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养鸡好段_致富养鸡散养鸡技术_致富经养鸡

吴旭锦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 陕西咸阳 712000)

鸡痘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集约化鸡场更易出现流行。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鸡生长迟缓,产蛋率下降,易继发其他传染病,如葡萄球菌病、支原体感染、传染性鼻炎等,严重时可以导致鸡群死亡率上升。

1 病原特点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鸡接触性传染病。痘病毒属双股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复式对称,有囊膜。各种动物的痘病毒虽然形态结构相似,但对寄主的感染严格专一,禽痘病毒致鸡痘病、鸽痘病,马痘病毒致马痘病,牛痘病毒致牛痘病。痘病毒能在鸡胚尿囊膜成长,形成灰色斑点的痘斑,痘病毒耐干燥,痘疹块中的病毒在外界可存活数月,但对其他理化作用抵抗力不强。

2 流行病学

鸡是家禽中最为易感的动物,易感性无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区别。火鸡较为易感,而鸭、鹅等家禽虽能发生,但不严重。传染途径主要是间接接触传播,病毒随脱落的痘痂而散布在环境中,通过鸡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或者由蚊子等吸血昆虫叮咬病鸡而携带痘病毒,后叮咬健康鸡而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以滋生蚊虫的季节发生最多。饲养管理不良可使本病流行加重,如鸡群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鸡舍湿度过大,饲料营养不全面等可使病情加重。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约为4~8天,临床表现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皮肤型,患病的雏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羽毛蓬乱,体重减轻。本病以头部皮肤、鸡冠、肉髯、耳周、眼睑等腿部无毛的或少毛的部位发生较多,有时见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特殊的痘疹。最初病鸡皮肤出现麸皮状覆盖物,随后长为黄灰色结节状物。结节逐渐增大,表面粗糙不平,挤压结节可见其内部含有黄脂样糊状物,有时由于结节数量众多而连片融合形成结痂,侵害脸部皮肤时会导致眼睛完全闭合或无法睁开,病鸡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黏膜型,病鸡病初有鼻炎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如果蔓延至眶下窦和眼结膜会引起结膜炎,严重时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导致病鸡失明。2~3天后,部分病鸡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出现痘疹,初期痘疹较小,呈黄色斑点状,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扩大,最终形成大片假膜,假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会造成黏膜出血。假膜延伸入喉部引起病鸡吞咽及呼吸困难而导致窒息、死亡。混合型,病鸡皮肤型和黏膜型的临床症状都有表现,常可见诱发产白壳蛋,白羽轻型鸡和肉鸡葡萄球菌病。败血型较少见,病鸡全身症状严重,一般继发肠炎,部分病禽以迅速死亡为转归,有时转为慢性腹泻,最终预后不良。

4 病理变化

皮肤型主要病变集中在鸡无毛或少毛的皮肤,()黏膜型主要病变集中在鸡口腔黏膜和喉部,有时病变蔓延到气管和食道,如果有继续感染则可见继发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皮肤型和混合型的症状明显容易诊断,当单纯的黏膜型不易诊断可采用病料接种鸡胚或人工感染于健康鸡进行诊断。

5 防治措施

防治本病主要从做好养鸡场的环境卫生和消灭蚊虫入手。保持鸡舍清洁,良好的通风,采光适度,有计划的消毒。蚊子是本病发生的传播活媒介,消除鸡场周围积水,防止蚊虫滋生,最好在蚊虫滋生季节使用纱窗、纱门,防止蚊子进入鸡舍,定期用杀虫药消灭蚊虫,还要避免不同原因引起的鸡皮肤损伤。

本病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是免疫接种,这是防治本病最有效的方法。免疫方法用专用的稀释液或灭菌的生理盐水稀释,稀释的比例一般每千羽10毫升,用鸡痘针蘸取稀释的疫苗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种。每次接种前刺种针充分蘸取疫苗液和刺种针槽上,轻轻展开鸡翅将接种针有翼膜内侧刺出。免疫后检查接种部位结痂,表示免疫成功,如果没有则需要补刺。刺种后12天产生免疫力,一般肉鸡免疫期为两个月,蛋鸡免疫期为五个月。肉鸡6日龄刺种终生免疫,蛋鸡30日龄一免,80日龄二免。养殖户应按照产品说明使用疫苗,刺种针不能接触羽毛。不能污染疫苗和刺种针,刺种针不能用消毒药消毒以免杀死疫苗,不能进行肌肉注射,应该进行皮下刺种。皮肤型鸡痘可以先用碘酒溶液对皮肤消毒,而后用镊子剥离痘夹,伤口用碘酒或1%~2%碳酸软膏局部涂抹。黏膜型引起鸡口腔、喉头有假膜覆盖,可先用镊子剥去,创面涂碘甘油防腐、消毒。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