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教学设计与策略新 课 程 导 学设计优质问题 促进思维发展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 黄丽红 摘 要 如何提出优质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首先要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品质;其次要提出辩论式的问题,培养学生深度思维品质;再次要提出评价式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品质;最后要提出来自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品质。关键词 语文教学 优质问题 思维发展 优质问题会刺激大脑,大脑因此加紧活动,甚至可能产生无法预料的新思考。课堂上进行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最重要的方式,曾有人进行统计,发现在 15 分钟内教师提问的平均数量是 43 个。如何提出优质问题,如何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一、统领全文的问题,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品质要想提出一个优质的课堂问题,教师应整体解读文本,按照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基础,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统领全篇的问题,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牵一发动全身的目的。但是,很多教师经常会提出过于细碎的问题,学生一节课可能要应付起码 50 个的问题,这些把文章、把课堂完全肢解的问题,能理解多少? 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呢? 试以《老人与海鸥》为例,某教师在短短 7 、 8 分钟内,提问了 9 个问题,一个问题紧扣一个问题,看起来严丝合缝,学生回答得也可圈可点,但实则学生仅只是顺着教者的思维回答问题,对于其独立思考和形成整体性思维毫无帮助。
课堂提问数量并不等于质量,关键是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否从整体出发,问到关键之处。语文教学中,文章和诗歌常常有“文眼”“诗眼”或者关键点,围绕这些点提问,往往能统领全篇。核心问题的提出,能使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进入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发展。仍以《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例,其实只要这样的一个问题便可有效展开教学———为何有一大群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 而后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分享想法的过程中,便能轻而易举地明了老人与海鸥之间那份胜似亲人的情感。二、辩论式的问题,培养学生深度思维品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 1. 这是什么季节? (出自《卖火柴的小女孩》)2.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 (出自《跨越百年的美丽》)3. 读这个词,你想到什么? (出自《桥》)4. 这诗句里是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读诗的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此刻默默流泪的外祖父心里在想什么? (出自《梅花魂》)。前两个问题,学生连想都不用想,便可脱口而出;后两个问题,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也可说上几句。面对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的大脑处于罢工状态,课堂昏昏欲睡。但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眼睛会立马发亮!师:老师读完《捉蟋蟀》最大的感受是:老木匠是只老狐狸,而“我”是小呆瓜。
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生:我觉得他确实是小呆瓜,明明老木匠这样骗他的蟋蟀,他还上当。师:确实呆透了,你们肯定也同意吧?生:我反驳他的想法,这明明是童年满满的趣味啊。生:我觉得老木匠是一只老狐狸,而作者不是小呆瓜。因为老木匠确实耍心机,可是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呢!生:我觉得老木匠不是老狐狸,他只是用这样的方式与“我”建立起友情,我们就是在游戏中成为忘年之交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看到教者提出一个辩论式的问题:老木匠是否是老狐狸,“我”是否是小呆瓜。学生在辩驳中,会与文本亲密接触,他们认真地解读,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分析、应变的过程中提高了思辨的能力。在交互式的辩论中,告别浅层的思维,不断深入思考,便能培养深度思维品质。三、评价式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可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往往迷信权威———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从,唯优生是从。评价式问题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那么,如何设计优质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1. 评价人物行为的问题。比如教学《自然之道》时,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经验的向导应该很清楚我们的想法会导致幼龟受到难以估计的伤害,却仍听从我们的意见抱起那只幼龟向大海走去。
他这样做对吗? 有的学生说:“我赞同向导的做法,不救幼龟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吃掉,我想任何一个善良的人都不忍心!”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向导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因为他的这个举动会使成百上千的幼龟获得错误的信息而被无情地吃掉,这是不可原谅的。”还有的同学认为:“可能是因为他怕被游客们指责,所以他未能坚持原则,这是不应该的!”2. 评价人物形象的问题。教学《晏子使楚》时,我引用某评论:有人认为晏子没什么了不起的,单靠一张嘴。你认同这样的评价吗? 由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寻找依据,展开辩驳。3. 比较性评价的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一组文章,让学生比较其内容或者表现手法的异同,使其在比较中形成独立的观点,批判性地接受文章或同伴的观点。比如蒋军晶老师以《草莓》为议题,开展了“如何正确读新闻”的群文课。学生在比较、思考中不断寻找信息、统整信息、评价信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不再唯书本是从。总体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合理设计评价性问题,把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一些“失误”和教材中的矛盾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