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影坛中,
刘亦菲的地位很特殊。
她彷若绝代佳人,她的风华独立。
美艳无双,气质非凡,令人惊叹,
凭颜值跻身巅峰,获封无数神话,褒奖不断唯独——刘亦菲没有拿的出手的演技大奖。
但这不代表她没有演技。
看看她年轻时的动态,笑容甜美,
她的表情丰富,没有过度夸张,比很多娱乐圈的花瓶女星要高明得多。
她在《仙剑奇侠传》中所扮演的赵灵儿,也曾一度是我们许多80后90后心中的女神。
刘亦菲的赵灵儿演的不好,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是因为她把这个角色演得很自然。
年龄、性格都符合赵灵儿的形象,而且在后来经历的痛苦和历练中,刘亦菲的表现非常恰当和真实,她是一个很好的演员。
所以刘烨也说:“刘亦菲就是长的太漂亮了,以至于美到让人忽视了她的演技。”
但是我们再看下面这张图,
你不能说他演的不好,而是很奇怪,
怪在哪里呢?
怪在啊,她的表演缺少了深层次的沧桑感,
太干净了。
她没有爆发力,你难从这个人的眼中看到故事,难从这个女人的颤抖的身体中看到绝望,你只会觉得很美,哭起来让人心疼。
可你不会去想象,
这个哭背后是什么。
而下面这张图的张曼玉就不一样。
张曼玉的演技是天赋的。
仅需短短几秒,她便展现了10余种情绪。
想当年,张曼玉出道的定位也是花瓶,
为了突破定位,
她付出努力非常人所及。
而《甜蜜蜜》也之所以经典,
正是张曼玉绝佳的演技:哭笑转换的神级表现,即便影片被忘,观众仍从她眼神读沧桑、故事、绝望,感叹人生哀怆。
就连被八卦绯闻不断的张柏芝,
她的哭戏也一直很出色,情绪爆发力很强。
是的,她有很多缺点,
但张柏芝的演技不能被否认。
再看章子怡,
章子怡演技冷峻倔强,孤傲隐忍,
出道即登巅峰,
红尘风波无法撼动她演技的高度。
再看巩俐,她一哭,就把中国乡土妇女的愤怒和对现实的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
张艺谋选她也是有原因的,
巩俐的表演天赋就在乡土领域,
她是唯一一个能把中国老百姓演活的演员。
而刘亦菲呢,
属于有点尴尬。
多年来不炒作,没有绯闻,即使红透半边天也一直淡泊名利,从不大肆宣传自己。
无论拍什么戏,刘亦菲都很努力,非常认真,极力刻骨铭心地诠释每一个角色,
但是就是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大作。
都说女人30岁以后是分水岭,
年轻的时候,刘亦菲仙着,
可是现在刘亦菲其实已经仙不起来了。
这不是在批评和否定——
之所以说这个话题,就是因为
刘亦菲的起点太高了,
以至于没有达到当初人们对她的期待,
多少让人有点遗憾和惋惜。
刘亦菲似乎只能诠释美貌的角色,
无法很好地把握其他类型的人物。
这个局限性,在数年前,敏锐的观众们便已经捕捉到了。刘亦菲受到了过多的呵护,
这种呵护也许也成为了她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
就像郝蕾说过“如果你一开始就是个明星,那你是没有机会去观察生活的,因为你被保护的太好。”刘亦菲就是这种被保护的演员。
从她降生的那一刻开始,
刘亦菲仿佛如同行云流水,
一路得到了顺遂的成长。
尽管父母离异,但母亲的关爱,以及家庭条件中充裕的金钱和教育资源,都让她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受到太多的困扰。
唯一的遗憾,还是少了父亲的陪伴,
童年依然是不尽完美的。
在她十八岁那年,
刘亦菲实现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角色演绎,也因此背负上了巨大的压力与舆论。
名声鹊起之后,刘亦菲的双眸失去了光芒。
媒体的过度追逐与无中生有的报道让她的心理压力持续积累,影响了她的性格和演技。
她内心深处,隐藏着无数的情感与故事,然而总是被外界的评判所掩盖。
在诸多影片之中,刘亦菲的演技遭到了批评:只不过是流于表面,仿佛只在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而非真正深入挖掘角色内心。
每一位与她共事的男演员,总会有一种观弟或陌生人的感觉,让人无法体会到真正的情感交流,就是那种一看就知道在演戏。
刘亦菲的演技,缺乏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力量,那种让人心头激荡,无法自拔的震撼。
她所诠释的每个角色,都显得过于平淡,没有令人铭记难忘的独特之处。
虽然她曾尝试走巩俐式的乡土路线,试图证明自己,但她从未真正经历过底层的社会生活,对于乡土她是不理解的。
可,刘亦菲演得不好吗?这也不见得。
如果你拿出刘亦菲演的每一部戏来看,
你会发现刘亦菲的的表演比大部人都要精湛,情感与层次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然而,就是少点什么。
少了一种爆发力。
当剧情达到高潮,观众情绪达到顶峰时,刘亦菲总是缺少那种热情洋溢、感情激烈的爆发力。这种优雅和温柔犹如她骨子里流淌的血脉,让她难以与观众产生共鸣。
一次次的失望堆积,让观众对她心生遗憾。
这就是刘亦菲的致命缺陷。
爆发力并非靠努力就能获得,这是天赋。
刘亦菲似乎缺乏一些天赋和领悟力。
一众演员里,天赋最好的是张柏芝。
刘亦菲不像张柏芝,
张柏芝天生就适合演员这份职业。
张柏芝的骨相非常顶级,
少女感和少年感界限模糊,
上半张脸有着少年般的眉眼,
下半张脸则有着少女般的唇鼻。
她那圆润微翘的眼睛,与刘亦菲和刘诗诗那种眼波流转的眼神迥然不同,
张柏芝的眼神仿佛黑曜石般的流光溢彩,
闪耀着表演中最重要的元素。
在静止的空间里,她的眼神独具特色,无声胜有声,无言胜有言。而她的成长背景,无疑为这独特的眼神增添了一份坚韧与不屈。
她在与刘青云合作的《忘不了》中的表现,
使得导演尔冬升惊叹不已,
连那些细节与分寸,她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还记得和她一起拍摄的《忘不了》,
有一场戏是她远远地看着刘青云,脸上带着笑容。然而她的表现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那场戏中,她的表情把握得如此分寸得当,甚至那些我都没注意到的细节,
她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出道到走红,张柏芝一直都备受期待,香港媒称赞她是香港最后的传奇天后。
周润发也表示:“在香港年轻演员中,只有张柏芝的演技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好的”
诸如此类的言论,层出不穷。
就是这样的一个张柏芝,
没有上过表演学院,也没有经历过片场的教学。
可以说,张柏芝完全是依靠天赋和自身的悟性走到了今天。就连在片场拍戏严格要求的周星驰,也对张柏芝赞赏有加。
在《喜剧之王》中,
她的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感慨,似笑非笑;她的眼神里,虽然有着喜悦的光彩,
但又仿佛夹杂着一丝辛酸和坚韧。
张柏芝的天赋是极好的,
而刘亦菲是美,但美在温柔与优雅,却没有美在倔强,没有美在鲜艳。
跟32岁的刘亦菲齐名,同样天赋欠缺的,
是30岁时的张曼玉。
张曼玉19岁那年以香港小姐的身份出道,紧接着,在1984年,张曼玉凭借《绘制彩虹》这部个人首部TVB电视剧正式踏足演艺圈。
那会大家都说张曼玉俏皮可爱,但无人称赞她的演技,她是被港媒港影公认的花瓶。
花瓶一做就是8年。
8年的花瓶,
张曼玉心有不甘,她不想做一个吉祥物。
从1998年开始,张曼玉一直都很努力的拍戏,不管剧本好与坏,角色差与好,只要有机会,她都去,而她的运气确实不错,
遇到了王家卫的《旺角卡门》——
张曼玉说:“在遇见王家卫之前,做演员对我而言就意味着做反应,毫无原因地狂喊,
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
她说:“和王家卫合作很有安全感,因为我知道他是特别敏感的,能看到其他导演看不到的地方,永远会把我最好的一面拍出来,
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明白: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尘俗,而是要发自内心,需要整个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脸部和眼睛。”
王家卫为张曼玉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张曼玉紧紧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1992年,命运之神再次将她与关锦鹏牵手相逢。
在关锦鹏欣赏过张曼玉的《旺角卡门》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将《人在纽约》的女主角机会交给了张曼玉,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当关锦鹏筹拍《阮玲玉》时,原本计划邀请梅艳芳出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梅艳芳感觉上海太远,行程消耗的时间太久了,太忙,档期排不过来,就放弃了。
这时,关锦鹏毅然决然地致电张曼玉。
接到电话的张曼玉,内心既充满欣喜,又不免犹豫不决。
她的眉毛粗壮,不符合三十年代上海流行的眉形。面对关锦鹏的建议——剃掉眉毛,张曼玉陷入了纠结。然而,在试镜之际,她鼓起勇气,用胶水将眉毛粘在一起。
看完试镜片段后,她默默地回到酒店,毫不犹豫地剃去了眉毛。为了更好地演绎民国时期的旗袍戏,张曼玉在开拍前努力向老上海女人学习礼仪与行为举止。
然而,就在开拍前夕——
她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
她的洋人男友为了哗众取宠,
把张曼玉写给他的情书公之于众。
一夜之间,张曼玉成为了全香港的笑柄。
阮玲玉因为这样的恶意而自杀,然而张曼玉却将这份委屈和不甘化作了电影中的力量。
她终于懂了阮玲玉。
最后,她的演技绽放。 凭借一部《阮玲玉》,张曼玉荣获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成为了中国在欧洲三大电影节首获奖项的女演员。
她在人群中的回眸,清晰而深刻。
用阿城的话来评价:
“张曼玉那一回眸,足以征服全世界”。
那一年,张曼玉28岁,
她获得了一场生命中的华丽逆袭。
她颇具幸运,机遇让她遇上了贵人;
而她也不负所望,倾尽全力,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缺乏张柏芝的命运,与张曼玉的运势和历经磨砺的经历和努力相比,刘亦菲又似乎停滞不前,这也不能全然归咎于刘亦菲。
她的出道高峰如同天际,
想要突破重重困境实在困难重重。
或许,这也是刘亦菲的选择。
在古装的仙里,也从未有人能超过刘亦菲。
演员职业固然重要,
但生活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那个如仙子般飘逸的刘亦菲,
是被我们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