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幸参加了高考文综阅卷工作,我被分配批阅36题第(3)小题,给人的整体感觉“紧张、严格、公平”。紧张,上班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半到6点,中间各休息15分钟。严格,严格执行评分标准,采分点均为3分,没有1分2分。公平,实行双评制,如双评不吻合则进入第3评,如与其一一致,不一样的评阅无效,如三人均不一致则由阅卷小组长终评。
考生所作出的答案一般不会与标准答案一般无二,这就需要根据标准答案制定出相应的评分细则。各题组长随机抽调部分学生试卷进行评阅,以掌握考生所作出的答案哪些与标准答案是相同的、是相似的、是可以得分的,把这些记录下来,与标准答案一样作为阅卷依据。然后把初步拟定好的评分细则发给阅卷人员,由阅卷人员以此为依据对考生试卷进行试评,对已经作出的评分细则进行修订,以形成最终的评分细则,这样、尽最大可能的使评分细则严谨合理、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既符合标准答案,又符合考生实际,还要有利于阅卷。评分细则一经制定,将作为阅卷的依据,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再次修订的,必须报负责人决定。评分细则最终形成后,阅卷人员将按照细则进行阅卷,对于主观题来说,就形成这样的事实,“主观题客观阅”。36(3)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如下: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分)
标准答案:从加强国际合作角度作答(3分),如答“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即可得3分;从修建水利设施角度作答(3分),如答“修建水利设施”或答出具体的水利工程设施“修建水库”等均可得3分;从调整农业生产类型角度作答(3分),如答出“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种植结构”,或答出具体的农业结构措施,如“发展旱作(农)业”等均可得3分;从发展农业节水灌溉角度作答(3分),如答出“采取节水灌溉措施”或答出具体的农业节水灌溉措施,如“发展喷滴灌措施”等均可得3分。
补充说明: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3分),仅答跨流域调水不给分;改变或改进农业生产结构或耕种耐旱作物或种植抗旱耐旱作物(3分),改变或改进农业生产模式不给分,培育抗旱品种不给分。
下面是我阅卷中的几点体会
1.卷面要工整、字迹要清晰:这一问题平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答题都有所要求,要求学生卷面要工整,字迹要清晰,但是可能执行起来不够严格,或者说坚持的不够好,有部分考生的卷面,实在是太潦草,可以说根本看不清,这是个不好的现象。虽然说阅卷过程中没有卷面分之说,但是卷面工整的与潦草的在阅卷过程中还是有区别的,因为三评卷多是因为字迹不清,语言啰嗦者。如第三评仍无耐心,只能吃大亏。每个主观题因为卷面如果无谓失分的话,最后算下来,就是大问题了。
2.答题要规范:把每个题的答案写到试卷要求答的区域,平时一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把A题的答案写到B题的区域,我们在阅卷的时候,一般会很认真的给他找到。今年文综就出现个别考生把答案答错位置的情况,原则上是可以翻阅全卷给找出作为异常卷判分,但因程序太过复杂,几乎没有人那样做,几乎都是判0分。另外,语言也要规范,一定要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和概念来回答问题,切忌用世俗或庸俗化的语言来解答。如“修水库”得3分,“修水坝”不得分;“种植耐旱作物”得3分,“种植需水少的作物”不得分。关键词语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如“种植耐旱作物”写成“种植耐旱作用”不给分。
3.答点要有条理:阅卷判分按照要点采分,答题要求要点多,层次清晰。正确使用序号非常必要,切忌一答一大片,一个点说的再多再透也是一个要点分。所以说,一定按照题目要求,会了你就按部就班分清条目来作答,不会也不要指望以乱取分,每一问的答案有多条,尽量按照自己的思路逐一答出来,力争不丢分,多得分。否则只会浪费时间。还有答错了需要改动,不要把原来的划掉,就在后面写正确的,改卷老师都是找点给分,有很多学生划掉了正确答案丢分。
4.审题要仔细:很多考生审题不清,这样一来,很可能一分也得不了。如有的学生没有看清题目中针对农业发展水资源短缺提出解决措施,答题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节水技术等答了一通;还有材料中“国际性河流”信息用不上,而是从跨流域调水的角度去分析,同样不得分。
从以上问题中反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试得分能力,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教学中讲清概念是第一要务,概念的不理解是审题不清的头号障碍;
2.课堂语言要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地运用学科术语,使用普通话会使课堂语言简练明了;
3.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机会张口说话,学会正确表达;
4.练习的命制和选用,问题指向要明确,答案要规范,使学生练得有收获有提高;
5.讲评课要摆问题,析原因,讲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