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致富经_致富养牛创业视频_致富养牛蛙

记者走进木林乡养殖大户王明军的牛场,牛棚里的牛个个膘肥体大,毛色鲜亮,然而这只是崇信县牛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崇信县把红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按照打造平凉红牛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和“塬果川菜整县牛”产业全覆盖目标,强化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全链拉动、品牌带动,牛产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崇信农业产业发展的靓丽名片。

“在我的养牛路上,政府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不仅给我免费提供了牛棚,政策扶持力度也很大。目前我的牛存栏量是100头,最大的一头牛约重1吨。希望我的牛路子越走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王明军笑盈盈的说到。

崇信县把窑洞养牛作为打造平凉红牛核心区的创新举措,结合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探索推行成本低效益高、接地气疾病少、长势好坐膘快的窑洞养牛模式,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善了人居环境。

通过改革的方式探索推行了窑洞生态养牛模式,建成窑洞养牛示范带7条,改造废弃窑洞1321孔,饲养红牛5000多头。针对以往群众养牛重数量、轻质量,重饲养、轻管理,重繁殖、轻育肥等问题,制定了窑洞养牛技术规程,按照“四区分离”要求,建成了防疫室、消毒室、堆粪场、草料场等配套设施,全面推广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五良”技术,窑洞养牛形成由点到面、规范运行的良好格局。通过窑洞养牛盘活利用土地820亩,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705万元,实现了传统古村落的古气与现代养牛业的朝气相得益彰、窑洞文化散发的老气与红牛文化焕发的生气相得益彰、养殖产业的经济属性与文旅产业的人文属性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多元发展的新路子。

截止目前,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4个、市级13个,全县41个养殖小区修建养畜暖棚341座,带动892户群众集中养牛3952头。成立了崇信红牛协会,通过“协会+会员”模式,组建牛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63个,吸纳会员1000多人,带动920户群众养牛3400头。四是大户带动。以养殖3-5头基础母牛为标准,大力推行“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模式,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2400多户,带动3000多户群众采取半饲半牧方式养殖红牛8900多头。

下一步,崇信县将以建设平凉红牛核心区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八大体系”,强化政策扶持,逐级靠实责任,着力从规模质量、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修订完善支持红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巩固提升7条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建设成果,加大红牛采购补栏力度,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建设平凉红牛最大种群,培育全国最好吃的牛肉,打造独具特色的红牛文化。

通讯员 张凯丽 高 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