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姚瑶 通讯员 周振飞 邓琼
10年,于历史长河不过短短一瞬,于教育而言,却足以影响千万人的一生,足以让“一座城市因教育而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始终秉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围绕“优质、均衡”关键词,踔厉奋发、积极作为,让教育逐渐成为承载长沙老百姓幸福感的一块金字招牌、一张靓丽名片。
从推进中小学招生入学改革,到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从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遍地开花,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到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劳动教育实验区等10多项国家级教育改革实验……每一个脚印与进步都彰显出长沙教育“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之光。
用心用情,打造“15分钟优质就学圈”
“快点!快点!要迟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柏山背着书包,睡眼惺忪地和妈妈、妹妹一起等着电梯。一出电梯门,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上车,在车上解决早餐,才能避开雨花区红星商圈早高峰的拥堵。等他顺利入校,妈妈迅速掉转车头,送妹妹去幼儿园,一环扣一环的早晨如同按下快进键。
这样匆忙的早晨在柏山上三年级时悄然发生了改变。随着柏山家门口新建了仰天湖中建小学,妹妹柏云也入读了家门口的公立幼儿园,一家人的生活节奏变得从容又平静。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速高质发展,城区人口急剧增加,更多优质学位成为群众的迫切需求。长沙市审时度势、持续发力,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传贵介绍,10年间,全市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14所,新增学位近46.8万个,全力破解“择校热”“大班额”“入园难”等难题,特别是推进优质中小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78所优质学校辐射带动学校381所,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比例占80%以上。打造了“15分钟优质就学圈”,让孩子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我们的新学校好漂亮,在这里学习真的很开心!”12月初,记者来到长沙市湘一史家坡学校,处处可见学子们灿烂的笑脸。红白相间的教学楼尽显恢弘大气;足球场上,足球小将挥洒着汗水;明亮的舞蹈室内,孩子们放飞着梦想。
教育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随着一所所学校提质改造工程、配套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校园变得更加安全、文明、有序。
望城区星城实验小学学生易鸣还清楚地记得刚上小学时的厕所是什么样子。当年一些学校厕所蹲位都没有装门,同学们在厕所经常发生面面相觑的尴尬场景。“学校现在重修了厕所,每个蹲位都变成了‘单间’。”席卷全市的“厕所革命”不仅提高了学校品质,也为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提供了重要阵地。
天心区仰天湖桂花坪小学五年级学生勾睿鑫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学校的下水道井盖、铁门、消防栓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地方。“这些小设施变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草地里也有很多玩偶小人……”近年来,长沙“从一米的高度看校园”,创建了42所儿童友好型学校,致力把校园打造成为成长的乐园。
播撒种子,让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教师兴则教育兴,富有创新实干精神的长沙教育人深谙此理。
近年来,长沙建设市区(县)两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341个,培养市级卓越教师1097名。工作室成员学校之间的“开放”与“共享”,让学校资源和经验成果得到了最大释放。
为了给农村学校青年教师搭建快速成长平台,2015年至2021年,长沙还建设了71个市级名师农村工作站,通过名、特、优教师在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研修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用一对一、一带多的“传、帮、带”方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骨干教师。目前,已有3000余名乡村骨干教师进站学习,辐射乡村教师14000余名。
浏阳市第十中学2018年恢复普通高中办学时底子薄、基础弱,各学科均有专业师资缺口,急需“输血”。在浏阳市教育局和学校的积极争取之下,长沙市教育局于2019年在该校设立名师农村工作站,物理与历史两个学科的名师正式驻站入校。
“是驻站名师的扎实引领,才让学科综合评价逐年提升,跻身浏阳同类学校前列。”校长肖敏说。
“名师农村工作站像是一株株蒲公英,播撒一颗颗优秀的种子,落地生根,助力教育均衡发展。”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邓芸告诉记者,名师农村工作站实施6年来,不仅成为各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更实现了站长、名师、学员及设站学校的综合协同发展。
为了让教师自愿奔跑,并且跑得后顾无忧,长沙实施教师幸福工程,推进教师“同城同类同酬”,建设教师周转房4345套,落实了贫困教师动态清零、教师免费体检、影视福利等10件实事,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我虽不富有,但我倍感温暖。”宁乡市黄材镇中心幼儿园姜时清老师说,国家给了乡村教师许多优惠政策和待遇,学校办学条件日益完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城乡差距越来越小,评优评先、晋级升职更倾向于农村。一系列措施,让农村教师队伍呈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五育并举”,铺就成长温暖底色
坚持“五育并举”,守护小苗长成参天树,长沙教育人不遗余力。
2021年,长沙市教育局着力打造“有风景的思政课”“校史中的红色基因”“书记校长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集体备课”等思政工作品牌,努力让思政课堂“活起来”“红起来”。
近两年来,党组织书记、校长和党员教师全年讲党课5000余节。组建以党员教师干部为主、青少年学生为辅的“千人宣讲团”,宣讲“红色故事”1400余场次。推出党员教育“三百计划”,评选100堂优质课、讲好100个先锋故事、创建100个现场教学点。
10年来,教育系统涌现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4人、全国美德少年5人,擦亮了“好人之城”“雷锋家乡”的金字招牌。
多年来,长沙教育坚持“体育、艺术2+1”,让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除此之外,体育作为第一学科的地位正逐步强化,每天锻炼一小时、大课间比赛、市级联赛等活动形成梯度。同时,长沙市教育局联合市体育局、市文旅广电局,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体育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随着劳动教育的持续开展,长沙市巧做加法,实施“校园+边角”“学校+家庭”“区域+基地”等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劳动实践教育“+”出了广阔空间。
走进湘江新区金桥小学,登上教学楼屋顶,只见各类蔬菜分块种植。“我们有屋顶农场7000平方米。”校长赵华说,作为一所城区学校,该校占地面积仅50亩,但学校充分利用空间,巧妙布局,把屋顶、墙角、墙壁、办公室等角落利用起来,开展耕作、手工、家政、非遗等各类劳动实践教育,打造了劳动实践教育的立体校园。
近年来,全市建设市级及以上劳动教育实验学校186所、劳动与实践教育基地170个。孩子们系上“小围裙”,融入大社会,成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当家”。
“一座城市因教育而兴”——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入口处,树立着这样一句响亮口号。2021年,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长沙市委政研室申创国家中心城市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已有的5个和申创的13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长沙教育均排名第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无限的吸引力。长沙近三年的人口净增95.93万人,位列全国人口净增城市前列。其中,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前三,“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中部第一。
展望未来,孙传贵信心满满:“今后,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变成推动长沙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行在当下,创造未来。未来十年,长沙教育一定会有更精彩的故事,一定能交出更精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