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经验材料_优秀案例经验分享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

前言

日前,我省公布了 第二批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区域和学校典型案例。上城区教育局案例《名校集群联智辐射 跨域共谱美好教育——上城跨地区教共体跑出共生发展“加速度”》入围 区域典型案例; 杭州市澎雅小学和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案例入围 学校典型案例。

聚焦教育共富,展现教育美好,和小编一起学习共生发展优秀上城经验。

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_优秀案例经验分享_典型案例经验材料

上城区立足共同富裕新站位,积极探索跨地区教共体建设,不断丰富名校集群内涵,不断发展创新名校集群办学模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和辐射率。建立跨省市区结对帮扶、城乡互助常态化机制,积极开展与常山、开化、新疆等15个协作区县“组团式”教育帮扶行动,努力推进教育共富。目前,上城区中小学已选派77所优质资源校组建跨地区教共体,开展新校共建、课程共研、教师互派、技术互通,带动先进教学理念、成功管理模式辐射输出,推进跨地区教育多维度合作交流。

1.“教育公平”急需优质教育资源引领辐射。近年来,上城教育在区域内急速优质发展的基础上,还不断面临“支援省内山区、海岛教育发展”“支援新疆、四川等省外教育发展”等挑战,如何以教育优质均衡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共富成为亟待考虑的时代命题。

2.“区域差异”急需优质教育资源精准帮扶。2021年区划调整以来,上城区自身面临着教育资源总量快速扩张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同时也面临着受援地区教育积淀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等区域差异。探索跨地区教共体,解决上城区教育优质资源组团辐射,精准帮扶受援地区和学校,成为上城教育的重大研究课题。

构建“1+N”运行机制,助推优质资源共享

制定《上城区教育“新共同体”三年行动实施推进方案》,编制上城现有名校、名师、名校长清单和未来五年需辐射的学校清单,构筑起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辐射蓝图。探索“区县协作、校际联智、教师联培、专家联席、活动联建”等N项机制,着力做好“需求调研、顶层规划、畅通互访、过程监控、目标达成、树立品牌”六大工程,拓展名校集群联智的发展范式。

1.区域“1+15+N”联片抱团发展。上城区以全区中小学办学品质和名师名校长工作坊为核心,构建“1个联盟中心+15个协作联盟+N个教共体”三级发展联盟,形成“区域联动、校校连通、线上融合”结对帮扶机制,组团输出名校区域链。截止目前,在上城教育联盟中心的指导下,已组建“山海”“杭阿”“上剑”等15个协作联盟,开展跨地区教育协作帮扶。

2.校际“1+1”集群联智发展。上城区秉承“带思想、带组织、带队伍、带发展”的宗旨,已选派77所优质教育资源引领辐射,与常山、阿克苏、雅江、剑阁等地区学校组建“一对一”跨地区教共体。仅2022年,时代小学等9所学校输出资源,与常山县学校新增组建9对跨地区教共体,结对率达下达任务的112%,居省市前列。

推进“一体一坊”双轨行动,助推优质资源共建

上城的支援把牢以校带校、以师培师、优质共建、共同发展的目标,立足两校实情,着力构建教育帮扶深度合作机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共融的帮扶新举措,推动学校、教师、学生多层面共融,支教、送教、跟岗多途径共创,资源、平台、设备多维度共建的局面,将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学校,以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1.用好“智联体”,深化“一课双研”结对帮扶。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了77个跨地区教共体“智联”平台,实现相隔百里外的学生同上名师课、教师同步教学研究。仅2022年,上城与常山的9对教共体已开展175节同步课堂,集体网络研修120次。同步开放上城智慧教育平台,共享名师微课、拓展课程等优势资源340.12GB,使用上城优质资源13000余人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共建。

2.用好“工作坊”,深化“师生成长”协作培育。上城区教育局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名师等资源优势,持续推动乡村名师工作坊建设,加大名师教育辐射半径。2022年,在常山、建德新设跨地区教共体名师工作坊25个,邀请200余名受援学校骨干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坊。积极推进“一区多地”教师培训,单次培训在线听课教师数量高达11000余人,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师生达16万余人次,充分诠释“美美与共”的上城教育情怀。

优化“三大资源”流动,助推优质资源共融

上城区作为杭州中心城区,古老的南宋皇城遗址与现代的钱江新城交相辉映、彼此赋能,积淀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上城区教育局聚力全域优质资源建设,持续组建跨省、市域名校集群联智共同体,努力让品牌、教师、学生三大“资源”流动起来,做好深度共融文章,共同书写“教育共富”高分答卷。

1.品牌流动,强化集群发展高效力。上城教育积极培育优质资源,迭代升级区域教育品牌。近年来,采荷一小、天杭实验学校、采荷三小更是本着“互助共融,合作共赢”的原则,将名校集群化办学覆盖至跨地区学校,组建了“荷·月”共同体、阿克苏天杭实验学校、采荷三小教育集团梅城小学等10余个教育集团,让名校资源更深层辐射。

2.教师流动,积蓄集群发展内生力。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意见》,健全跨省市区城乡互助教师交流机制。2022年,上城与常山、开化等15个协作地区开展教师交流、跟岗培育,线下跟岗实培298人,遴选50余位名师名校长送教,提升全域教育人才“造血”功能。同时还选派79位名优教师奔赴常山、淳安、剑阁等地支教,实地把脉教育实情,为受援地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3.学生流动,增强集群发展创造力。坚持学生活动“共享共融”,研制跨地区学校“走读上城、体验宋韵”系列活动方案,设计共享课程。2022年,上城与常山9对跨地区教共体学生开展“携手制作扇面、畅玩校园科技、匠心传承宋韵、共同挑战运动达人”等集体交流活动23次,孩子们经历一次又一次幸福“牵手”,增进了两校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学习强国等10余家媒体相继报道。

1.走出了实现教育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上城以跨地区教共体为抓手,一些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品牌彰显的城市名校通过区域间合作,将受援地学校纳入集群,在教育理念、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对口性扶助。受援地学校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城市名校本地化,实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教育薄弱地区的延伸,同时也为上城名校自身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实现了双向赋能。

2.打造了实现教育共同富裕的“上乘”样板。上城跨地区教共体建设是对新时代推进教育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是对省、市政策的积极回应,真正实现了教共体内优质资源的调配与使用,产生了很多颇具成效的经验。2022年,中国教育在线、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浙江卫视等媒体专题报道近50次。《追求自主共享的“集群联智”名校集群——濮小集群联智共同体探索新型名校集群样式》《四“库”全书:教共体融合发展的载体研究——“澎雅—宋畈”跨地区教共同体实践范式》获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典型案例,有力推动了教共体内学校的共发展、共进步,用心用情用智写好“共富”二字,用优质刻度绘就民生温度,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上乘”教育力量。

来源|义务教育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