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编者按:

改革典型是先行样板和引路标杆,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指导作用。去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充分挖掘、积极发现并大力培育改革典型,打造了一批走在省市前列的经验样板,形成了若干制度创新成果,营造了“深化改革创新、大胆先行先试”的生动局面。为不断深化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改革攻坚助力“创新之区、活力之区、首善之区”强势开局,东营区政务公众号开设专栏,对优秀改革典型案例予以刊发推广,供学习借鉴,敬请关注。

构建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

打造社会治理新助力

——东营市东营区创新政务新媒体矩阵管理体系的探索实践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引言】

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强政民互动、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一些政务新媒体“一哄而上”跟风建设、“僵尸账号”应付运维、“雷人雷语”任性发声、“不互动弱回应”摆设服务等现象时有发生,对党和政府形象与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为解决此类问题,东营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开展低效政务新媒体账号清理,制定首个县区级政务新媒体管理暂行办法,创新构建起主流引领、整体联动、集体发声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破除了政务新媒体发展壁垒,为媒体融合、基层减负、治理升级提供了成熟借鉴和示范样板。相关经验做法被《大众日报》专题报道,并被人民网、大众网等多家网站转载评论。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摘要】

为推动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党和政府声音有效传播,东营区积极探索构建主流引领、整体联动、集体发声的矩阵体系,打造社会治理新助力。一是做足“减法”,清理政务新媒体过剩产能。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务新媒体清理整治,创新提出“三有原则”,简化设置“三个步骤”,首批关停政务新媒体数量占总量的70%以上,实现了新媒体“瘦身”、基层“减负”。二是做优“加法”,创新政务新媒体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全省首个县区级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创新“属地管理+第一责任”“备案管理+分级审核”“动态管理+定期巡查”等制度建设,推动政务新媒体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三是做精“乘法”,重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以“集约化”为方向,以“渠道聚合、功能多元、协同联动”为手段,建强主流媒体,开创特色阵地,打造指挥中心,构建起主流引领、整体联动、集体发声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形成了重大信息集中发声、政务服务协作办理、特色化功能融合发展的生态格局。四是做实“除法”,破除政务新媒体发展壁垒。针对原有媒介单打独斗、专技人员老化等突出瓶颈,破除载体、技术、体制等固有壁垒,切实推动政务新媒体在守正创新中强起来。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大众日报》、大众网、鲁网、红星新闻等媒体主题报道,人民网、搜狐网、凤凰网、快资讯、东方头条等多家网站、平台进行转载。“东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清博指数统计,周WCI指数曾在全市县区政务新媒体中排名第一。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正文】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5月,东营区各级各部门单位开设各类政务微信、微博账号112个,几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很多政务新媒体重建轻管、定位模糊、内容单调、服务弱化、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如多数主办单位未制定具体的政务新媒体建设方案,规划滞后、“重建轻管”现象普遍;有的信息发布机制不健全,推送内容单调,更新滞后,慢发声、乱发声;有的自身定位模糊,重媒体轻政务、重发声轻互动,沦为自发自看“打卡晒成绩”的“秀场”,政务服务性大大弱化;有的需要专门安排人员运维账号,严重占用人力资源和办公经费,给干部带来了很大负担,成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的运维人员为兼职或雇佣人员,采编专业素养较低,造成错误百出、打擦边球、越权抢发等乱象频发,给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埋下诸多风险隐患,对党和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了不良影响。全区112个政务新媒体中有20多个账号关注量不足百,日均发稿量不到1条,政务新媒体亟待规范整治。

为此,东营区在全省率先探索政务新媒体规范管理新途径,构建起主流引领、整体联动、集体发声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

做足“减法”,清理政务新媒体过剩产能。为切实解决政务新媒体过多过滥问题,东营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务新媒体“瘦身”行动,对问题突出、运行低效、无力维护的政务新媒体予以关停,对分散或功能相近的政务新媒体实施整合,优化了政务新媒体发展生态。一是创新提出“三有原则”。为避免政务新媒体清理整顿“上下一般粗”“一刀切”,东营区按照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施策,创新提出了“区政府应当开设政务新媒体,区直部门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开设政务新媒体,镇(街道)原则上不开设政务新媒体”的总体思路,并具体细化为“三有原则”,即:有实际需要的政府部门开设;有能力运维的政府部门开设;有配套保障的政府部门开设。否则,该关停的关停,该整合的整合,让基层能够更好地聚焦主业、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效率。二是简化设置“三个步骤”。组织宣传、网信部门对全区各镇街、区直部门单位的政务新媒体开办情况详细调查摸底,登记备案112个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政务新媒体,做到了“应统尽统”。坚持依法合规和流程简化相结合,科学设计“单位提出申请—集中研究审议—限期集中关停”三个步骤,确保政务新媒体清理整顿工作高效率、快节奏推进。即:首先由各主办单位对照“三有”原则开展自查自纠,对不符合原则的向主管部门提出清理整合申请,对确需保留的说明理由;其次由主管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对登记备案的政务新媒体账号从创建需要、刊发内容、粉丝数量、活跃程度等4个维度,对主办单位从有无远程规划方案、有无把关审核机制、有无必备工作需要、有无专兼职维护人员、有无违规信息发布情况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量,逐一提出专业意见,并提交区委常委会集中研究审议;最后,按照区委常委会研究意见,下发清理整顿通知,确定除21个区直综合性、民生服务性部门保留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外,各镇街、其他单位限期一周内自行发布停更公告,一律予以关停。全区首批关停政务类微信公众号64个、政务微博11个,各部门单位自办新闻信息类APP全部停办,关停数量超过总量的70%。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三是集成实现“多重效果”。通过清理整顿,推动实现了政务新媒体“瘦身”、意识形态防线“压实”、基层干部“减负”、主业工作“提效”的集成多重效果,营造出务实高效的干事创业氛围。比如,仅黄河路街道就关停政务新媒体8个,原来宣传办2名工作人员每天用三四个小时编发微信公众号,每条信息只有百十人看,现在2名工作人员甩下效率低下的新媒体“包袱”,有了更多时间参与到群众工作和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去。东营区在全省率先对政务新媒体清理整顿的做法得到各级媒体高度关注,《大众日报》、大众网、鲁网、红星新闻等主流媒体作典型报道,人民网、搜狐网、凤凰网、快资讯、东方头条等多家网站、平台进行转载。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做优“加法”,创新政务新媒体管理机制。以区委办公室文件形式制定出台《东营区新媒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成为全省首个县区级具体的政务新媒体专项指导文件。《办法》明确信息发布原则,明晰监督管理责任,创新制度建设,推动政务新媒体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一是“属地管理+第一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办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主办单位的政务新媒体管理第一责任。开设新媒体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负主要领导责任,并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人员,具体负责新媒体的运营、维护和管理。同时,对采编人员提出要求,原则由本单位在编在岗干部担任,确需使用聘用人员的,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政审。二是“备案管理+分级审核”。主办单位新开设或关停账号,均须按程序申报,经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同意后,报区委网信办备案。建立信息发布三审机制,权威稿件、事项通知、回应网民咨询等由股室工作人员采写自审,股室负责人二审,单位分管负责人三审,涉及区域内重大政策发布、解读及民生领域重大事项的重要稿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再审,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发布、重大舆情应对稿件由分管区领导终审,必要时会同宣传、网信、公安等有关部门联审。三是“动态管理+定期巡查”。建立新媒体人员AB角值班制度,24小时回复公众留言,跟踪网络舆情,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程序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建立监测研判制度,对留言、跟帖、评论等互动环节实时监测,关注动态和走势;研判网民广泛关注的热点舆情,对涉及本区域、本行业的网上谣言及时澄清。建立网络内容巡查制度,对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新媒体账号,采取约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关停等措施进行处置。

做精“乘法”,重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以“集约化”建设为方向,构建全区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形成了重大信息集中发声、重要政务服务事项协作办理、多元功能融合发展的生态格局。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一是渠道聚合,传递主流声音。以东营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对“东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全面改版,“一键链接”保留的政务微信公众号,聚焦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主业,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击台风“利奇马”等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综合选题、一体发声、分时发布,每条资讯的阅读量都达到2000人次以上,使主流声音传递得更广更好。目前,“东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用户达3.5万人,日均更新信息8篇,篇均阅读量1000人次以上。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二是功能多元,开辟特色阵地。在“东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新开设“城市印象”“城市文化”“城市服务”三大板块,分设“投资东营区”“游在东营区”“东营出行”等八个平台,顺应群众综合化信息需求;打通山东政务网、东营区人民政府网站、东营区数字服务管理中心等数据链接,在“知东营”手机APP为群众提供注册办证、社保办理、违章查询、水电气缴费等“一键式”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开辟新媒体“在线问政”通道,与《新闻啄木鸟》栏目联通,共同收集网民声音,分析舆情数据,实现新闻热点与群众诉求同频共振,真正将新媒体打造成为百姓和政府“零距离”对话、“全天候”互动的开放平台,推动了社会治理智能化、精准化。培育政务新媒体特色品牌,吸引不同受众群体,“东营区纪委监委”“青春东营区”“东营区教育”“东营区城建”等一批政务新媒体账号建设服务实用性进一步增强,特色品质进一步凸显,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三是协同联动,打造指挥中心。发挥政务新媒体矩阵高效协同的优势,配套建立与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的网络舆情协同研判和快速回应机制,对政务舆情由矩阵内新媒体第一时间同步发声,并持续发布工作进展情况信息,放大了正面网络舆论引导效应。“东营菲行鱼非法集资”“文汇街道一房屋起火”等事件发生后,区政务新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声,回应群众关切,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大助力。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做实“除法”,破除政务新媒体发展壁垒。针对原有媒体单打独斗、专技人员老化、产品质量不高、舆论引导不强等突出瓶颈,破除固有壁垒,切实推动政务新媒体在守正创新中强起来。一是破除载体壁垒。将区政务微信公众号、区政务微博、知东营APP、知东营头条号、知东营抖音号、知东营闪电号等六大媒体账号全部移交区融媒体中心管理,彻底打破了各新媒体单打独斗局面。建立移动端首发机制,把网、端、微作为内容生产、发布平台第一落点,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二是破除技术壁垒。投资2300万建设区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消除原有的采集系统不兼容、编辑模式不兼容等技术壁垒,建设集信息汇聚、策划采编、媒资管理、渠道分发、评估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平台,平台内部开放共享,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流畅度,更好体现新闻快速及时的要求。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三是破除体制壁垒。整合区宣传中心、区广播电视台等机构人员,以及区政府网站、区数字服务管理中心部分职能,调整到区融媒体中心,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真正实现人融事融。成立编辑委员会,建立每日报题机制、采编例会机制、稿件(素材)共享机制、新媒体报料机制等,改变过去各类新媒体分头采访、分散传播格局,形成“线索汇集、选题申报、研判审批、任务派发、编采联动、稿件提交、编辑统筹、审核发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新闻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传播。

供稿:东营区委宣传部

投稿邮箱:dyqgov@126.com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