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得从一个平凡的农村老汉说起,他是国内首创把牛肉放进大缸的人,从2013年开始养牛,他养牛的方式有些奇怪,只养公牛,而且还需要借助奇特的道具,但就是这样奇特的养牛方式,却让他在2020年,创下了2600万的销售额好成绩。他本来做的是驴皮生意,但如今却开始养牛,还养得风生水起,他用的究竟是什么奇特的道具, 这中间究竟有何妙招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这个养牛达人是如何实现年入千万的。

老苏,今年53岁,河南人。他的养牛方式非常与众不同,他需要借助317口大缸,你可别小看这些大缸,他们的年纪和老苏差不多,而且现在市面上千金难求。因此,老苏在运送这些宝贝大缸时,总是小心翼翼,亲力亲为,那这些有年代感的大缸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其实,在出售牛肉之前,老苏只要把牛肉放进这些大缸里进行特殊腌制,腌制的时间至少需要七天左右,他的牛肉就会由内而外的散发着一股肉香味,而且这一缸牛肉就能卖出一万六千元的好价钱,也正是这些大缸,为他创造了2600万的销售额。这样的销售额,让这个农村大哥在村子里名声大噪,同样都是养牛,老苏不仅赚得多,甚至连不值钱的牛骨头都有,老苏都能靠着它们日赚斗金。

其实,老苏刚开始并不是靠养牛发家的,因为出生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初中刚毕业的他,就做起的驴皮生意,并且很快凭借自己的经商头脑,短短几年攒下了数十万的金额。但是在2013年,老苏却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生意,在村里大规模搞起当时谁都不看好的畜牧业。

他开始收养牛,收养的还不是一般品质的牛。老苏一开始会在当地的交易市场,收养两种牛,一种是西门塔尔牛,另一种是本地黄牛,然后将这两种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新品种。收养牛的事业刚有点起色,老苏又开始满世界的收购大缸,他的做法让村子里的人都十分费解,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在当地老苏老家的老庙牛肉名声远扬。但是最近几年,市场乱象频发,老庙牛肉的品质参差不齐,口碑一落千丈,来买老庙牛肉的人越来越少,对家乡饱含深情的老苏,不忍心看着老庙牛肉就这样从市场上消失。于是决心改变这种现状,让老庙牛肉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而养出高品质的牛,是让老庙牛肉重新回归市场的关键一步。老苏的高品质杂交公牛不仅增重快,而且肉质细嫩脂肪少,鲜嫩的牛肉,祖传的腌牛肉手艺,提前准备好的大缸,加上现熬制好的汤料,正宗的老庙牛肉,就大功告成了。

但怎样才能让老庙牛肉大批量生产,并且卖出好价钱呢?2015年,老苏四处向亲朋好友筹备了150万元,朝着规模化生产迈出了关键性一步,而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腌制环节,而大缸则是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器具。终于,经过一年的研发学习,2016年,老苏的老庙牛肉成功走向了市场,那老庙牛肉的销售,会一帆风顺吗?老苏认为,老庙牛肉不仅仅是家乡美食,也可以作为特产推广到全国。说干就干,老苏先是在不同省份,找到了总代理,以66元/斤的统一价格卖给他们,至于卖多卖少,能获取多少利润,都由各地方的总代理自己决定,甚至还可以先发货再付款,这样的销售方式,赢得了很多的代理商的青睐。仅在2017年,老苏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500万元,养殖的公牛也多达800多头,这样的销售方式和水平,让当地不少农户和同行瞠目结舌。可老苏接下来的做法,更让不少人目瞪口呆,他又发现了什么商机呢?

因为老苏主打牛肉的销售,剔除的牛骨只能卖一块钱一斤,这样他觉得很不值。于是,经过半个月的考察,老苏发现牛骨餐厅的生意也不错,于是决定拿出200多万的积蓄,自己建一个方圆十亩的饭庄,特色就是炖牛大骨。尽管遭受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满怀壮志的老苏,坚持要把自己的牛肉产业做大做强,那这个餐饮生意,能做起来吗?果然,餐厅刚开业就遇冷了。每天不仅不赚钱,还要倒贴2000元。但仅过了半个月,老苏就又想出了另一个妙招,他又新开了一家烩面馆,原来这家餐厅起到了一个带动消费的作用,来吃烩面的顾客看到牛骨也不贵,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一下。如此一来,吃牛骨的顾客就越来越多了,这样的引流的方法果然奏效,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几万元的牛大骨,不仅如此,牛身上的其他部位,也被老苏研制成菜品,端上了餐桌。

当老苏讲起自己的发家之路,他说,最离不开的就是诚信和创新,而且,老苏还和当地八十多家养殖户签订了协议,带动他们一起发家致富,形成当地健康生态产业链。2020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600多万元,村里的养牛户也逐渐增多,存栏量从之前的一万多,达到了现在的十万多之多。可以说,老苏带动的是一整个养牛行业的发展,而且还把自己家乡的特产,老庙牛肉发扬光大。由此可看,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商机,更是勇于创新的勇气和善于学习的态度,诚信和质量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贡献的可爱的人们点一个大大的赞,想了解更多牛人异士的精彩致富事迹,请持续关注本号,我们下期文章精彩继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