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有6亿人从农村人变成了城市人,可他们的灵魂还根植于乡村。下一轮城镇化深度发展的机遇,酝酿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返乡或乡村在地创业成为了发展的一种潮流。四川省成都市远郊的明月村把握天时地利机遇,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乡村振兴的网红样板。笔者经过实地探访,形成了以下的总结和思考,希望能为其他地方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一、明月村乡村振兴建设历程

明月村位于成都最西边的小镇甘溪镇,距离成都市区 90 公里,接壤雅安名山县,距离2013年7.0级的芦山地震震中位置约70公里地方。明月村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川西小村落,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没有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迹遗产,只是隋唐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不知名皈宁驿站。

2008年以前,这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为成都市贫困村;后来村里从外地引入经济作物雷竹和茶叶,村民们通过种植雷竹和茶叶逐步脱贫。2012年底,从一口有着三百年历史的民间古窑——邛窑代表“明月窑”改造开始,对全村进行统一规划与培育。庐山7.0级大地震后,2013年6月,依托具有300年历史的明月老窑(未震塌),蒲江县以陶文化为主题,启动了明月国际陶艺村的项目,自此明月村开启了以前从未有的文创产业。

到目前为止,这里七千亩生态雷竹,三千亩生态茶园,形成了茶山竹海、松林翠竹宁静田园画卷。经过5年的努力,这里已经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近四十个文创项目散落茶谷松林,一百余位陶艺家、艺术家、设计师栖居田园;新村民与原住民互助融合,共创共享幸福美丽新乡村。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位城里人来此生活和创业,成为新老村民共同进行乡村社区营造的典型案例。

二、主要成功的经验

无论资源禀赋如何,对一个乡村的振兴来说,可建设的“土地”、“人”和“资本”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有可利用的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土地可以通过整理乡村建设用地(含宅基地)置换,通过乡村规划新增建设用地,也可通过农村住宅租赁、村企的租赁或买卖盘活土地使用类型。其次,没有人才的振兴,没有可持续投入的乡建人的努力,就只留下儿童、老人的乡村,也是无从谈起振兴的。有了土地、人却没有资本,等于无米之炊,难以推进各项建设活动。但是三者是相互依存,并非独立存在的,如有了可利用的土地,就可以招商引人;有了乡建精英的统筹,就会带来资本投入乡村建设。这三者要素共同在明月村的聚集,才造就了网红“明月村”。

1. 乡村规划187亩可建设用地拉开明月村建设序幕

2013年7.0级的芦山地震后,受影响的明月村开始灾后重建,并做了明月村的乡村规划。当地利用灾后重建乡村规划的机遇,整理了187亩国有建设用地,并依托国际明月窑的建设打造文创园区。第二个则是成都市早在2008-2010年期间,就展开了农村宅基地、林地、耕地和农村住房的确权工作,有利于外来城市人租赁农民住房,相当于盘活了农民的宅基地。因为有187亩的国有建设用地和可盘活的宅基地,明月村完成了乡村振兴“土地”要素积累。明月村187亩建设土地整理打造的是一个文创园区,并非一般乡村规划在偏远山村做的村庄集中安置区域,是为了引入产业而设置的功能区。

明月村的文创园区,不是通常认知的连片发展创意园区,而是较早采用了点状供地的模式,在保留当地良好地形、马尾松林的基础上,规划了陶艺、手工艺园区,并把各种文创建筑项目沿着主要的乡村干道洒落在田间山林。

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

图1明月村187亩建设用地主要项目落地的google影像图(2018年1月)

2.“文创”属性新村民大量引入带动当地人才振兴

明月村的定位是以陶为主的手工创意聚落和文化创客聚落,在“慢生活、惬意、文艺”为属性成都文化辐射圈下,快速从全国吸引一批城里来的文化创客在明月村做项目。随着进入明月村的新村民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著名陶艺家李清,水立方总设计师赵晓钧,服装设计师、作家、著名主持人宁远,美国注册建筑设计师施国平等文创知名人士排名前列批进入明月村,4年多时间相继已有40 多个文创项目100多位新村民入住明月村,构成了陶艺、设计、培训、红民宿主、媒体人、建筑师、手艺人或者诗人的文创人群落。这些文创项目通过自媒体的口口相传,明月村文创知名度不断提高。

值得指出的是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热爱乡建的精英人士。如成都市蒲江县原政协主席徐耘(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负责人)落实并支持了民间陶艺人提出修复保护明月窑的想法,并推荐引入了后来全身心投入明月村建设的陈奇“奇村长”。以陈奇为代表的新村民,基本都是经过城市文化洗礼后回归现代田园生活的人士,不仅学历较高并具有相对开放的眼界,在明月村的乡村建设资源统筹和项目落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创办了明月夜校,不断提升当地村民创业与现代生活理念意识;创办了明月讲堂,专家给新老村民传授生态农业、民宿经营、餐饮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创办了明月乡村研习社,向外输出明月村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与模式。

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

图 2明月夜校讲堂(摄影:李耀)

3. 政府搭台、新老村民共建明月村的社会资金筹措模式

政府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县政府-镇政府-村委会”工作组,主要组织总面积 6.78 平方公里的明月村乡村规划,并统领进行招商。老村民以出租房屋、在地创业、村内就业等方式加入到乡村发展建设中。新村民则以文创项目,带入产业进入明月村进行建设。明月村在“茶山、竹海、明月窑”的产业本底上规划出了瓦窑山、谌塝塝两个老村民创业区;将艺术家院落和老村民相对集中的谌塝塝改造成新、旧融合的微村落;建设荷塘和沙坑、陶艺体验空间,将游客导向谌塝塝并聚集和停留;在瓦窑山规划出停车场,用碎石小路在竹林、人家户和馒头窑之间串联起游线;改造了沟渠,建设了一条临河慢生活步行道;改造了乡村道路,主干道的沥青路蜿蜒在树林之间……这些改造及建设下来,政府总体专项投入仅共计2000多万,其他都由创业者、老村民、公益组织等机构共同出资建设。

七零后八零后的建筑师、设计师新村民,探索出了适合当地建设风格、简单高效的建筑设计建造方式,并在成都周边得到推广,大大节约了村民的改造成本;187亩国有建设用地按3个功能组团划分成17个地块,通过土地招拍挂手续引入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完成了核心区建设的资金来源;由社员自愿筹资、财政支持和村集体投资的明月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聘任返乡青年担任经理,解决了乡村服务建设的管理资金;与市县水利局合作,通过水利工程示范项目建设,改造了明月村的河渠……诸如此类的方式,明月村探索了一条“自下而上”、社会资本为主的乡村振兴资金筹措模式。

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

图 3与河渠改造结合的明月村绿道(图片来源:作者)

三、明月村乡村振兴之路的独特性

明月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其土地、资本及人的汇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是也有她的独特性。

首先依赖于成都较早完成的农村土地、住宅确权工作。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获批),成都市蒲江县在2010年左右完成了农村的地、房的确权,为盘活农村土地及住房流转扫清了体制障碍。

其次,庐山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加快推动了明月村的发展。如果没有利用灾后重建的乡村规划项目,整理出187亩的国有建设用地指标,明月村的发展很难迈出吸引核心文创产业的关键一步。

第三,得益于成都城市圈较强的消费人群及文化特征。成都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文创氛围浓厚,自由宽松的环境与惬意的生活节奏,成为众多年轻人的理想标地。加上成都经济水平较高(2017年8.67万人均GDP),消费文化浓厚,这些都构成了明月村发展文创产业的基础。

第四,先行之后恰逢全国乡村振兴的发展助力。明月村的乡村建设起步于2013年,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颁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月村已经先行了5年,多元参与共建成功的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成为各级高层领导参观考察、多地学习的重要基地之一。这些来自全国的关注,为明月村进一步引入资源、深度发展教育培训、进行明月村品牌产业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明月村进一步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互联网时代给明月村带来的发展机遇

明月村的发展,恰逢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串起了城乡之间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从2013年开始确立建设国际明月陶艺村开,著名主持人宁远在这里成立草木染工作室,艺术餐厅“樱园”的创始人熊英跟随好友宁远,把新“樱园”落户到了明月村。水立方中方总设计赵晓钧带来了“呆住堂艺术酒店”,上海i20公益组织理事长、知名茶人陈瑶的“曼陀罗茶人生活”,收藏家赵洪的皮影博物馆,李南书的全国排名前列个乡村篆刻传习所,诗人阿野的云里艺术咖啡馆、国学传播者李迎涛的“善本学堂”……这些文创知名项目,成为小众文创青年的打卡地,经过互联网的发酵,明月村不断走红吸引更多的文创青年。而返乡的城市创业青年,又因为互联网,仍然保持与外界社会的便捷联系,并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将文创、农业产品卖到了全国。

五、未来发展应重视的问题

1.谁的理想村?

从目前来看,明月村6.78 平方公里集中打造的是1平方公里左右内的核心区,她目前应该是100多位逃离城市喧嚣、寻找归宁理想家园新村民的理想村,是每年到明月村旅游窥视、探访、了解乡村田园生活的文艺青年及城市人的理想村。从走访的非核心区居民来看,他们并没有认同明月村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变,只是让他们见了一些“新奇”的事情……原生居民及县域其他村民看到了一种城里理想生活方式在乡村的落地,有歌、酒、诗篇,有难以一见的名人及越来越多来考察的高官,那些斑斓活动在现实世界村民的眼中虽然耀眼,但是他们大多只是看客。虽然明月村已经做出了努力,惠及了一部分村民,但是187亩文创园区及微村落的改造,本质上已经是一种基于乡村自然环境及农耕文化小型的现代城镇生活,只是它与农村生活、产业和环境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像100多年前霍华德先生《田园城市》在现实生活的落地。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里已是由文创引爆乡村振兴较佳案例之一。

我们始终在探索一种城里及乡村都认可的现代田园生活范式,她游走于城与乡建设之间,边界很难厘清。乡村振兴希望农民的获得感不仅仅是完善的基础设施、清洁服务,而是通过提升种植技术、教育培训等能够获得体面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继续保持淳朴热情的乡风文化。同时,希望返乡的青年不仅是逃避现代生活的喧嚣与竞争,依托于自然的纯净与淳朴的乡情选择一种避世的良方,而应是对生活方式一种由衷选择,应是年轻人们长久生活、创业的理想之地。最终,也许“非城非乡”的折中,才是我们理想村的方向。

2.封闭vs开放的产业业态选择

互联网时代,城市与乡村的时空距离不再遥远,人、财、物等创新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越发清晰,谁占领了流动的节点谁就在全国甚至全球网络互连的时代占据了先机。新技术日新月异,明月村是继续以营造避世传统田园理念的精神家园,还是拥抱新技术的拥抱外界的发展信息,走上一条外围产业强环、内部文创为核的产业布局模式,进一步带动整村甚至引爆镇域的发展,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建议是后者,因为只有更大范围的开放和统筹,才能支撑内部世界以理想的方式发展。

而从实际上来看,日益崛起的“明月村”品牌塑造带来的乡村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教育培训输出了现代农民及营村理念,这些都已经为开放的业态发展奠定了基础。村域范围更多新业态的引入和传统业态附加值的提升,很容易破坏这里的宁静生活,但是又是必须面对现实。如何处理好业态选择及布局,才能更有利于理想村的打造,是未来明月村必然面临的抉择。

六、结语

一个乡村的兴衰成败,是由外部宏观资源环境、内在发展潜力要素和时代机遇,以及投身于乡村建设的“人”而决定的。明月村发展态势非常良好,但是还需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如何让到明月村来的人深度消费;明月村品牌系列产品更能带领整村经济腾飞;是否能为文创青年的下一代提供可以媲美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以留住文创人的长期发展,或者能有源源不断的文创青年可不断迭代发展……此外,明月村应以更开放的心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利用新营销模式,拓宽上下游渠道,积极塑造和拓展明月村品牌价值体系,增强市场化操作的可持续性;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强本地村民与新村民的参与性,引入内外乡贤达人营造自治、创业的生态环境。只是明月村产业业态提升及合理布局,需要推敲合理。明月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较为成功,但是各地引荐其规划、土地流转、资金筹措、乡村治理以及村貌建设过程中,应看清楚其发展的独特性和背后内在的机制。

致谢

本文并非一篇规范的论文,倾向是明月村经验介绍的杂文类。本文的撰写,感谢明月村名誉村长陈奇的介绍和总结,感谢明月村返乡大学生罗彬对明月村情况详细介绍,感谢明月村李耀的拍摄。本文的形成除了实地访谈和调研之外,还深度了解了2018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CCTV-13《新闻调查》的 乡村·2018(五)——明月村的文创路的介绍,以及《读城》等对陈奇的访谈材料等。

备注:本文已推荐给山东土发集团内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