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8.1条的时候已经列举了,结胸病的脉“寸脉浮,关脉沉”,如今脉浮大说明病人很虚且有浮阳外越的情况,结胸是正气实、邪气实一起内馅所致,所以正常情况下人的正气是很足的,但结胸的同时里虚,就会出现脉浮大,代表阳气外脱,已经有阴阳分离的现象,此时当然“不可下”,再攻下人更虚,则容易死。

8.12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烦”是只有热,“燥”则是有乱的情况,整个人都不知道想怎么样,此烦躁是因为阳气外脱,大脑缺氧所致,提示心气绝,脉象当数且散,此为死症。若脉沉实而烦躁气短、心中懊憹,非此条所言。

结胸这个病,小结胸的情况比较多,大结胸的情况现在非常少,当然,不一定误下才会导致结胸,也有自发的,自发的结胸常见于胸胁里有痰饮,顽痰日久不清,逐渐浓缩也会形成结胸,这种结胸现代也非常常见。

心得医生经验分享范文_医生经验心得_心得医生经验怎么写

8.13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此实际上有很多是注解,所以看起来很混乱,根据《康平本》,应为“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似乎更合理,更容易理解。

“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脉浮病在表,有风邪,所以恶寒、汗出;脉数就是有热,故发热;脉动是比滑脉更厉害的一种情况,比滑脉更加摇摆强烈,代表有地方在痛,所以会头痛。这句注解也是为了说明脉证相符,代表仍有病邪残留在表。

既然表仍未结,仍有太阳病就不能用下法,现在反而用了下法,下则虚其里,“胃中空虚”是误下之后消化系统空了,因此脉也从“动数”变成了“迟”。误下导致热邪内陷,当内陷的热邪与膈膜原有的湿纠缠在一起的时候,疼痛拒按、短气、心中懊憹,胃的地方都这么不舒服了,肯定会烦躁,此时的烦躁很难与心中懊憹作区分,所以几乎不作为辩证点。

到了这个时候仅为热结,还没到结胸的程度,要出现结胸,还要同时具备“阳气内陷”的条件才可以。太阳病上篇讲了,《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气绝大部分讲的就是水,阳气内陷就是体表的津液因为误下而往身体里面跑,当水、热、湿互结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结胸病。“心下因鞭”就是形容水、热、湿互结成硬块的情况,这就是大陷胸汤。

即使误下,阳气也内陷,但也会有不结胸的情况,因此“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剂”通“齐”,只有脖子以上出汗,脖子以下完全不出汗。如果再出现“小便不利”,湿热不得外泄身上就会发黄。

这样看就很清楚了,此段主要讲了误下的两种情况,一个是变成结胸,另一个则是发黄。

【大陷胸湯方】大黃六兩 芒消一升 甘遂一錢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消,煮二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心得医生经验怎么写_心得医生经验分享范文_医生经验心得

大陷胸汤是先煮大黄,然后兑入芒硝,最后再加入甘遂,所以甘遂是生用。甘遂攻胸腔死水/饮,大黄、芒硝泄热。大陷胸汤是一个非常峻猛的药,一般6个小时就会出现强烈腹泻,出现腹泻就要停用,没有的话才需要再喝一次。本人没有使用大陷胸汤的经验,据大多数医家的经验,用了大陷胸汤后,直肠出来的大多数是黏液一样的痰,很少是大便。

大陷胸汤与大陷胸丸在临床症状上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大陷胸汤是从剑突至关元穴的这一条区域在痛(因热饮积聚此处);而大陷胸丸的痞硬则是从心下往上走。

8.14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緊而實,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湯主之。

此条文说明结胸并不都是误下才会出现,也有自发的。如果素体有大量水饮,在外邪自然传经,就是由半表半里、传里的过程中也会容易与体内水饮互结成结胸。

“结胸热实”是胸口发闷发热的感觉;脉沉侯里,里有结有实,脉当紧,紧脉是有余的脉;热结在心下,当然会“心下通,按之石坚”,这几个是标准的大结胸证。

8.15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脇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伤寒十多天的时候,正常来讲已经入里,热塞在水道里面,所以“热结在里”,但还有往来寒热的情况,说明这是少阳阳明并病,用大柴胡汤没有问题,当然,还是需要结合其他辩证点才能明确是否用大柴胡汤,所以这里是“与大柴胡汤”而不是“大柴胡汤主之”。

结胸是水热互结在里,当然“无大热”。这里的无大热主要讲的是没有表热(往来寒热也算有外热),并不是说里没有热,里也是有热。热结在心下胸胁这个位置,热只能从这里往上冲,不能往外散,所以只有头能微微的出汗,此时也是用大陷胸汤。

这里的“水结在胸”与8.14的“结胸热实”结合一起看就可以明确结胸病的形成原因是水热互结,本人有看过医家分开注解,并且强制解释为什么那里是热结,这里是水结,其实这些都没有实际上的临床意义,读《伤寒论》纠结这些细节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此条文还讲了大柴胡汤和大陷胸汤的鉴别点,大柴胡汤必有柴胡证,结胸“无大热”且没有明显的柴胡证。柴胡证是胸胁苦满,两胁不舒服特别的清楚明显;结胸证则是在正心下到少腹的地方痛,痛起来有硬块且拒按。虽然柴胡证也有“心下急”的情况,心下急不等于会痛,柴胡证的心下急不会痛,只是觉得心下的这个地方发紧,像被抓紧的那种不舒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