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审议通过。《意见》提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如何提升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减少病人外流,是每个院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1年10月30日,在由健康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综合分论坛六:“健康为先,患者至上”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研讨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人以及多家医院的领军人共同交流探讨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问题,旨在通过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学习,共同促进区域医疗能力的提升。本论坛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支持赞助,分为回顾和展望上下两篇,分别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杨洪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夏欧东主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杨洪波
论坛上篇回顾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探索在杨洪波的主持中拉开了帷幕。
胡瑞荣:优质资源需要进一步扩充并下延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目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机构处处长胡瑞荣指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患者异地就医问题,据统计,肿瘤患者、心血管患者以及神经疾病患者异地就医需求最高,如何将相关患者留在本区域内就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胡瑞荣表示应有工作遵循,并根据《意见》进行了解读,将其内容分为7个层面。
一是体系层面。各级医院都要向更高级医院迈进。基层医疗机构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努力搭上上级医院的品牌;二级医院能力进一步提升达到三级医院要求;三级医院的大型医院应向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迈进。二是区域层面。高水平医院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城市医疗集团,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作用,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县域医共体,县级医院发挥龙头作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快推进医疗中心设置建设,支持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等。三是医院层面。要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四是专科建设层面。要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机器人化,多学科融合发展,加强中心化建设。五是精细化管理。加强全成本、全周期的预算管理,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六是医院文化建设。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新文化,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七是党建引领。坚持和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
田辉: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需要聚焦7个方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田辉
齐鲁医院成立于1890年,迄今已有131年历史,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管)医院,对于本院高质量发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田辉表示这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离不开的,方位决定定位,定位决定地位。
田辉指出,齐鲁医院一直在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整体布局,“筑高峰,建高原,补短板”,并成为首批省委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主体单位之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山东省积极推动委省共建的条件下,齐鲁医院不辱使命,成为国家首批四家试点单位之一,坚持“一院多区”的办院方针,打造多院区融合发展体系,坚持“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工作方针,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牵头和主体建设单位,齐鲁医院一直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为此医院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并成立了创建办公室,定期调度、全力推进,牵头制定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分年度制定并实施了《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行动计划》。
推动中心建设的任务及成效,田辉认为有7个方面。第一,聚焦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使命责任,全力以赴开展援鄂抗疫工作。第二,聚焦核心工程,推进急诊综合楼建设。第三,聚焦疑难危重症,提高医疗技术和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第四,聚焦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加大区域技术辐射力度,实施“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分级诊疗协作网,专科联盟,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落实;第五,聚焦打造高水平学科集群,系统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育。第六,聚焦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医研企协同创新。第七,聚焦专科能力提升,争创专科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对于齐鲁医院下一步重点工作,田辉表示要全力推动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医院急诊综合楼项目建设,加强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加快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带动区域医疗机构实现协同发展。
韦建瑞:“五位一体”推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韦建瑞
从1908年的产科医院历经百余年的发展成功蜕变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连续9年进入复旦综合排名前百名,小儿外科更是占据榜眼位置。对于建设高水平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过程经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韦建瑞表示主要从医、教、研、防、管五方面着手。
医即医疗,首先是多层次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对于专业能力突出的特色专科,集全院力量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专科。其次,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临床诊疗中心。
教即教学,采取多元化教学体系。医院共有1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制度培训试点基地。依托广州医科大学,设置儿科学院,建设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科课程。
研即科研,加大科研投入。韦建瑞表示,中心近7年建设科技创新总投入70557万元,且投入还在持续增加;目前注册临床研究数量、国自然基金同类专科医院第一,近三年发表SCI文章706篇,全国医院专利排行榜排名第69位,两项科研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医学重大进展”。
防,即疾病预防。中心加强了妇儿方面保健建设,较早地建设儿童早期发展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及健康转化,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2020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研究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以当期封面文章,发表“新冠病毒感染患儿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及肠道持续排毒的证据探索”研究论文。
管即管理。智慧医院建设方面,通过区域医疗建立区域卫生平台、公共卫生平台并不断加强,包括家庭健康方面进行智慧医院的建设,智慧服务、智慧医疗和智慧管理。
在对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探索进行回顾后,与会专家又就在促进医疗资源扩容过程中,如何兼顾实有体量的扩大和合作形式上的扩大以及如何建设重点学科发展领域的核心能力,哪些能力务必自建和内化、哪些能力可以赋能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书记徐俊波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徐俊波书记表示,在促进医疗资源扩容中,要做好兼顾实有体量和合作形式上的扩大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前瞻性设计,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去实施负责,目前我院最好的举措就是在当地区域建立网络化的医联体,通过专家对口的帮扶和支持医联体发展,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专科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在规模不是很大的前提下就要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有差异化专科特色建设,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和手术举措,凸现重点科室的品牌与影响力。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志坚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志坚则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即顺应政策,抓住机遇,促进提高,专科建设则要把握重点发展方向,依据区域特点和本身医疗服务能力,支持良好基础的重点学科,结合县级医院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遴选出实力强劲的学科进行重点支持,打造复合型的创新团队建设。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刘惠民
“现在所说的高质量发展强调要稳定,均衡,创新推动。从医疗行业层面,就是要提升医疗质量并持续创新,聚焦能力现代化,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的转型,通过服务人文和管理的信息化,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跃进,实现优质资源的扩容和下沉,让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有比较好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刘惠民如是说。关于学科建设刘惠民则表示学科建设不应该仅仅是大医院的专利,关系到医疗质量人才和服务能力,其核心是临床和创新,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建设更是一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夏欧东
回顾了以往的建设成就如何让高质量发展下的区域医疗再进阶,在夏欧东的主持下,论坛下篇正式开始。
张堃:乘区域中心建设之风,向国家骨科西北区重点迈进
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张堃
西安市红会医院建院110周年,在辛亥革命浪潮中由原来的战地救护队,发展成为目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目前全国三大骨科中心之一,正在向着国家骨科西北区重点迈进。
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张堃表示,对于红会医院的发展,里程碑意义在于国考,连续两年近入了A+,进入全国排名前100强,这对医院上下是极大地鼓舞,骨科的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基本已获批。目前医院几大中心环节状况如下:
教学方面,设施相对简单,按照创建的要求在现有防控条件下,对教学设施、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能力进行了提升;公共能力方面,积极参与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提升自身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在公立医院绩效改革方面,因为以骨科为主所以耗材占比较大,医院正在努力降低耗占比;科研方面,作为不是大学的附属医院,相对薄弱,但始终是医院重要的一个方面,力争多一些省部级的科研平台,通过科研平台的建设带动人才培养;在区域医疗中心辐射方面,成立了陕西省骨科医疗集团,通过集团以及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省内外多加机构取得了密切的联系,双向转诊,特色诊疗,远程医疗会诊等多种方式并举;在基础研究方面,建立了多个研究基地,包括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来提升学术影响力。
近些年,红会医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患者的需求存在差距。张堃表示,对此,西安市政府对红会医院的发展寄予了厚望,专门在高铁新城专门批出314亩地,投资57.5亿元,建设有3000张床位的以骨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张堃相信通过国家卫健委以及各位兄弟单位的支持,红会医院未来3~5年,定能乘着国家区域中心建设之风,使医院的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能力上一个更好的台阶。
秦净:“一院两址,错位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医疗的协同发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秦净
2000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医疗资源向郊区转移的战略规划,松江当时作为郊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是第一家响应政府号召,在郊区建设分院区。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秦净表示,目前医院的发展战略是“一院两址,错位发展”,南部成为服务西南城郊、拥有高端技术群的区域医学中心,北部则成为服务市中心区域,解决疑难危重疾病、专科特色显著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对于区域医疗的协同发展,市一医院有清晰的规划,首先,南部松江院区的建立和原来的松江区的中心医院,形成了市一医院南部松江的医联体,还包括松江地区的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另外6家二级医院,带动了整个松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其次,以慢病为切入点,项目化的管理为手段建设诊疗系统。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病共治,上下联动,真正达到了上下不同级医疗机构的协同。松江区中心医院从二级甲等医院升格为上海市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成为上海市第一批的区域性医疗中心,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学科协同方面,依靠市一医院优质学科来进行辐射,特别是市一医院拥有眼部疾病的国家临床医学中心,有心血管病的教育部重点等,通过这些优质学科进行医疗、教研等方面辐射;服务协同方面,根据分级诊疗的原则,把部分服务下沉到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如糖尿病的标准化管理形成了松江的1+X模式,形成了多家医院构成的服务网络,并且形成了区域的康复医疗的服务中心,区域性肿瘤患者的一站式的诊治。在人才协同方面,关注全科医师培养,建立“导师制”的全科医生培训体质,为松江地区、青浦地区培养了社区的全科医师。在创新协同方面整合了整个松江地区的G60科创走廊,开展医用人工智能研究和医工相结合。在保障协同方面,组建G60医疗服务专家库,同时建立服务对象库。
秦净表示,区域中心建设还应以党建联盟为载体,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地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是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点的方向,而专科联盟是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抓手。但是如何在现有专科联盟生态圈建设基础上,寻找区域专科合作变量?如何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与区域内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与会专家进行了讨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院长张永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院长张永表示,以前是松散型的专科联盟,更多是技术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互认,使相应的体系走在一起,但不是根本。而现在医院正围绕南方医院体系在做紧密型的专科联盟,要有经济关系的专科各司其职,不同的单位做不同的事,要跨越医保概念,总额预付等。关于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在区域内的深度融合,实际上是人员和基层融合的内涵体现。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钱毅
专科联盟是深化医改、医联体细化的一个手段和模式。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钱毅认为,专科联盟不是科室的事情,而是医院的事情。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如果从牵头医院的角度,首先医院要对专科联盟进行评估,其次引进专科联盟的带头团队,最后要搭建一个专病数据的网络平台。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副院长梁伟华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副院长梁伟华则表示,在没有学校挂靠孤身奋战的的情况下,发展遇到瓶颈后,医院也做出了积极地思考与应对。内部培育,外部引进,成立重大疾病中心,专病联盟,把一些区域里面的专病联盟落到实处去发展,人才建设主诊医师组的制度,专科建设,以国考、绩效和医保、CMI值等导向的分类建设疾病支持,上下分级诊疗,专病联盟确实做了很多创新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