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是第一,但我会勇争第一
最后两个月的复习最枯燥、最乏味、最揪心,但也是最关键的。课本已经翻得烂熟,但还得看,就如临上战场,整理兵器,该修的修,该补的补,没病没灾,也得保养,省得临场卡壳,急出病来。于是多想,多看,多分析,多总结,应该是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来比喻,也许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
如何处理全面复习与拾遗补阙
冲刺阶段给自己定好位,便可以安排自己的最后复习计划,甚至考试时得分策略了。自己学得好,有兴趣的功课要尽量拿高分,所以复习时要注意巩固。学得不太好的,没太大兴趣的,必须努力提高。要知道高考从 100分提高到120可比从130提高到140容易得多。自己不懂的和不是最明白的东西只要不是太多,该放的就放了。高考能拿满分的人是极少的,其实也没什么必要拿满分,只要总分够不就行了吗?拼死拼活啃自己不懂的东西能挣回的分数,和巩固已知的东西避免少犯错误所得来的分数,其最终效果是一样的,但前者的保险系数绝没有后者高,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也更多。聪明的人,应该知道怎么选择。
在进行总复习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拾遗补阙。这时,你可以做一些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而重点弥补。高考前的冲刺是将高中 3 年所学的知识总结、升华的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中的"读薄"阶段。这个时候再去盲目地做题或只是肤浅地看课本已经毫无用处了。
下面,我就拿理科生最为头疼的语文谈一下。语文重在平时的积累,有的同学也许认为剩下的这一个月似乎没什么用,其实不然,不妨想一下∶高考中出现的名句你都会背了吗?语音题中经常出现的字你都能准确地发音吗?这些虽然占分不多,但在这最后一段时间里复习是最有效的。可以把以前做过的试卷找过来,专攻一下这些不太显眼的却容易失分的项目。另外,还可以重点训练一下作文。我所说的作文训练不是去写作文,而是有目的地做审题、命题、开头、结尾的训练。大家都知道高考中最常考的是议论文,而阅卷老师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也不可能非常仔细地去看,在这种情况下,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考冲刺阶段,整个知识体系就像一部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任何一个零件的缺失或者错位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在机器运转起来之前先做一次周密的检查。我的做法是这样的∶以考试大纲和课本为本,辅之以一本有质量保证的总复习类参考书,对考试大纲上的每一个考点我都在头脑里将相应的内容思考一遍。思路很清晰地就跳过去;弄不大明白的就找课本详细地理解一遍;已经忘掉的就在读完课本之后依据参考书,通过做习题弄懂为止。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保证不忽略任何考点了。
另外,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最好的心理状态应该是平静、愉快的。临近高考。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弄得自己太紧张。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调整生活节奏,保证充分的睡眠,保证体力。千万不要熬夜复习,那样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对考试有害无益。到了最后1个月,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两三遍的总复习,各门课的知识基本形成系统,这时候,再把每门课仔细复习一遍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而应该利用这段时间把知识梳理一遍,不一定要写下来,只要做到自己心里明白就可以了。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拾遗补阙,对自己在前期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弱点和知识上的漏洞要进行补救。
如何合理平衡各科的复习时间
在复习阶段一定要注意各科时间上的合理分配,要齐头并进。试问一枝独秀与百花齐放,孰优孰劣?答案不言而喻。我们学习的各科知识,正像各个种类的花枝,只有当它们一同盛开时,我们的"花园"才称得上春色满园。
上小学时,我很喜欢数学,曾多次参加数学竞赛,而语文则薄弱一些。由于我严格遵照老师的教诲,不偏废任何一科,在中学阶段把语文成绩拉了上来,在高考中取得了127分。回想当初,如果我真的放弃了语文,这一科成绩必然会一蹶不振,高考的成绩将与我无缘。所以,我强调一定要均衡发展你的每一科。
当然,均衡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每门功课都不错,但没有一门特别突出的。这是一个"瓶颈",不突破就无法进一步发展。我在高二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当时十分苦恼。现在看去,似乎没有必要,因为当时我各科的基础都比较好,既然已经"春色满园",那支"红杏"总会出墙的。果然,在高二的寒假中,我充分预习了有机化学,做了许多习题,结果高二下学期的化学成绩明显提高了一档,这又带动了我的化学知识全面提高,最终在高三获得了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由于我不愿偏废任何一科,相应加紧了其他几科的学习,就此打破了"瓶颈",几门功课都有了明显进步。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各科的均衡。每门课都要复习到,如果对自己的优势科目掉以轻心,结果往往不好。比如说自己的数学特别好,结果在考前10天就提前结束了数学复习,到考试的时候做题肯定会感觉手生,成绩有可能大幅度下降。在最后阶段不要采取"题海战术"的复习方法。最后阶段做一些练习是必要的,但是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练习要特别讲求效率,题量不要太大,也不要把时间耗费在钻研难题上。
如何复习自己有优势的科目
我的数学在各科中是最有优势的,心里最有底,成绩也是最轻松取得的,但我对自己有优势的科目也不敢掉以轻心。下面就以数学为例介绍一下如何复习自己有优势的科目。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在总复习阶段,最好的复习方法是把书上的定理再证明一遍。虽然说有些定理很容易。有些定理太深而高考不作要求,但是只要把它们系统地整理一遍,你头脑中的那条"链"一定会更加清楚。然后就是细心地去做一些练习。
做数学题目一定要审清题意,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是否将精力高度集中的问题,而这也是审清题意的关键,自己可将题目所给的条件一一列举,并将所包含的隐藏条件也挖掘出来,例如∶"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解"中隐含;①这是一个二次方程;②这个方程有解。列举隐含条件后,再根据每一个条件或其中几个条件列出方程组,进行求解。在求解后,一定要大体复查一遍,但并不是说要重新计算,而是要看条件是否已用完,是否所有的限制本答案都满足,若有异常,则本题应进一步仔细斟酌一下。
做题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小题大做,题不必多。所谓"小题大做"即是指不必局限于所要求的问题,可多方出击,根据所给条件求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可适当增加一些条件,以求出更多问题,不过加条件时要慎重行事。之后,再对照一下所要求的问题,看看是否自己已求出答案,若没有,则说明这方面是自己思维的盲区,应加强训练。这样做出的题,虽不多,但博而精,如果自己能将所给的数字换成字母,相信定会更加暴露出一些问题的实质。这样做题,不必做很多,要重视做题思路、方法,这是做好题的基础。如果此一步做好,则题目就顺理成章地逐渐清晰明了,只剩下计算了。
另外一切要仔细,对书本上的概念要一字一字地读,一字一字地推敲。对于老师的讲话要一字一字地听、一字一字地抠,审题时要细心,做题时要细心,尤其是计算时更要细心。细心是得高分的基础,它是人后天培养出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对于高考的作用不可小视,高考很大一部分分数均要靠它取得。
如何复习自己处于劣势的科目
我的英语启蒙得较晚,是从初中才开始的,所以,我采取了增加阅读量来增强语感。我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平时对一些近义词没有必要死背字典或参考资料,而应当通过含有这些词的例句来掌握。同时。语感对英语试卷中选择、改错、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胜过背上几个单词。语文与英语同为语言学,所以学习方法上也是相通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涉及课本的很少,所以没有必要对课本死记硬背,而应当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展知识面。
英语同样重在平时的积累,最后一个多月只能去强化一下写作和阅读。有的同学只喜欢做单项选择,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最重要的部分在阅读,因此我建议考生朋友们多做一些阅读训练。不妨把《新概念英语》的第二册拿来读一下,如果有精力甚至可以把一些较好的文章背下来。这样做,不仅阅读,写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培养了语感,在做单项选择题时也有优势。
冲刺阶段的心理及生活处理
数一数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各种考试,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每个考生都可称得上是久经沙场的战士。考试对我们来讲,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应该无所畏惧才是,但仍有不少考生心理紧张,发挥失常。究其原因,有的是平时学习不扎实,考试前复习不充分,心里没底;有的是过分看重考试带来的后果及影响,总是念念不忘考不上怎么办等等,造成过分紧张。对这两种情形,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克服,前一种情况要注意加强平时的学习,
要有扎实的功底,考前要强化复习,提早准备,对所学知识要有系统的复习。后一种情况则要放下思想包袱,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不要过分看重考试的后果,以轻松的心态从容应试,对自己要充满自信心。
冲刺阶段的心理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高中阶段的一个同学学习很好,但就是在最后阶段心理没有调整好,结果疯了。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不主张考前临时抱佛脚,应轻松学习,减少压力,多看概念,多思考,少做习题。考试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自信、冷静、细心、沉着。
高中时期,尤其是到了最后阶段,大家都在默默地学,都在默默地考,等模拟考试分数下来时,更是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一个,生怕把分数给吓少了。我们可以猛然地感觉到自己的周围不那么喧闹了,而是更加寂静了,甚至静得像黑夜、静得像一潭死水。于是,从高一、高二到高三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不是教室、天气的变化而是一种氛围在变。而后者的本质又是同学们的心理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人人心里都会有一种山雨欲来 的"闷",于是,你是否会感到与同学的关系似乎有一种微妙,与老师、与父母之间也发生了许多冲突,甚至同自我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了?你是否发现自己会对其他人产生更多的误会?你是否因此想找一些趣事来发泄一番? 是的,正因为心里闷才去发泄,要不谁吃饱没事想什么"发泄"? 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发泄"自己的情绪,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毕竟把它放在心里不好受。我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其实也就是如何处理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问题,处于人生紧要关头的高中生更是如此。
学习是一项高度复杂的脑力活动,只有大脑所处的状态即大脑各部分的功能相互协调到一定水平,学习才能够进行。而欲达到高质量的学习,就必须使大脑处在一个最适宜接受信息、理解信息、掌握信息、运用信息的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学习状态。
如何判断自己的大脑是否处在学习状态呢?其实方法很简单,首先选择你要学习的内容,或你要对其进行背诵的对象,然后闭上眼睛,用最快的速度在大脑中形成对其的一个整体印象,这个印象越清晰,则表明你大脑的学习状态目前越好。第二,放松大脑,不要刻意去控制你的意识,然后看一看你脑海中出现什么样的图像,如果图像比较清晰,不论其内容如何,都能说明你的大脑处在学习状态,即你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学习和应用知识。否则正好相反。
学习状态不是等来的,你不能一味地等下去,什么时候学习状态来了,什么时候才进行学习。如果那样的话,学习就等于荒废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自己的大脑进入学习状态,其中有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比如大量的阅读和演算,但这种方法的作用是持久的。经过大量阅读之后,大脑对文字就变得敏感,这样就进入了语言文字学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又会进一步提高学习状态的质量,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且这种循环是比较稳定的。
必须明白一点,短暂地进入学习状态对考试的益处不大,甚至可以认为是毫无意义的。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虽然不能奢望自己时刻保持特殊的状态,但至少我们应该持续地保持一种稳定的学习状态,在这种看似普通的状态之下,学的东西才更牢固,这样,在关键时刻,比如高考,突然调整状态,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那么你的能力就至少肯定会不比正常水平发挥得差。
谈谈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一门科目
在高中阶段,我的数学是所有科目中最好的,也是投入时间最多的一科。高中数学,所介绍的理论并不多,《代数》是讲函数的观点和初等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复数、复向量的运算,数列和归纳原理、计数方法。《解析几何》用数量化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方法和几种常用几何图形的数量性质。《立体几何》描述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度量关系并着重介绍几种基本几何体。要学好高中数学,就应该对这些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即理解它们所解决的问题在数学乃至实际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数学绝不是死记定理、公式,不是空洞的解题训练。仅注重其形式化的表面,是无法把握数学的实质的。数学的存在和发展是基于某种实际需要的,了解这种需要,即数学各部分的作用,有助于对数学这个有机整体的认识。不假思索地接受,难以真正了解数学。因此,亲身接触活生生的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对每个问题都能亲自思考、透彻理解。我通常习惯于在遇到新概念时,自己先分析、推导一下它的性质;
碰到定理、公式时自己先试着证明一下,这样再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时,与自己所思考的就可以有比较,对知识的体会就更多些,理解也就更深一点。比如说,这样做后,就会比较清楚某个定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限制条件,在哪些情况下适用等。清楚了逻辑上的推理之后,还应该回过头来从总体上考虑一下这些结论,考虑一下它们所描述的事实与其他数学知识间的依赖关系。这样做也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对其主要观念有更深刻地领悟,最好是在一个部分的知识学完后,能花点时间整理一下这部分理
论,理顺其主要知识点间的联系。这不是简单的"复习",而是确定这些东西成为你"自己"的知识。它不是单纯地看书,而应该是了解之后的深入思考,甚至可以撇开课本,仅仅靠思考和必要的演算来完成这一过程。尤其是在平时学习中,每次都是只对一小部分知识学习、做作业,比较零散,这种整体上的熟悉就显得很必要了。
必要的习题不仅能帮助熟悉所学的知识,有些甚至能帮助理解所学的概念、定理,发掘知识更深层次上的内涵。它的另一个作用,即练习本身的作用,就是锻炼思维,而做完题之后的思考无论是对上述哪一个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这就是做题不要局限于解决问题本身,有时可以想想问题所反映的结论,体会一下用到的方法和技巧,重要的是要明白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即能理解方法的实质。做习题切不可因追求过多而忽略之后的反思,否则经常会出现一些无谓的反复,反而得不偿失。另外一点,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满足于已有的方法,即使已有的方法是最简单的。从其他角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导致一些新的收获,这一点在做难度稍大的题时会更有用处。
有些人学数学只是记下所有的定理公式、各类题型和相应的解法,这样做在学的知识比较少的时候也许还能对付,但一旦内容多了,就很难理清头绪。而掌握基本的解题思想方法却相对容易得多。一道题目的解答或许很长,但最主要的解题思想可能就只有一两条,大部分篇幅都是推理或运算。而且思想方法对数学的不同部分来说都是相通的,掌握它才是根本,才是应万变之策。解题方法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灵感,必然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深思熟虑后应运而生的途径。因而。对解题方法而言,重要的是理解这种思维过程,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思想方法源于解题的过程中,也只有通过解题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分析摸索才能掌握。
当你发现自己对数学中的知识理论和思想方法都了然于胸,你就能很好地驾驭所学的知识了,再加上一些过硬的基本功,已足以应付一般的考试。但对于一个要真正学好数学的人来说,这些却远远不够。众所周知,数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但逻辑上的推理却不足以代表数学的全部。如本世纪的大数学家柯朗所说,"过分着重演绎公式的数学特性可能失之偏颇,创造性发明以及起指导和推动作用的直觉的要素才是数学理论的核心。"数学很重要的几个因素就是逻辑与直觉、分析与创造、一般性与个别性,正是它们的综合交错作用才构成数学的丰富内涵。要学好数学,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其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
考前准备与考场发挥
人的一生有各种各样的机遇,如果抓不住,那就是一辈子的惋惜。高考也是一样,众多莘莘学子苦读寒窗10余载,为的就是那最后一搏,以期升入自己理想的高校。这个机遇在人的一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人一生的命运,决定人是否能继续在坦途大道行进。也许你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情况∶有的考生在高中3年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由于高考时心里紧张,发挥不稳定,造成失误过多;有的平时学习成绩平平,而在高考中发挥奇佳,上重点都没问题。当然,我们并不能光指望高考时发挥,而平时不好好学。其实,在平时努力学习的基础上,争取在高考时发挥正常乃至超常,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高考前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理。
第一,要有一颗平常心。学习需要长期积累,最忌浮躁,不要幻想临时抱佛脚。成绩就会突飞猛进。事实上。你在进步, 只是因为大家都努力,所以你的成绩才不明显。要想成功,唯有做到"心静学恒",当然,这并非是说不要竞争。我们要比,但我们不能眼红别人的高分,而要坦然面对,我常对自己说∶"也许我不是第一,但我永远都是争第一的人。"
第二,要相信自己,要有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要有夺取高考胜利的信心。是的,我们的目标是高考,回想过去的3年,我们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我们就要成为祖国的栋梁。虽然我们有过失败,但正是那些失败将要成就我们的成功。让我们擦干汗水,痛痛快快地迎接这一次生命的挑战,你一定能战胜它!
第三;坦然对待考试,不要过于看重分数。考前,不要给自己定标准,不要计划哪一门要拿到多少分,这无形中会制造压力,影响水平的发挥,我在考试前定的标准比我的正常水平要低二三十分,这样,会感觉达到目标比较容易,考场上也会相应放松,这有利于超水平发挥。考试过程中,不要考虑考好考不好会怎么样,只要想我只是在做题,会做得要细致些,尽力做对,不会的大不了不做嘛!这样无所谓的态度,反而会收到良好效果。一句话∶蔑视它!
在考前,大多数学校都要放三四天假,在这几天中应该充分地休息,但切记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在学习。因为有些知识比较容易遗忘。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这对于身心的调节都是有好处的。高考期间的着装一定要是自己感觉最舒适的。
再下一个问题相信就是大家最关心的考场发挥的问题了。说实话,我不是一个临场发挥型的人,我只说一下进入考场后的状态问题。进考场后可以闭上眼睛,把要考科目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迅速回顾一遍,这样才更容易进入状态。考试中可以有一些轻微的紧张,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更加兴奋,大脑更加活跃。但如果过度紧张了,你一定要及时地停下笔,望望窗外,这样状态就能迅速地恢复过来。
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最后祝大家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高考状元经验谈:有志者事竟成
高考状元经验谈:我是如何学好数理化的
高考状元经验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高考状元经验谈》谈一谈如何提高听课、作业、总结、复习的效率
高考状元经验谈: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5期(2022.2.7)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6期(2022.2.8)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7期(2022.2.9)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4期(2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