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案例分析_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一)西双版纳种香蕉赚钱年入千万元姜东海,男,29岁,重庆合川人。9年前只身来到西双版纳种植香蕉,如今已是有名的香蕉种植老板,年进账千万元。世界那么大,不多走走多看看,你怎么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你。他高中毕业,抱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带着500元钱独自到外地闯荡,最终成为年进账数千万、西双版纳数一数二的香蕉种植企业的老板。他就是合川85后云南西双版纳东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东海。三千亩香蕉园的主人秋天午后的云南西双版纳,气温仍然有28摄氏度。迎着有些炙热的阳光,乘车从西双版纳自治州首府景洪市中心出发前往普者黑,在高速路上开30公里,从关坪下道后再经过20公里乡村公路,便抵达了目的地一片占地3000亩的香蕉园。刚走进香蕉园,一位身穿天蓝色短袖衬衫、浅灰色西裤、棕色休闲皮鞋的年轻人便迎了上来。如果不是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很难想象,这位85后男生,就是这片香蕉园的主人、云南西双版纳东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东海。"路上没人晕车吧?"还没等记者开口,姜东海就询问起大家。得到记者的"否定"答复后,姜东海松了一口气。他笑着解释说,这一路上弯道太多,曾经有一些远道而来的朋友在路上被"甩吐"过。

揣着500元钱闯天下29岁的姜东海出生在合川农村。2006年读完高中后,抱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态,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带着仅有的500元钱,独自一人南下广东佛山,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在佛山一家小型电器厂,姜东海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产品质量管理员,每月薪水不到一千元。凭着踏实肯干,一年多后他成为部门主管,工资也涨到3000多元。加班对姜东海来说是家常便饭,尤其到了销售旺季,"朝八晚十一"的作息时间不时会出现。虽然是电器厂的中干,但企业有限的发展前景,让姜东海提不起继续"往上爬"的兴趣。在外漂泊两年,思乡的情绪也越发强烈。2007年底,姜东海回到了重庆。把香蕉运到盘溪来卖"香蕉在这边适合种植,这边的地也比较宽阔,所以就到这边来。"姜东海说,当时自己的亲戚在西双版纳种植香蕉,2008年初姜东海也来到这里,开始了二次创业。刚到西双版纳的时候,姜东海在自家200亩的香蕉园里,干的是"打杂"的工作,除草、施肥样样都干,也没少碰到皮肤晒伤、脚被扭伤的事情。一年以后,看着当初的荒山坡变成香蕉林,盘算着每1元的投入变成2.5元的产出,姜东海觉得之前的种种付出都是值得的。2010年初,广西、海南等香蕉主产区大丰收,让往年不愁销路的云南香蕉碰到了"无人问津"的窘境。

看着地里已经挂果的香蕉,姜东海有些犯难,"那时候头都大了,后来想起家里有个朋友,他在重庆的盘溪市场批发香蕉,于是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朋友的一个建议,"你可以自己把香蕉拿到盘溪来卖",让姜东海动了心。他立即租了一辆卡车,将20多吨香蕉亲自运到了重庆盘溪水果批发市场,不到一天的时间便销售一空。除此之外,姜东海还和不少客商建立了联系,产品打开了销路。不忘为家乡做贡献如今,姜东海的企业在西双版纳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进账3000多万元。今年4月,姜东海在家乡合川区的中心地段,修起了一座可以同时接待180桌客人用餐的酒楼。这家酒楼有员工近百人,返乡农民成功创业案例以上是合川当地人,"这么多年一直很想家,这也是对合川的一点贡献。"姜东海说。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二)养殖人参鸡价格1000元只开启致富路一枚鸡蛋售价35元,差不多是土鸡蛋的40倍;一只鸡售价1200到2500元不等,在市场上可以买20到40只土鸡这些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靠谱?靠谱!因为长潭河中坝村9组有个"养鸡怪人"龚伦朋,他从家传古医书中得到启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创制出"人参+大米"的人参鸡饲养秘方,并经试喂获得成功。

此后,他用独家研制的鸡饲料喂养乌鸡,生产"能鹏"人参鸡和人参鸡蛋投向市场,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看好。在长潭河侗族乡龚姓是大姓。"我们祖籍在江西,后迁入湖南,因逃水灾迁入现居地。"中坝村书记龚光义介绍。当地龚氏是中医世家,明代有宫廷御医龚廷贤,清代有地方名医龚祖辉。龚伦朋打开保险柜,向记者展示龚廷贤的著作《寿世保元》等系列古医书和龚祖辉的照片原件。"十几岁的时候,我得了歪嘴风,也就是现在的面瘫。当时到医院拿了些药没治好,父亲就叫我用醋和生石灰调和后涂在脸上,没过几天病就好了。"龚伦朋回忆当年的情形。他知道父亲讲的偏方来自家里的祖传医书,从此就对这些珍宝着了迷。和妻子在外地打工的十余年间,龚伦朋一直把家传医书带在身边。然而,阴阳术数、经络穴位这个既非古文专业又非医学专业毕业的农民,要看懂古医书谈何容易!好在他生在中医世家。他买来字典,自制新旧词对照表,别人放工后休息,他一有空就学习,日积月累,记的笔记本有一摞,终于学有所获。龚伦朋从先祖龚廷贤的著述中看到"人参鸡",在长辈的片言只语中得知些许信息,他决定喂养人参鸡,走好"研发、投产、销售"之路。"创新创业不是容易的事,每一步都非常艰难。"年近50由于饲料配方比不当、鸡子生长条件不优,喂养技术不到位两三年下来,夫妻俩积攒的20余万元辛苦钱全交了"学费"。

"最难的时候,我家电饭煲坏了都没钱添置。"妻子李绍琼回忆。虽然衣食无着,为学喂养技术,龚伦朋到外地办得好的鸡厂去义务劳动,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由于养殖"人参鸡"成本高,2008年,每只"人参鸡"售价达500鸡蛋达15元每个。当时很多村民说:"500元一只的鸡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更别说买来吃。"由于"人参鸡"价格昂贵,农村普通百姓消费不起,导致当地顾客很少。几个月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卖出去的"人参鸡"却屈指可数,这让陷入销售困境的龚伦鹏犯难了。但是,即使销售情况不理想,龚伦鹏却始终坚信"人参鸡"的市场潜力和食疗疗效。白天他在网上读报,加强业务学习,晚上在鸡舍一待就是一夜,仔细观察"人参鸡"的生长特点。那段时间,妻子李绍琼以为丈夫"疯"了,成天和鸡住在一起,简直是不可理喻。为此,夫妻间发生了很多争执。"如果不是我一直坚信养殖人参鸡的前途,或许我早就放弃了。但是,我就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人,这么多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都咬牙挺过来了,现在总算是有点盼头了。"在谈到前几年的经历时,龚伦鹏还是很感慨。月14日,在广东工作的好友李俊从东莞来到龚伦鹏家,详细了解"人参鸡"的销售情况。当谈到"人参鸡"价格过高、本地销售量少的情况时,两人商定由李俊联系广东商家拓宽外围销售渠道,龚伦鹏在家发展养殖。

李俊回到东莞后,充分发挥自己人脉关系广的优势,通过将"人参鸡"和鸡蛋赠送给亲戚、朋友、同事试吃的方式,对"人参鸡"进行广泛宣传。随后,浙江、广东等地慕名而来的商家越来越多,每只"人参鸡"卖到1000至1200元,鸡蛋卖到每个30元。本地村民看到"人参鸡"对外销售的情况越来越好,也开始尝试购买。"现在好了,外地的销售渠道逐渐打开,我相信本地的销售情况也会越来越好。我对自己选的产业很有信心。"不管经历多少困难、遇到多少挫折,谈 到"人参鸡"养殖,龚伦鹏总是信心十足。 难关一道道攻克后,龚伦朋的事业走上正轨。在组建人参鸡养殖 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2014 月,宣恩县能鹏人参鸡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同时注册"能鹏"牌29 类、31 类两个商标。 此后,该公司的人参鸡、人参鸡蛋作为宣恩县的特色产品之一,先后参加23 届食博会、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连续参加 第一、第二届"中国恩施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会",在第二届硒博会上, 人参鸡蛋获"中国名优硒产品"称号。 经送恩施州产品质量监测监督检验所"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 测中心"检测,"能鹏"人参鸡蛋硒含量为53.6g/100g,标准要求是15g/ ,高于标准3 倍多。

"能鹏"人参鸡和人参鸡蛋获质监部门发放的" 三颗星"(富有机硒)标志标识。 经州质监所检测,"能鹏"人参鸡蛋VB1 含量1.25 /、VB2 量3.84/;16 种氨基酸总量186.04g/;棕榈酸2.386g/100g,测 定低限是0.005g/100g;锌含量3.5 /,DHA 含量0.08g/100g,等 等。通过省兽药监察所检测,"能鹏"人参鸡蛋不含A02、AM02 种常规抗生素2015 日,宣恩县伦鹏人参鸡开发有限公司授权武汉源实原商贸有限公司为华中地区代理销售商。人参鸡以其独特的保健价 值受到人们的喜爱,公司现有三家代理商,分布在北京、广州、武汉。 目前,公司有三家加盟养殖户,喂养人参鸡400 余只,日均产 蛋200 枚,年产值可达250 余万元。"下一步,我将扩大生产,同时 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人参鸡饲料专利,开发人参鸡蛋粉。"谈起公司前景,龚伦朋信心十足。 相关新闻: "人参鸡场"的场主名叫龚伦朋,今年48 岁,是湖北省恩施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中坝村的一名土家族农民。龚伦朋出生于中医世 年前他跟妻子带着打工挣下的20多万元,准备回家修建新房。 在整理旧屋中祖父留下的医术书籍时,他偶然发现了其中关于"人参 鸡"养殖方法和药用食疗价值的介绍,于是他跟妻子商量,先暂缓修 房,将积蓄用来投资养殖"人参鸡"。

虽然最开始妻子和邻居纷纷表示不理解,但这并未阻挡龚伦朋尝 试的脚步。按照祖父留下的方法,龚伦朋几经尝试并不断改进,终于 成功探索出了适合饲养"人参鸡"的"人参饲料",逐渐形成一整套"人参 鸡"养殖系统。他养殖的"人参鸡",每只价格都在千元以上,"人参鸡 蛋"也能卖出30 元一个的天价。 今年初,龚伦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有6 户人家加入, 他们按照龚伦朋的要求喂养人参鸡,再由龚伦朋统一回收外销。"接 下来,我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决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龚伦朋说 到,"在我们这样偏僻、贫穷的山村里,如果能发展到5000 只的养殖 规模,村民增收致富将不再是梦想。" 10 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三) 养鹅致富不走寻常路养鹅效益高年售8000 "我是搞鹅养殖的,目前合作社拥有12万只种鹅,鹅饲料的需求 量也在不断增大,每天就需要20 多吨玉米,所以我现在需要与一些 粮食种植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民合 作社理事长大会上,河北省迁安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印 明的这个问题让全场静了下来。 马印明的创业故事 马印明今年39 岁,杨团堡村人,是位淳朴的农民。认识他的人 都说,他干事好琢磨,肯付苦,有股子泥腿劲。

闯荡 马印明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学做买卖。家里有台解放车,他就跟 着跑车,当时主要是拉矿粉。 19 岁,他到附近一家矿上上班。他干得很卖力,手掌、大腿都 11 磨出了茧子。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他有着自己的目 标。1996 年,年仅23 岁的他大胆承包了矿上的一个干选车间,干得 风生水起。27 岁时,他便晋升采矿主任。 之后,他去了青龙县开铁矿,为他的人生赚得第一桶金。 这时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创业!2005 年,他在当地开了自己的一个小铁矿。 经过多年商海的磨爬滚打,他开始思考将来:开矿是能够赚钱, 可矿石资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什么产业才有发展后劲,才会永不枯 竭呢?"当时国家正号召退耕还林,我仔细捉摸了一下,觉得搞养殖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