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贤清与张国兴查看黄瓜苗生长情况
9月28日,在一阵鞭炮声中,由宁津县相衙镇码头张村村民联合投资的股份制驴肉加工企业——德州上龙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得感谢我们村的第一书记,不仅为我们驴肉加工户找到了出路,还给不少贫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企业股东之一张金德说。
去年2月,省政府研究室派驻码头张村第一书记罗贤清到任,他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带领全村45户贫困户脱贫。码头张是省定贫困村,又叫“穷码张”,村民多数靠种地为生,村里缺少支柱产业。
经过调研走访,罗贤清了解到码头张一直有驴肉加工的传统,至今村内仍有4个小型驴肉加工作坊,因缺乏规范引导,监管部门正欲对其关停取缔。罗贤清通过与驴肉加工户座谈交流,并前往济南、潍坊等地考察,最终决定将这一特色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依托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撬动,吸收加工户联合投资200多万元,成立了驴肉食品加工企业。“想要摘穷帽,单靠修路、给钱这种短期‘输血’模式很难改变,得鼓励村民实现自我发展的‘智力造血’。”罗贤清介绍,为了保证驴肉加工企业原材料安全供给,他们建起了占地40亩的养殖场,成立了黑驴养殖公司。“一些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养殖黑驴,通过和加工厂、养殖场签订协议,每年每头驴可保证3000元以上纯收入。”此外,罗贤清和村干部还利用村内一处废旧厂房,建设了“码头张农民创业园”,给村民提供创业支持。
村民张国兴之前一直在天津打工,一年收入也就在2万元左右。后来想回村搞大棚蔬菜种植,且掌握种植技术,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罗贤清得知这一情况后,以个人名义借给他4万元,鼓励他回乡创业。如今张国兴建起了2个蔬菜大棚,预计年纯收入能达10多万元,不仅自己奔上了小康,还激发了其他村民返乡创业的热情。“下一步,我们还计划组织部分贫困村民将相衙镇驴肉火烧这一名吃,连带将村里的无公害蔬菜、驴肉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早餐点或连锁小门店的模式推向济南等周边市场。 ”罗贤清说,“两企一园”平台的搭建,就是着眼于推动村民思想观念、传统特色工艺发展方式、农村种植业结构、党员干部服务能力这“四个转变”,让在外打工者回家创业,让低效劳动力出去闯荡,让躺着的资金流动起来,让落后的生产方式得以改进,最终构建起涵盖全部村民的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全员致富的码头张脱贫致富新模式。
□本报记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孙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