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优秀_经验数据分析_大数据优质经验

高颜值的生态环境航拍,得益于厦门在发展中一以贯之的生态文明理念。图为美丽的鹭江两岸。(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距今已经过了整整2年时间。回顾2年间走过的生态文明之路,厦门迈着平稳矫健的步伐快速前行。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透过厦门这个窗口,一条涵盖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中国之路”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幅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秀美画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空经纬里徐徐铺展。

8月的厦门,天风海涛,万石涵翠。

位于厦门市主城区的筼筜湖,1.6平方公里的水面碧波荡漾,湖光潋滟;湖水中,数以万计的鱼类悠游自在;以白鹭为代表的几十种、数百只水鸟或在水面蹁跹,或在岸边静栖;环湖步道上,流连赏景的游客、散步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

视野放大到1699平方公里的厦门,鼓浪屿上,环岛路畔,五缘湾内,军营山下……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城乡处处如筼筜湖一般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这一切,不仅因为厦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在发展中一以贯之的生态文明理念。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这既是对厦门的充分肯定和深情褒奖,更是殷切嘱托和有力鞭策。

这一殷殷期望,给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按下了“快进键”,生态文明有了更科学的诠释,有了更丰富的注脚。2018年3月,《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揭晓,在全国150个城市中,厦门环境排名第6位。

新篇章,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厦门将继续用生态文明之匙,开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之门,在新时代新起点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朝着“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集中展示“中国梦”的样板城市不断迈进,持续增创厦门绿色发展新优势。

始终坚持先行先试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厦门在生活垃圾分类、小流域综合治理、“多规合一”、“海绵城市”建设机制、空气治理、绿色金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出有效做法和经验。

一种绿色险种在厦门推行,厦门对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医药、建材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风险因素较大的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针对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事件,环保责任险不失为一种良方。

这一先行先试之举,是《厦门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暨厦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方案》的一项内容。厦门市发改委主任张志红表示,该行动方案是厦门生态文明发展的“指南针”和“路线图”。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怎么进行?路向何方?强化顶层设计,大胆先行先试,创新突破,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发展。2016年5月至12月,厦门市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围绕厦门“两个一百年”愿景和战略规划,编制符合厦门特色、适合厦门实施的《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以“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纲”;以“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作为配套制度,并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等制度共同构成厦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网”。与此同时,《行动方案》还提出了增强空间管制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扩大资源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市场作用力度、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等6大行动,重点推进36项改革任务、58重点改革成果。截至2018年8月,厦门完成了48项重点改革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贴近厦门实际,不是空中楼阁,能够具体落实。”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这样评价《行动方案》。

管长远、利全局、可操作,伴随《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厦门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更加明晰、坚定、顺捷、畅达,并在生活垃圾分类、小流域综合治理、“多规合一”、“海绵城市”建设机制、空气治理、绿色金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出有效做法和经验。

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将形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

迈入高质量发展领跑方阵

厦门在改革创新和转换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发挥创新创业的乘数效应,让良好的生态环境释放发展红利,形成双赢局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绿色发展答卷。

没有方向盘、驾驶位、油门和刹车踏板,纯电动无污染。2018年7月,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金龙阿波龙在金龙客车生产基地成功下线,这些车辆将发往北京、雄安、平潭、广州、深圳等地封闭园区投入示范运营,并将销往日本,创下中国无人驾驶车辆出口第一单纪录。

这是厦门加快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缩影。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坚持创新发展战略,打造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在厦门市的决策者看来,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技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高擎改革开放的巨椽,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双千亿”为抓手,厦门不断打造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领跑方阵。

垃圾分类回收,像点外卖一样简单,这是厦门废品大叔带来的新兴模式;鼠标点击一下,就能对商场的中央空调设备进行群体控制,奥普拓推出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实现节能减排,年平均节能达到20%以上……在今年的“6·18”交易会上亮相的厦门企业,不少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物联网等领域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

紧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培育发展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经济、新业态。目前,厦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5比41.7比57.8;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1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54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68.8%,全市142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收1089亿元,增长15.5%;产业集聚进一步提高,平板显示、旅游会展、金融服务、软件信息、航运物流5条产业链群产值(收入)均突破千亿;产业创新进一步提升,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占全省一半,一批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其中,联芯集成电路成为国内最先进的28纳米晶圆专业代工企业;万泰沧海第二代宫颈癌疫苗获得临床批件;特宝生物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新项目。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生态优势也能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引领着发展迈向新境界。

翠影红霞映朝日,登高壮观天地间。在同安军营村、白交祠村,“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标语在大山中显得格外醒目。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两个村庄穷乡变富壤,山村变花园,山上造林“戴帽”4100亩,山下发展茶园6000多亩,并成功打造“一村一品”。

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对标世界一流经济体提升营商环境,厦门在改革创新和转换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发挥创新创业的乘数效应,让良好的生态环境释放发展红利,形成双赢局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绿色发展答卷——5年来,厦门地区生产总值(GDP)从3018亿元增加到4351亿元,但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9.63%,水耗下降20.44%,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比翼齐飞。2017年,厦门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572.05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9.32吨,这些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始终坚持制度护航

打响一场生态保卫战

向来以温馨包容著称的厦门,以“铁腕”政策打响了一场生态保卫战,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行。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向来以温馨包容著称的厦门,以“铁腕”政策打响了一场生态保卫战,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行。

运用立法手段,保护资源。《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是全国第一部全流程管控的人大立法。《厦门经济特区水资源保护条例》是全国第二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在厦门,30余部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落地生根,环境监管从末端管理真正走到了前端决策。

“谁污染,谁买单!” 2018年3月27日,厦门同安区法院向“汀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交通事故导致水污染事故索赔案”双方当事人送达民事调解书,赔偿责任人同日支付了全额赔偿款75万元。至此,全省第一例以政府为原告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正式结案。

这是厦门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保护青山绿水的缩影。2018年,厦门成立生态环境审判庭,六区涉生态案件统一管辖,更严司法筑牢了绿色生态司法屏障,有效提升了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厦门从来不把GDP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考核指标,而是把经济社会发展、物质文化建设、环境生态保护纳入全市经济发展的规划,把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厦门在全国率先推行各区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率先全省制定实施《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除考核各区党委和政府外,还进一步延伸到市直部委办局、省部属驻厦单位和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市属国有企业,同时在指标设计上,新增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湿地保护率、生态环境质量等10项指标,体现厦门考核特色。通过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厦门树立了鲜明导向,严明“不以破坏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准则。

始终坚持惠及民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