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在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有分布。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人工养殖泥鳅已成为热门养殖产业之一,那么在养殖过程中,泥鳅养殖周期是多少呢?

泥鳅养殖周期

泥鳅养殖周期

人工饲养泥鳅条件下,养殖周期一般为3-4月就可以上市了,泥鳅的生长季节约在5-10月。泥鳅具有食性杂、生长较快、繁殖力强、适应性特强的特点,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一般刚孵化的鳅苗,体长约0.3厘米,1个月后长到3.0厘米左右,半年后长到10厘米以上,第二年底大个体长达20厘米。

泥鳅一般二冬龄后成熟,繁殖期3~5月,产卵期间在6~7月、水温25℃~28℃时为盛。产卵时,雄鳅用吻端**雌鳅腹部,雌鳅漂浮水面,雄鳅追逐,并把雌鳅卷住,进行排卵、**,卵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

泥鳅的养殖周期为1年。第二年的生长速度较年的慢得多,体长可长到13厘米以上,体重50克左右。泥鳅的摄食量一般都比较大,随着个体的增大,一次饱食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百分数是以分母是100的特殊分数,其分子可不是整数。]逐渐降低,一次饱食时间逐渐延长。相反地,日粮占体重的百分比例则有随着个体增大而升高的趋势。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条件下,体长7一12厘米的成鳅日平均饱满度指数在10左右。泥鳅在一昼夜中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即在7一10时和16一18时,早晨的5时前后有一个摄食低潮。

泥鳅养殖放苗时间

放苗时间一般选择在当地水稻栽插后(或小麦收割后)至水稻收割前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的气温、水温都比较稳定,泥鳅在此时放苗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小。如果在春季过早放苗,由于水温不够稳定等原因,死亡率可能在40%~50%,此时放苗有比较大的风险。

在国庆节以后也尽量不要放苗,此时水温比较低,泥鳅的食量较小,通过转运后的泥鳅很难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越冬。夏季高温天气放苗后,应尽可能地往池中注入井水或深层的河水、湖水,让养殖池中的水温控制在26~30℃泥鳅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也比较高。放苗应尽量选择在晴天,阴雨天投放泥鳅苗,泥鳅入塘后容易生病,对泥鳅的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是对泥鳅养殖周期的介绍,了解泥鳅养殖周期是进行泥鳅养殖的基础,此外,还需注意苗种的引进。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的泥鳅苗繁育场,若附近有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的泥鳅苗供应,也可直接购买人工繁殖苗用于催肥养殖。

95%的养殖户还看了如下技术文章:

养殖黄鳝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

对虾池**酸盐过高的处理方法

鸭软腿病的症状,鸭软腿病的防治措施

北方的话适合养殖什么品种羊?

冬春季节奶牛严防感冒的措施

如何提高青虾成活率

现在养猪怎么样,养猪成本

100亩水库养鱼的利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