑到处理不好可能引起群体上访事件,决定以合同法为依据,展开调解工作,通过耐心解释、宣传法律,使职工对商贸中心的对立情绪减弱,双方矛盾趋于缓和,在此基础上继续做调解工作,确定此后房屋租金直接交给买房职工,这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冲突解决,避免了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对婚姻家庭纠纷,我采取"情与法相结合"的方式,注意用道德观念和标准去影响、劝导说服当事人,使其经过"道德法庭"的"审判",产生心理变化,分清是非、美丑、善恶,从而自愿接受调解。如赡养纠纷我们采取了"扶助法"进行调解,并优先尽快审理,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对不孝子女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同时给他们讲"乌鸦有反哺之良质,羊羔有跪乳之本能",唤起这些人的良知,使他们明白赡养义务既是法定义务,又是道德义务。(二)对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的案件当事人,采用"疏导法"进行调解,用温和态度平息当事人心中怒火,注意语言技巧,把法理、道理讲到当事人的心坎上,拉近与法官的距离,增强当事人的信任感。例如上诉人赵某与被上诉人孙某合伙纠纷一案,本案经原审法院作出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检察机关对此案提出抗诉,后该案经指令再审重新审理作出判决,赵某仍不服上诉至中院。
双方当事人在庭审中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争执不下,这样使我感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三尺非一日之暖",要缓和双方矛盾,必须耐心细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在工作中采取了"冷却法"和"疏导法"相结合方式,把重点放在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上,教育当事人对待矛盾不要采取偏激方式,应互谅互让。消除双方不信任的心理,抓住焦点,选准突破口,提出各种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案,引导诉讼双方在共同点上尽量达成共识,这样一次次疏导,一次次规劝,一次次说服,一次次教育,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满意的调解协议,并当庭执行,使一起长期上访缠诉案件终于息诉服判。(三)调解时注意观察当事人对纠纷事实的认识,情绪变化,相互谅解程度,处理问题的意见,及时判断,适时把握调解机会,提出合理合法,易于被当事人接受的观点、看法。不同性格的人在调解时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性别的当事人,心理特点也不一样,根据不同当事人的心理特点,确定好调解节奏,见机行事,见缝插针,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审理一起赔偿案件时,一审判决被告之一李某负赔偿责任,李某不服,称另一被告高某也参与了打仗,但双方均举证不能,互相推卸责任,矛盾非常尖锐,这种情况下贸然下判,有可能激化矛盾,我抓住了两人只要自己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即可的心理,对症下药,采用了"说法型"调解方法,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讲明法律和利害关系。
在法律面前,他们承认了各自的过错,愿意承担受害人的损失,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各自承担一半的赔偿责任。同时,我十分注意语言技巧,根据不同的当事人,不同的案件事实,抓住适当的调解时机,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调解开始前,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以自己的热心、耐心和诚心取得当事人的满意,增强当事人对案件承办人的信任感,从而为调解工作营造良好气氛。在调解时,注意将问题、法理说清、讲透,使当事人能够按照法律标准认真衡量自身的行为,及时消除隔阂,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