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幸福人民法庭、桃源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构建“共建共治共享”诉源治理新模式,以优质的诉讼服务和多元的解纷措施为基层综治、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做好诉源防治

幸福、桃源两个人民法庭依托“法官进网格”“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社区、网格保持紧密联络,积极下沉走访,随时随地掌握群众的法治需求、察觉不稳定因素,及时过滤矛盾、消除隐患。从2020年开始,两个人民法庭积极开展“无讼社区(村屯)”创建活动,现已建立国信社区、惠民家苑社区、桃源社区三个无讼社区及红嘴子村一个无讼村屯,更多的无讼社区正在培育过程中。

强化衔接嵌入

两个人民法庭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快审等程序贯通起来,广泛吸纳律师、法律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法律明白人”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与区交警队、区仲裁委等机关保持互动,形成纵横联动、开放融合、集约高效的纠纷解决网络。幸福人民法庭入驻幸福乡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综治中心),在综治中心一楼设置“法官咨询点”,为来往群众答疑解惑,二楼设立“法官南南说事点”,群众一吹哨,法官就报到,同时还在综治中心嵌入“幸福微法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人民法庭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目前,桃源人民法庭也正在与松竹梅社区共同筹备搭建常态化运行的社区微法庭。

强化普法宣传

针对民间借贷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问题集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两个人民法庭不定期开展巡回审判活动,把庭开在田间地头、社区物业、居民家中。通过示范性庭审、零距离旁听庭审,增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以一案教育一片”。按照上级法院普法“七走进”工作要求,两个人民法庭的法官干警在重要普法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为某部队150余名官兵带去普法讲座、走进某汽车零部件公司为女职工普及妇女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为往来群众解答法律咨询、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为对接学校带去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拒绝校园暴力等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课程等等,2023年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3次。

南关法院运用“法庭+综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模式,推动司法服务直达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南关建设贡献法院力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