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元月12日——15日,应会员客户的邀请,白对虾养殖产业联盟黄会长再度前往广西北海、湛东海岛、硇州岛等地了解冬棚养殖的情况,会员们反映最多、遇到最困惑也是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年的冬棚虾养殖,2016年11月初投的苗,养到40天——70天的阶段大都出现卡料、减料、长不大的情况!养殖60-80天的白虾也只有约100支头左右,有个别塘能长的也是大小不均匀,大的有50多支头,小的仍是100多支头。是什么扼住了冬棚虾养殖生命繁殖生长的咽喉?!冬棚虾养殖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什么?技术瓶颈是什么?从养殖管控的层面看,热点、难点与控点又在那里?!冬棚养殖遇到的问题将带给我们那些新的思考与转型?!关键问题如何突破,下一步该如何走?!下面,我们先把了解到的情况再汇总一下:

一、情况汇总

1.大多养殖会员按我们“冬虾养殖的头七管理方案”和“4.0可控管理方案”进行养殖,普遍反应:按可控方案做出的水生物量大、水色稳定、清爽,养殖前期30天,在冬棚水温达到26℃——30℃时生长迅速,增料正常,肝肠清晰灰色,虾体晶莹透亮,只除有少量的应激性红须外肝肠和体表都无任何异常情况。

2.冬虾养殖会员全都为高位池客户,池底有排污口,广西个别会员还装有池底微孔增氧管道,冬棚的控温标准在短期室外8℃——10℃的低温条件下,棚内都还能保持26℃——30℃,养殖场大都有充足的咸淡水加;

3.投苗密度大都控制在10-25万/亩,水深约1.2米,种苗大都为正大系和SIS系,虾塘水体盐度大都为12-15格的水源;

4.按我们提供的可控管理方案为:肥水育藻基本以绿藻与硅藻共生的淡黄绿色水体为主;养藻稳水与控菌主要以酵素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为主;解毒以能量果酸+中草药萃取液为主;改底主要以底部排污为主,增氧有微孔增气、水车式增氧为主;拌料内服以提高免疫力和促长以拌喂诱食酵母多糖+酵素菌营养液+功能益生菌海清为主;

5.从2016年11月初——现在的气候变化情况来看,没有特别热的过程,也没有遭遇较长时间低温阴雨天的过程;

7.投苗至-40天的养殖结果:

a、养到30天的虾没体出现红体的大都长速正常,有些还有在棚外温度较低时长速较快的情况;

b、水色一直都很清爽,水体的生物量较丰富,透明度在35-50公分左右,但在15天左右开始发现两极分化性长速不均匀的情况,大的较大,小的很小,但小的虾肝肠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c、按我们的预计,争取养40天养到80支头的目标大都并没有达到;

d、投苗10天左右开始拌喂海清活菌,喂一周后发现肝肠清晰,灰黑色,活力和长速非常好,但喂一段时间后发现也没多大的变化,虾增不了料,长不大喂海清活菌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状况。

e、按可控的方案做总体上养殖养期问题很少,基本没出现红体和排塘的情况,问题就是:到40-70天在养殖水体较浓时,虾不容易养大,一直出现长速缓慢,增料缓或不增料的情况,个别塘有亚硝酸盐偏高引起中毒性红肠的情况,没有亚硝酸盐偏高的也生长不理想。

致富经养虾_致富经养殖虾_致富经养河虾

二、分析与探究

1、种苗:种苗到底有没有问题?!按我们露天养殖的一般理解,投苗7-15天就出现肝肿大、肝萎缩、白便、偷死、空肠空胃、应激性红体的情况可以理解为种苗的品质问题;但现在能养下来的大家都养到70多天了,与种苗的成活率关联的因素越来越远了,追究种苗的原因显然已意义不大,但虾规格不均匀,出现两极分化性长势(大的快大,小的一直小)是不是种苗的问题就值得考究了,至少与种苗的品质标准是有一定的内在关系的。

2、饲料:饲料有没有问题,如有,问题在那里?我们知道,影响白对正常生长的两个决定性的基础因素就是水温和光照,水温会直接影响到对虾肌体细胞的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长速,是第一个限制性的基础因素,是内因性的制约因素;光照会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从而对池塘水体的生产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第二个限制性的基础因素,是外因性的限制因素,也就是说从对虾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状况来直接限制对的正常生长;饲料是首先要基于水温和光照这两个基础限制性的因素达标或起作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营养促长的作用。如果是饲料的问题,那也只能是饲料在有限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下的转化问题,也就是吸收利用率问题。因而,偏离了水温与光照这两个基础性的限制因素去探究饲料对冬棚虾生长的制约性影响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从营的角度来考究,如果在水温较低与光照较弱的条件下用饲料养不大虾,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饲料的能量和多维不够,是能量转换出了问题。

3、养殖方式:a.是不是高位池的高密度过大问题?如投苗的密度过大,池塘水体的生产力赶不上也会直接制约对虾的生长,至少也会影响对虾的同步生长,造成对虾长势不均匀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种苗品质条件;二是水体生产力的限制。种苗品质问题易造成两极分化性生长:要么都不长,要么能长的长得很好,不长的永远也长不大;水体生产力的限制性因素会造成对虾生长的多层次性不均匀,也就是大中小规格都有,参差不齐。如果是投苗密度问题,那么泥底池塘冬棚投苗密度较少也出现长不大或长势不均匀的情况又如何解释?!b.是不是饲喂方式问题?40-70天养殖期按通常的情况是喂2号料,但现在也有40天后一直喂1号料到收获的情况。饲料的蛋白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的也只能是蛋白的转化率问题,如果全期只喂1号料甚至为0号料就能有效保证对虾正常或较好的脱壳生长,那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但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单独喂饲料不能保证对虾的正常脱壳生长,那现在通过拌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也起不到多大的促长作用,说明从内因来试途做驱动促长的方法也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对虾的长速问题;还有,虾吃料少,生长缓慢,本身就说明不是饲料的转化率问题,所以一天喂三餐或四五餐对虾的促长也起不到多大的决定性作用。c.是不是盖棚的问题?冬棚养殖的可行性问题根本不需要再去讨论,因为往年搭冬棚养成大虾的养殖户大有人在,要不,就不会有今天冬棚养殖火热兴起的局面。搭冬棚,盖上塑料薄膜,保得了的是水温,阻隔了的是光照。光照限制了水体的生产力,但是第二限制性的因素,解决第二限制性因素的方式方法还是有的;水温是第一限制性的因素,搭冬棚解决了第一限制性因素的问题,因而也就解决了冬棚养殖照样也能养大虾的可行性问题。

4、养殖管控思路与方法问题:这是我们要去重点去分析、讨论和探究的问题。管控思路要解决的就是管控的内容与目的,也就是要解决重点防控、处理的问题与达到的效果诉求;管控方法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样的虾药改良剂产品来保证管控内容与目的的达成。从冬棚养殖的条件与气温特点来看,现在我们首先要明白的就是冬棚管控的热点、难点与控点在那里?

致富经养河虾_致富经养殖虾_致富经养虾

三、热点问题

我们把热点问题定义为常见的问题,养殖期40天后常见的问题就是:

a、水越来越浓,池塘水体有机质越来越多、水体的粘度越来越大,通透性越来越差,出现水体混浊、透明度低的情况。

b、养殖进入深冬期或寒冬转初春期,气候易出现长时间低温阴雨或突然转暖而快速升温的情况;

c、从对虾的生长特性来看,40-70天应是对虾高速生长的最佳阶段,在此生长阶段,对虾对营养物质和水体生物量及理化指标要求较高。如溶解氧、低浓度的有害物质、PH值,水体的钙、镁盐、矿物微量元素等;

d、有机物增多,水体的生物耗氧量大,池塘水体的溶解氧总体上相对长期较低,PH相对较低,亚硝酸盐易产生增多的情况。

四、难点问题

a、第一个难关:如何有效增加溶解氧问题:冬棚养殖,光照为第二个限制性的因素,所以只想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来增加溶解氧的作用不大,机械增氧也只是占水体溶解氧的27%左右,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有效增加池塘水体的自然溶解氧是第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池底管道微孔增氧也只是机械增氧的一种方式,在水体有机物过多,水体粘度较大的情况下,这种增氧方式也是起不到主导作用的。

b、如何处理水体过多的有机物、水体有机机物过多引起水过浓的情况(不是藻类生长过浓)?过多的有机物一方面会加大水体生物的耗氧量;另一方面会促进有害物质尤其是亚硝酸盐的增多,这会直接造成对虾鳃部发炎变黄,而进一步影响到肝胰脏的正常吸收转化机能,造成肝变黄、肝肿大的情况而导致对虾出现生长停滞。沉积于池底的有机污物,高位池通过底部排污口直接排出还比较容易,但溶解和浮游于水体的有机悬浮物要把它们清除干净就没那么简单,大量换水已是不可能,一方面会加大对虾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水体的缓冲力,换走能量,造成水体菌藻相失衡。单株分解型微生物可以有效降解有机质,但耗氧量也大,所以也不能从全局上彻底有效解决问题。

c、水体硬度,如何提高和稳定水体的硬度是一个定性的长期工作,由于冬棚养殖光照减少,在水温相对较低,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水体溶解氧长期偏低的情况下,对虾肌体代谢酶减弱,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对虾分泌蜕皮激素进行正常的脱壳和硬壳,因而会直接制约对虾的生长;维持水体一定的硬度,以提高水体的渗透压,进一步激活蜕皮激素,以便对虾较易吸收离子钙、镁进行脱壳硬壳,这是一个有力的举措,合理的水体硬度加上足够的溶解氧就是对虾得以正常脱壳硬壳的前提保障。

d、亚硝酸盐问题:亚硝酸盐的来源:一是冬棚内环境氮循环不畅引起;二是池塘水体有机物累积过多、溶氧长期偏低引起,亚硝酸盐是冬棚养虾最大的危害,亚硝酸盐增多,对虾就会处于中毒性慢料状态而出现瘦身、生长慢缓的情况。

由此看来,冬虾养殖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冬棚在40-70天养殖阶段出现生长停滞或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或主导因素。因为种苗和饲料都是“后知后觉”性的,投养后用后才知道行不行,好不好,如养殖过程中发现真的是种苗的问题就直接排掉了,没得说的,不然养下去也是徒劳无获的;如是饲料问题,就更简单,换个品牌试喂几天就知道了。所以,要解决冬虾在40天以后的长速问题,还得首先要从改变自身的管控思路与方法做起,从解决溶解氧、降解池塘水体有机物,提高和维持合理的水体硬度和正确、有效处理亚硝盐做起。这是冬棚养虾中后期最关键性的管控内容,也是有效解决对虾长不大,生长缓慢或生长停滞的根本点和出发点。那么,解决40天后冬棚虾长不大的主要控点在那里?!

五、分析与探究

1、管道微孔增氧和增氧机机械增氧并不是有效解决冬虾养殖增氧问题的唯一有效方式和有效保障,唯一有效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就是:一方面要通过用表面活性剂类水质改良剂+高纯腐植酸钠+生物净水菌+生化净水剂+厌气性产酶益生菌(如乳酸菌群)交替使用的方式来有效降解降低水体的有机物,降粘去浊,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以提高水体的通透性而有效增加水体的空气自然溶氧;二是定期泼洒能有效微量、长效增氧的葡萄糖酸钙粉以有效、长效维持水体溶解氧水平;三是适量勤追肥补藻,着力保持一定的藻相浓度,尽管这个工作不算太理想,但也要少量多次做,尤其在气温转暖有光照时要及时追肥补藻,现在看来只直接打菌也是行不通的,我们提倡“以菌养藻”主要还是针对养殖前期40天以内的方案,并不适用养殖全期,这一点是要改过来的,是不要误导的!好的菌相+维持水体合理的硬度+适量的追肥才能更好地稳藻及促进新老藻的正常交替性生长,也才是有效维持水体溶解氧、控制亚硝酸盐增多、升清降浊的保障;水浓不等于藻浓,相反,因为光照问题培不起足够浓度的藻相才是导致反底、引起水体有机质过多、水色混浊过浓过粘根本原因。

2、把定期泼洒矿物元素与葡萄糖酸钙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要做到5-7天定期泼洒一次,水体的微量长效增氧、足够的钙、镁离子是基本保障,冬虾养殖,要做到大量、充足增加溶解氧已不可能,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弱和水体有机质过多、水体粘度大就是最大的拦路虎,以较高的渗透压+微量长效增氧来有效保证对虾的正常脱壳生长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微量长效增氧虽然总体上也不能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水平太多,但至少不会引起溶解氧太大的变化,有效稳定溶解氧,还能持续、有效保联对虾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和维持有机物及有害物质的正常氧化分解,有效抑控亚硝酸盐的增多。

3、防控、降解亚硝酸盐:防控、降解亚硝酸盐是冬虾养殖全程的重中之重,有效的方法就是:一是要定期用高纯度大苏打类水质改良剂泼洒,每Kg用量2亩,以在溶解氧偏代的情况下能不断转化亚硝酸盐,控制亚硝酸盐不升高,每5-7天泼洒一次,不伤水不伤虾,还能有效降解消毒剂类药残,如拜尔康的水体解毒应激安,上海勤王的水体解毒安,虾师傅的水医生等;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加量泼洒高活力纯生硝化菌,以有效转化水体的亚硝酸盐和排解肠道内累积的亚硝酸盐毒素。水体的有机物增多,溶解氧偏低,势必会引起硝化菌的不断死亡,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亚硝酸盐增多,所以要定期补充纯生硝化菌是一个有效的降解举措,尽管补充的硝化菌起的作用较慢,但效果是长效的,抑控亚硝酸盐增多是有保障的,前提是你必须用到高活性,高浓度、纯生的硝化菌!便宜没好货!

4、用能量果酸+中草药提取解毒修复液+中草药萃取护肝液定期泼洒:是做好解毒方面工作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白对虾养殖产业联盟会员使用最有效的日常防控性解毒方案就是:用能量果酸(泰达曼保虾灵)+合生元1号(中草药提取解毒抗菌液)+肝胰康(中草药萃取护肝液)每5-7天定期泼洒一次,基本上不再用其它解毒产品。在这里我就不展开来论述应用的原理了,大家照着做就行,行不行,大家用一两次便知!

5、拌料内服的问题:我们一向主张冬棚养虾主要拌料以诱食酵母多糖为主,注意:一定是原粉的酵母细胞壁类免疫多糖,不然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的能量补充和免疫提升效果!现在看来还要加上一个有机营养钙剂以有效保证对虾正常脱壳硬壳才行,比如泰达曼的氨基酵素离子钙、虾师傅的氨基酸离子钙中钙等。还有一个是功能性益生菌海清的拌料问题,大家反映较多的是前期幼虾刚上料台时拌喂一周后,对虾的肝胰脏、肠线、肌体色泽、活力和长速等确实很理想,但拌料多了,也就没看到多大的效果了,尤其是也解决不了虾长不大的问题,这是为何?!这个中的缘由我想大家也没必要去做太多的探究,但我想说的一点、想强调说明的一点就是;好的菌自然就是好的,差不到那里去!用菌拌料,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对虾至少不是靠喂菌就能保证促长得了的!海清拌料最大的效果特色就是能有效调节、修复对虾肠道内菌群失调的情况,防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在肠道内的定植性繁殖,冬棚养殖水温较低,对虾的代谢酶活性也较弱,细菌性病害也较少,所以拌喂海清多了也不见有多大的作用也是正常的情况,但也不等于什么作用都没有,至少我们的会员用过海清来拌料的,总体上成活率还是很高的,养殖过程中也没有出现红体等病害导倒排塘的情况。

6、还有一个方面,大家可能会提到的就是虾药问题,虾药问题至关重要,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在这里我想再明确一点的就是:如是使用虾药导致虾养不大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你贪便宜,用到假药或不符合基本标准,根本上达不到处理效果的劣质虾药和劣质改良剂类产品;二是您用药的思路与方法有问题,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尤其是防控性改良剂类的虾药你不能定期定量用到位,后续性的问题就根本上无法保证。从这一点上,从养殖户本身来说,导致虾养不大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养殖户不能正确、有效使用虾药,尤其是防控性改良剂类虾药产品!

总结以上,解决40-70天的冬棚上料慢、长速慢的问题,从不可控的因素来看可能有种苗、饲料、气候变化的原因;但从可控的因素来看主要还是养殖管控的思路与方法上的问题。养殖户只有从自身可控的因素去找问题,才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冬棚虾养不大的问题!如冬棚养殖真的有绝对性普遍性长不大的情况,那也就是产业链上的各环节真的是出了大问题,出了系统性的问题!这不是养殖户本身自行解决得了的。到那时,我们真的只能“听天由命”或干脆彻底放弃转养其它水产品种了!那样的景象也就是离白对虾养殖产业崩溃的边缘不远了,……!但这或许已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白对虾养殖产业特性决定它具有自生性转型的强大力量!养殖户处于白对虾养殖产业链的下游,是白对虾养殖的主体力量,但改变白对虾养殖产业格局、决定白对虾产业走向、生死、前途和命运的恰恰不是养殖户本身,而是处于产业链上游阶段的种苗、饲料、虾药公司及相关的科研、技术服务机构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所以养殖户要做的,也就是只能从自身的养殖管控思路和方法上不断找问题、找差距,革新养殖管理理念,着力提高自身的管控能力和各方面的养殖技术水平,在养殖生产中不断分析总结,在总结中反思与改进,在改进与创新中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效控制养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水质和病害问题,确保对虾顺利养殖成功,有效控制养殖风险,最终斩获养殖财富,实现养虾致富的梦想!

【关键字】:40天 70天 冬棚虾 养不大 水产养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