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认真贯彻省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流程再造改革攻坚,持续升级企业开办“4012”品牌,跑出全省最高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极大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改革以来,累计节省企业成本1.6亿元,新登记主体405496户,同比增长46.83%。2021年9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聊城企业开办典型经验,企业开办“一件事”实践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019-2021年企业开办指标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在省政府评估中获第1名;2021年10月,省市场监管局先后在聊城召开两次现场会,推广聊城企业开办典型经验;2020年企业开办“3012”典型做法被省政府列为典型案例全省推广;2022年6月和10月,聊城市先后两次在省级会议上就“企业开办”创新经验做典型发言;企业开办“四办”模式和“4012”品牌做法分别获评“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案例”和“改革品牌”称号。
一、聚焦“集”,审批流程集约化。一是双线集成融合推进。线上通过“一窗通”系统,实现企业开办全链条“一表填报、一网申报、即时推送、信息共享”;线下设置专区,将企业开办事项纳入专区统一受理,省内率先推行银行即时现场开户,成功打造“零材料提交、零成本开办、零距离服务、零见面审批、一个环节办理,最快20分钟内办结”的“4012”品牌。二是提升开办标准化水平。统一全市登记标准,完善企业开办服务指南,规范各类商事登记行为,推进法治化市场建设,全市统一发布企业开办服务指南和百问百答。
二、聚焦“简”,审批服务优质化。一是扩大“零材料”范围。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广泛应用,实现企业开办“空手办”。二是丰富“零成本”内涵。首推新开办市场主体实体印章、电子印章、税务Ukey、双向寄递、帮办代办、法律服务、上门服务和账户服务“八免费”,创新变更名称和法定代表人主体获赠印章;实施商业银行账户分类分级管理和“零成本”开户,取消各类金融服务费用。三是优化“零距离”服务。设置企业开办“绿色通道”,落实“证照联办”,深化“政银(企、商、邮)合作”,打造“一中心多支点”服务模式,设置合作网点721个,织密“10分钟惠企服务网”。推出企业开办线上专网、线下专区、流动专车、服务专员、远程专线、自助专区“六专”服务,建立四级服务体系;推行“延时、联动、远程”等特色服务,不断丰富“零距离”内容。四是拓展“零见面”路径。推进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和跨行业、跨领域应用;开发“云导办”功能,建成语音热线、网络在线、现场机器人三个场景的商事登记智能导服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实现企业开办“智能办、掌上办”。2022年新开办主体电子营业执照认领率最高达99%以上。
三、聚焦“智”,审批模式智能化。一是推广电子证照联展联用。依托省级技术支撑,推动电子证照跨行业、跨领域应用,实现“零跑腿”“刷脸”“空手”办事;推广“企业身份码”,实现涉企证照、印章、档案、监管、信用、惠企政策等信息的归集共享、联展联用,打造“一码通行、码上服务”品牌。二是研发“企业创业助手”。对聊城市任意地点周边同行从业企业、潜在服务群体分布情况进行数据建模、挖掘分析形成创业生态地图,实现“点图分析、点图查询”,支撑企业来聊创业。推广“企业身份码”,推动涉企证照、档案、监管、信用、惠企政策等信息的归集共享、联展联用,打造“一码通行、码上服务”品牌。
四、聚焦“优”,审批服务便民化。一是创新“智慧政务进银行、入社区”。企业群众家门口即可享受企业开办等政务+金融服务,深化“就近可办”。二是首推“商事登记服务直通车”进企业、进街道、进村居服务,为企业群众服务“前移一公里”。三是组建“红色审批服务队”,依托企业遍访、政策宣讲等介绍惠企政策。四是构建“企业迁移全市通办”模式,实现市内迁移“一套材料、网上流转、数据共享、限时办结”。五是创新“歇业帮扶”和歇业集成服务,健全完善“歇业帮扶”配套措施,助力歇业主体尽早“苏醒”。六是制定有效应对疫情20条措施,帮助受疫情冲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七是强化金融支撑水平,携手邮储银行向企业提供不低于180亿元融资支持,帮扶“个转企”2000家以上;开展“齐心鲁力助企惠商”行动,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市场主体信贷资源分配。八是提升企业创新发展活力。适度放宽新行业、新业态市场主体登记审批,创新符合法律法规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新行业入市标准和沟通协调机制,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和新业态活力。九是推进企业变更“三零”服务。实施企业开办全要素变更全程网办,落实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变更印章免费送和证照联变,依托免费寄递和公示公告实现企业开办全要素变更“零材料、零见面、零成本”。十是取消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推行不涉及许可的大型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营业执照设立、变更、注销等商事登记集中办理,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全面征集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和堵点难点,进一步健全隐形壁垒反馈制度,保障各类企业入市公平。
五、聚焦“拓”,审批服务一体化。一是拓展审批范围。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门壁垒,推行发票申领全市通办、免费寄递等举措,积极协调区域接壤、产业关联的跨市、跨省区域,完善联动机制,实施全程网办,拓展异地代收代办,优化多地联办,深化企业开办异地通办。二是拓展审批层级。将企业开办事项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或有承接能力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EMS和联络员制度等完善四级联动机制。目前全市建立137个乡镇便民中心,1318个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市场主体开办均纳入基层便民中心办理,实现“就近开办”。(市场准入审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