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小龙洞乡小米村,石漠化严重,十年九旱,农业生产发展严重受限,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但小米村17组71岁的村民李兴宽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在外务工的儿子、儿媳硬生生叫了回来。在曲靖富源煤矿打工的儿子、儿媳回到了小米村,在李兴宽的谋划下,筹借资金租了100多亩土地,种下了200棵苹果树、近300棵核桃树,剩下的土地种上黑莓草和玉米,购买了几头母牛,把自家的黄牛养殖规模扩充到19头。因为前期投入,儿子、儿媳务工存下的钱全部投了进去,还欠下了10万多元的债务。儿子儿媳有些焦虑,但是李兴宽算了算账,说明年开始就能有收益。
李兴宽我跟他们讲,在外面打工一年才挣3、5万块钱,还是回家来发展一下长远的,一年可以挣3、5十万。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发展的理想,牛大多数是今年才开始喂,这个时候有19个,但是在今年要产7、8个牛犊,如果养得好的话,半年可以卖7、8千元(每头),喂上一年的可以卖一万多。
目前,李兴宽正谋划着新建一间长18米、宽5米的牛圈,一是缓解当前圈舍紧张的问题,二是为扩大养殖规模打下基础,李兴宽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发展,让专家的黄牛养殖规模上50头,加上果树,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
李兴宽国家的政策好,到处修了水窖,天干也有水浇灌;苹果收入、核桃收入,种草、种包谷来喂牛的收入,发展的项目多了,这样卖点,那样卖点,有望收入几十万(每年)。养殖业,上面也支持,草籽发给我们种来喂牛,一头大母牛每年要下一个(小牛),值3000块钱,你喂上几十个,也是十几万了嘛。
在一个石漠化严重,干旱缺水的地方发展农业产业,李兴宽的底气在于当地基础条件的改善。李兴宽说:原来村子路难走,又缺水,庄稼逢旱就没什么收成,所以支持年轻人外出找奔头。但现在水、电、路等条件都得到了改善,靠山吃山更有盼头。近年来,通过上级部门整合项目持续投入,小米村建起了不少小水窖,村内主干道得到了硬化,被打通经脉的村子渐趋活跃。
小米村村支书李才绍2014年,石漠化治理的小水窖建了89口,爱心水窖建了100口,500方的抗旱塘建了4个,总的在我们小米村实施的小水窖接近1000口左右了;饮水自来水是全覆盖;道路设施的主干道达到70%左右的村庄都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