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导读

6月26-27日,全市农业产业化暨教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县委书记刘欲晓代表县委、县政府,在会上作了题为《浇耕产业沃土 加快强县富民》的交流发言,详细介绍了我县强县工程推进情况。

浇耕产业沃土 加快强县富民

图片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锚定市委、市政府赋予黄梅“农文旅融合开放先导区”的战略定位,突出农的根本、文的内涵、旅的业态、融的路径,以小流域治理为脉络,以农业转型升级、教联体改革、老旧街区修复、兴办工匠学院为切口,积极推进强县工程。主要做法如下:

01

聚焦“一粒米”

全链打造“鄂东粮谷”

图片

图片

黄梅粮食年产量约9亿斤,年集散量达20亿斤,加工产值近40亿元。我们对标市委政府要求,加快构建链接三省、辐射全国的粮食加工贸易中转站。一是建设标准化园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3000亩粮油饲加工区、1500亩预制菜加工区、1500吨供应链配套区和2万亩高效水稻种植区,集成种业科研、农资农机、物流仓储等服务,以仓伴厂聚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1家。县国投投资1.46亿元新建县智慧物流园,实现统仓共配,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得到央视推介。同时开展对外招引、对内整合,切实做强专业园区,力争今年农产品加工占比过1。二是促进大宗化集散。与省农发集团合作建改鄂东粮食储备仓,引进中华供销粮油集团共建小池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两个项目可新增粮食集散能力60万吨,为大进大出加工型贸易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创优社会化服务。以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契机,壮大楚兴农资公司,新组建4家乡镇农业服务公司,开展全程“田保姆”服务,整村流转托管土地31万亩,化肥销售价低于市场2元/包、粮食收购价高于市场0.3元/斤,当好稻田的经营者、农民的合作者、农资的采购商、收储的渠道商。四是实现融合化增值。推出“一产农耕体验、三产品牌溢价、二产开拓利润”的农文旅联姻新模式,开年以来,康宏米糠油加工项目落地开工,“黄梅香米”区域公共品牌全面创建,谦益农业、君河食品等线上电商企业营收过2.6亿元,袁夫稻田米布丁、鲜米酪等产品形成热销。

图片

02

借力“一只虾”

建设区域水产中心

图片

图片

我县水产养殖45.2万亩,其中稻虾综合养殖35.5万亩,水产年产量10.5万吨,其中小龙虾近5万吨。我县持续补短强弱,聚力建设区域性水产品交易中心。一是做大市场。与“中国虾谷”合作,在小池建设“储产运贸品”五合一基地,裕丰市场1-5月份交易量2.38万吨,营业收入4.78亿元,成为湖北第二大小龙虾市场。6月17日举办龙虾美食节以来,吸引3万余人来梅品虾。二是做深加工。扶持23家水产加工企业扩规拓能,康宏生态入选全国小龙虾加工十强企业,“康宏侠”“禾虾之恋”等品牌美誉度不断增强。大力发展虾头、虾壳深加工,红马生态、东方希望等企业1-5月份生产饲料过万吨、产值5600万元。与海底捞、盒马等连锁餐饮公司合作,加工调味虾尾过千万盒,小龙虾预制菜抢占发展快车道。三是做强平台。与中科院水生所共建科研平台,依托14个虾苗繁育基地,优化反季节养殖等技术,年生产虾苗40亿尾,外销比例达30%,实现从“卖龙虾”到“卖苗种”升级。依托龙头企业完善物流平台,冷链冻库容量3.5万吨,吸附周边11个县市小龙虾在梅加工贸易。运用物联网技术,在裕丰市场配建专业化检验检测中心和市场信息平台,构建小龙虾质量安全追溯、实时价格指数、电商平台交易、物流检测跟踪“四位一体”服务体系。四是做实联结。康宏生态等企业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为650家养殖户提供“零成本”养虾和全程技术服务,发展订单养殖10万亩,托底收购小龙虾8000余吨,把小龙虾变成农民“致富虾”。

图片

03

落实“一盘棋”

促进教育均衡优质

图片

图片

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同志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教联体改革。一是拿在手上抓。县委政府先后9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座谈会,研究出台教联体试点方案,确定“三带”(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三优”(优先评级、优秀重用、优惠政策)、“三均”(资源均衡、力量均等、质量均优)改革路径。二是着眼全域推。组建24个融合型教联体,变原有“乡镇中心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体制为“教联体核心校+分校区”的集成模式。三是舍得投入干。投入1500万元搭建数字平台,实现千兆进校、百兆进班;投入5000万元完善乡村校舍和功能室;投入1092万元改造教师周转房181套,为城乡教师提供公服房183套。四是学校就近上。充实乡村师资力量,优化分级考核机制,既强化龙头学校带动力,又整体抬高乡村教育的底板,有效缓解城区择校热、大班额。在建设教联体的同时,我们按照“龙头能带动、互补显特色、资源全整合、立足在基层”的思路,组建县人民医院“1+12”、县中医院“1+8”两个紧密型医共体,投入2.55亿元推动资源下沉,1-5月份县外转诊回流3000余人,吸引宿松等周边县市患者就诊1500多人,县域就诊率过90%。全县初步实现了学生能就近上学、群众能就近看病。

图片

04

微改“一条街”

焕发文城融合生机

图片

图片

小南街是黄梅古城的文化商业中心,具有400多年历史。我们遵循“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的理念,低成本、低烈度、低反复进行老街微改造。一是深入群众。建设前改造专班、社区干部逐户敲门,收集老物件、老照片和居民需求,综合群众专家意见制定针灸式修复方案。建设中发动居民拆除违建、改造庭院,聘用本地工匠参与配套建设。组建居民“自管委员会”,认领绿植、维护秩序、治脏治污。二是嵌入风貌。街区建改呈现古色古貌,地面多铺青石板,墙面以真石漆为主,防盗窗可视范围内安装万字格,有的因群众实际生活需要仍保留原状、只统一色调,工程建设投入1345万元,既焕新原始风貌,又极大降低成本。三是浸入文化。注重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戏曲文化的保护重塑,把烈士故居改造成红色教育节点,在名人驻足之所保留古风底蕴,将略微开阔地带打造成群众小舞台,所有店招均保持六十年代特色,立体呈现当年市井生活。四是导入产业。加速腾笼换鸟,开发老茶馆、老戏楼、文创店等慢生活业态,修复具有六十年历史的风味小吃街,建成市民休闲、游客沉浸的开放公园,与1400多年的古塔相互辉映,实现文化变脚本、城市变舞台、群众变演员。

图片

05

用好“一群人”

工匠赋能兴村富民

图片

图片

以兴办工匠学院为牵引,培育实用型“乡村工匠”。一是摸底子。全面摸清农村木匠、泥匠、漆匠、篾匠、石匠等传统“八匠”,以及水电工、园林绿化、带货网红等新工匠底数,建立4000余人乡村工匠人才库。二是编本子。邀请湖北设计院、建筑业协会等专家团队,编写3本“乡村建筑师”专业教材教案,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三是搭台子。在县理工学校开设培训班,优先培养具有乡村传统的农村建房、砌基垒石、农房装修、绿化修剪、木器构造等手工匠人,目前已完成三期培训共320人。四是铺路子。每个乡镇成立2-3支半专业建筑队,兴办40余家村级劳务公司,就近吸纳培训合格、技术熟练的本地工匠,承担乡村建设改造和修复,既发挥传统手艺特长,又能保持乡村原来风味。

图片

下步,黄梅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农业产业化暨教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聚点带面,强优成特,恒为实干,力求工作出新、标准出圈、效果出彩,为黄冈高质量发展注入黄梅动能。

图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