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阿坝县到浙江温州瓯海区,两地教育代表团的考察之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次考察是为了加强两所中学之间的结对合作,也是为了探讨如何让阿坝学子享受与东部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过去的十年里,瓯海区通过援助工作向阿坝县注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质量。如今,阿坝县中学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化的学校。然而,要让阿坝学生获得优质教育,不仅需要改善硬件条件,还需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并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在阿坝县中学的新学期开始时,学校迎来了488名学生。这所学校的基础设施经过改建已经焕然一新,从砖瓦土房变成了高标准的教学楼,而教室里也安装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此外,学校还建设了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足球场和篮球场等体育场所,使学生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运动环境。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充满了典雅大气的氛围。通过这些改造,阿坝县中学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家门口的现代化学校。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瓯海区与阿坝县的结对支援工作。瓯海区的教育帮扶工作队致力于改善阿坝县中学的教育条件。他们协调整合各种帮扶资源,已经投入了2949万元的对口支援资金,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今年6月,阿坝县中学的新校园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比原计划提前了2年。新校园的建成将使学校的办学规模提升至可容纳1200名学生。然而,瓯海区的教育支援工作并不仅仅是向阿坝县输血,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校实现自我发展。瓯海区通过扶志扶智的方式,致力于激发阿坝学生的内生动力。他们已经投入了7727万元的资金,用于阿坝县的教育建设,包括幼儿园、藏文中学和县中学等。通过这些投入,学生宿舍、教师周转宿舍和体育场等已经成为阿坝县最靓丽的风景线。同时,瓯海区引入了小班教学、云课堂、名师送教等先进的教育模式,并采取了“组团式”帮扶措施,让各族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让阿坝学子真正享受到与东部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还需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并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瓯海区将教育帮扶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并将其视为激发学生内生动力的关键。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瓯海区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阿坝教师队伍,让他们在阿坝县中学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瓯海区也希望能够留下一套“可推广”的教学管理理念,以便将其应用到其他学校中去。总的来说,瓯海区与阿坝县的结对支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投入资金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质量,瓯海区帮助阿坝县中学焕发了新的生机。而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并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瓯海区希望真正实现让阿坝学子享受与东部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的目标。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支持。
未来,瓯海区与阿坝县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教育帮扶工作,共同探索适合阿坝学生的教育模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更多的地方和学校也可以参考瓯海区的做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你认为如何才能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与东部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你有什么建议和想法?温州中学与阿坝县中学组成教师帮扶团队,通过“师傅带徒弟”、“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对阿坝中学进行“组团式”帮扶。帮扶团队坚持管理水平提升和业务水平提升并重,制定了详细的三年工作计划,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整体植入阿坝县中学。在帮扶教师的支持下,阿坝县中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一新生招收人数也创历史新高。2022年7月,温州中学与阿坝县中学成为了结对学校,并组成了教师帮扶团队,以“组团式”帮扶的方式为阿坝中学提供支持。
帮扶团队将管理水平提升和业务水平提升并重,制定了详细的三年工作计划,并通过“师傅带徒弟”、“名师工作室”等方式,进行“传帮带”,将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整体植入阿坝县中学。帮扶团队中的3名对口支援老师驻扎在高三班级,为学生冲刺高考提供支持,同时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学生学法指导、励志教育讲座和“班研体”等,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考虑到帮扶教师中理科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帮扶团队创新推出了“双师课堂”,引进了浙江省特级物理教师和温州市化学名师,为阿坝高一学生进行线上日常授课,本土教师则进行课堂管理及难点释疑工作,提高本土教师的教研水平。在帮扶教师的支持下,2022年阿坝县中学秋季招收高一新生突破此前的个位数,达到51人,2023年更是达到71人,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帮扶团队的辛勤付出和创新举措的支持,也是阿坝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的体现。
瓯海区也将聚焦阿坝“县中学配套设施提升、控辍保学、教学水平提升”等需求,通过教师互派、挂职历练等方式,学习交流教师队伍改革、学校建设模式改革、校园空间改革、特色课程改革等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助力阿坝教育高质量。帮扶团队的经验和创新举措对于其他教育帮扶项目也有借鉴意义,希望更多的团队能够在帮扶过程中注重管理和业务水平提升,并通过创新举措为受援方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