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离婚、继承等各类家事纠纷呈现增长趋势。红桥区司法局邵公庄司法所辖区老旧小区较多,居民以老年人为主。为了解决各类涉老矛盾纠纷,邵公庄司法所创新工作方法,于2021年7月设立老年人权益保护人民调解工作室。
调解室设在司法所内,在接待群众的同时,也会根据社区反映的情况提供上门服务。司法所工作人员、专职调解员和值班律师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截至目前,该调解室已调解涉老纠纷60余件。
多方沟通
解决老人“急难愁盼”
今年夏天,年逾七旬的张大爷来到调解工作室。张大爷满头大汗,东一句西一句,却怎么也说不到点上。司法所所长吴震热心接待,安抚张大爷情绪,逐渐引导他讲出事情经过。
原来,张大爷家住一楼,一直被下水管道堵塞问题困扰。其子女在外地工作没法帮忙,污水在高温下散发臭味,张大爷情急之下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
吴震和调解员邢茹深入小区实地走访得知,该小区属于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差,没有物业公司管理。下水道管网老化,居民每年都要疏通,可治标不治本,邻里之间经常因此产生矛盾纠纷。
调解室联系专业施工人员到现场查看,施工方建议将锈蚀的铁管道更换为PVC管道,可小区的房屋结构造成各户无法安装独立下水,只能借助原来的管道位置更换新管,这需要征得全楼住户的同意。为了做通居民工作,调解员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开展调解。
调解员介绍了基本情况后,由施工方介绍施工的步骤及费用,但楼上住户对于均摊上千元的费用并不认可,调解一度陷入僵局。为此,调解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说明老人的困难,引导居民换位思考。同时,向居民说明管网已经整体老化,即便目前影响不大,难保未来不会出现状况,大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消除隐患。施工人员到每户进行查看,逐一落实管道走位,确定改造方案,找到最经济的改造方式。
最终,全楼居民达成一致意见,困扰张大爷多年的“心病”得以根治。一周后,小区下水管道改造完毕,工程款也已结清。
“有些老年人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当事人恢复理性、控制情绪,引导他们表达全部诉求,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吴震总结道。
细心普法
引导老人依法维权
老年人在权益受损时,往往找不到适合的维权途径,或忽视了法律程序。吴震认为,作为法律工作者,不仅要化解矛盾,还需要在“案结事了”后,为他们及时普法。
不久前,李大爷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10年前,李大爷的好友黄鹏(化名)急需资金周转,找李大爷借款20万元,承诺半年内归还,并签下书面借条。半年期到,黄鹏只归还部分欠款,口头承诺短期内还清剩余欠款。
此后,李大爷每隔一段时间就找对方催要欠款,二人就还款事宜重新协商,约定支付逾期还款利息。今年5月,黄鹏还清了全部欠款,但未支付逾期利息。李大爷家中急需用钱,找对方索要逾期利息,遭到拒绝。无奈之下,李大爷找到调解室寻求帮助。
吴震和同事通过查阅借条、转账记录等材料,全面客观了解纠纷实事,并与黄鹏取得联系。对方同意调解,但也说明了自己的难处,“我真的想还钱,可每月给工人开工资就要不少钱,我自己的生活费已经省得不能再省了。”
了解情况后,二人再次与李大爷沟通,建议适当降低逾期借款利息,更有利于其主张自身权利。双方最终同意逾期利息为5万元,分期支付。双方达成一致后,调解员详细讲解了民法典中关于自然人借款行为、逾期还款支付利息的规定,并为李大爷讲解了借条的规范写法。
耐心倾听
让老人感受司法温暖
对于基层司法所来说,遇到的并不都是棘手的法律问题,很多时候老人可能只是因为缺少陪伴,想找人倾诉,才来到调解室。“他们或许不知道司法所的职能,也未必需要法律服务,但他们愿意走进司法所的大门,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吴震说道。
一次,一位大姐来到司法所咨询老人赡养问题。大姐诉说着自己照顾老人的不易,同时表达了对兄弟姐妹没有好好照顾老人的不满。调解员看大姐说得口干舌燥,赶紧沏了杯热茶,在耐心倾听、肯定大姐孝心的同时,引导其表达诉求。最后,大姐却回答:“其实我也没什么诉求,都是一家人,计较那么多干嘛?和你们吐吐苦水,我心里就舒服多了,谢谢你们。”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老人,不等我们开口,就说‘你先别着急,先听我说’。即便如此,我们也愿意和老人们唠唠家常。”邢茹说,“我们都有老的那天,陌生人的一点善意,可能就会感动老人好一阵子。”邢茹退休后,放弃了不少含饴弄孙的时光,全心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在这里,她用心温暖着每一位来访群众。
记者 邰北
通讯员 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