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黑龙江省北安市家畜繁育指导站 1640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大促进了奶牛产业的发展,各地区奶牛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这两种严重疫病的广泛流行,若不及时发现、处理、净化,不但影响奶牛产业的发展,同时导致人畜共患,而且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1 奶牛结核病
结核病是牛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尤其是奶牛,为了防止牛群中发生本病或疾病不断散播,奶牛场每年要定期用结核菌素对牛做变态反应试验,查出结核病牛,以杜绝传染。
奶牛100%进行结核病监测,每年进行1次监测(《2008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规定),而成年牛净化群每年春、秋两季(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12号)规定)。按照国家标准( GB/T18645 - 2002),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监测。初生犊牛,应于20日龄时进行第1次监测。我国现行的奶牛结核病检疫规程规定:用牛型做的结核菌素,在同一个时间内以皮内注射和点眼2种方法对同一头牛进行检测。每次检测还应重复1次。第一,先用卡尺测量牛颈一侧中部1/3处的皮肤厚度,并做记录;同时检查牛的双眼应无任何炎症表现,方可进行检测。第二,对测过厚度的皮肤,以0. 2mL的结核菌素注入皮内。第三,小牛的注入部位在肩胛部。注入前也应先检测该处皮肤的厚度,并做记录1岁以下的小牛结核菌素的注入量为0. 15 ml.;3个月以上的小牛为0. ImL。第四,在皮内注入结核菌素的同时,将3~5滴的结核菌素滴人该牛的左眼内。第五,皮内注入结核菌素后于72和120h分别作2次观察和记录。眼内滴注结核菌素后,在3、6、9和24h进行观察和记录。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家畜。必须引进奶牛时,新购进牛进场前应先隔离观察,待结核病检疫合格后方可人群。每年定期对牛群进行多次检疫,掌握牛群健康状况,确保奶牛结核病的早发现,一旦发现结核阳性牛,一律作淘汰处理。()工作人员要注意做好防护,进行定期体检,防止人畜互相感染。
2 奶牛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临床特征是生殖系统受到侵害,母牛表现为流产和不孕,公牛表现为睾丸炎,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需要至少1年检疫1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由于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会在人畜间交叉感染,因此需要加强养殖场内的人员管理。动物饲养者应有健康证,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由于各种活疫苗对人有不同程度的残余毒力,防疫过程中应注意自身防护;禁止在养殖场内屠宰动物、烹饪动物产品;限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尽量避免与饲养者无关的人员进入养殖舍内。布氏杆菌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最为常发,而且能传染给人。
布氏杆菌对热、各种常用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都很敏感,对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但对低温和干燥有很强的抵抗力。阳光直射数分钟,最长4h即可杀死该菌。布氏杆菌对热非常敏感,湿热60℃15~30min即可杀死该菌。在0. 1%新洁尔灭和2%来苏儿中可存活时间为30s和1~3min。布氏杆菌对四环素最敏感,其次是链霉素和土霉素。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系统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当牛采食了被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乳汁,接触了污染的环境、土壤、用具、粪便、分泌物,以及屠宰过程中对废弃物、血水、皮肉等处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感染。由公牛与病母牛或病公牛与母牛配种,或在人工助产输精过程中消毒不严,以及人工输精使生殖道损伤而造成的感染发病尤为常见。人类主要是在缺乏消毒及防护条件下进行接产、护理病畜,或饮用了未经消毒的牛乳而感染,具有全身性感染和处于菌血症期的病畜,其肉及内脏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可使加工人员受到感染。
布病监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筛选检测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BPT)、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 SAT)或补体结合试验(CFT)进行复核。有条件奶牛场可进行用补体结合试验复检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