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请问陆书记,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嘉定对“十四五”有什么新谋划和新突破,特别是和“十三五”有什么有效衔接?
陆方舟:“十四五”规划编制是区里面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年初开始,我们就启动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注重开门办规划,深入开展大讨论大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努力使编制过程成为全区上下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经研究,逐步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概括为“135555”。
“1”是一个总目标,嘉定区“十四五”发展总目标怎么确定?要以加快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作为嘉定“十四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创新活力、融合发展、人文魅力是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重要的特质,希望这方面能够体现嘉定素质、嘉定水平和嘉定质量。
“3”是做强三大核心功能,特别是对标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功能”建设,嘉定怎么在这个格局当中有所作为,我们制定了三个核心功能。一是高端制造业重要阵地;二是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三是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这三个核心功能,想在上海市“十四五”格局当中体现嘉定作为、嘉定贡献。
“55”是体现怎么和“十三五”有所衔接。第一个“5”,继续传承好嘉定五张名片,擦亮科技嘉定、汽车嘉定、教化嘉定、健康嘉定、美丽嘉定五张名片。第二个“5”,形成功能定位明晰、要素集聚明显的城市空间布局,也是延续“十三五”基本格局,也有一些新内涵和新发展。
一是嘉定新城,定位打造辐射服务长三角的上海西北城市副中心,希望成为全市五个新城的样板,希望在“十四五”期间集全区之力打造成为新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示范区。二是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融合城区、园区、厂区和校区“四区联动”,建设成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核心承载地;三是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主要是大院大所科技创新资源以及嘉定产业空间怎么更好的依托提升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四是北虹桥综合商务区,“十四五”延续了“十三五”发展,但有一些新的内涵和发展机遇,就是现在虹桥商务区作为国际开放枢纽的定位,也对北虹桥地区带来了新的提升机会。打造总部集聚区、商贸配套区和国际化社区,将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先导区,嘉定希望成为先行者;五是嘉北生态涵养区,高品质生活离不开一流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这方面我们将强化生态系统建设和环境系统治理,构建嘉昆太区域共建共享的“绿色花园”。嘉北地区和昆山毗邻,希望一起共建共享。
第三个“5”是“十四五”大发展战略。前面提了目标、功能和五张名片,五大区域板块,怎么实施?有五大战略。一是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目标“十四五”期间完成新旧动能转换,挑战和压力也是大的,一直以来汽车业特强,作为经济增长的动能已经维持了相当长时间,接下来希望“十四五”期间实现动能转换。二是深入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强化策源和转化能力;三是深入实施产城融合战略,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四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五是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区域发展共赢,分别是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以及产能结合一体化,作为五大战略推动总目标的实现和几个功能区的进一步打造。
第四个“5”,是五个保障要素。改革一定是我们的要素,人才也必须要保障,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等等,还有法治,希望整个社会治理更上一个台阶,以及规划,美好的蓝图一定要规划落地。这是我们保障的要素。
以上是“十四五”基本考虑的发展思路,“135555”,我们期待并且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十四五”规划一定能够为嘉定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迈上新台阶提供重要的前提。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请问高区长,嘉定是一座科技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是上海的科学卫星城,嘉定在科技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高香:“科技城”是嘉定的一张闪亮名片,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也是市委、市政府交给嘉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2015年以来,我们区实施了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明年开始正式开启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重中之重的任务是以更大力度来推动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进一步体现集中度和显示度。刚才陆书记也介绍了,我们将继续朝着打造“三个地”的目标前进,打造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聚地、创新成果转化地。
一是打造创新技术策源地。大院大所集聚一直是嘉定的特色和很大的优势,“十二五”以来,嘉定加大“筑巢引凤”力度,先后拿出约2000亩土地,吸引所在地科研院所回归,目前已形成科研院所+创新中心+产业化基地的布局。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放大科研院所的集聚优势,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一方面,全力支持院所、高校强化基础研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依托功能性平台推动创新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打造创新要素集散地。无生态不创新,嘉定一直以来致力于创新生态“热带雨林”要素的营造,让各类创新要素在嘉定汇集交互、迸发活力。重点关注三类要素:一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目前嘉定有高层次人才180多名,科研人员2万多名,各类全区各类人才超过38万。我们正在整合系统集成落户、住房、公共保障等人才政策,打造人才近悦远来良好环境,让更多创新人才安心生活在嘉定、工作在嘉定。其次是企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在全市名列前茅,一个是第二,一个是第三。我们为科创企业提供了一条“科创团队-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卓越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路线,通过对不同阶段有针对性扶持,持续做大科技型、创业型企业。第三是资本。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作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嘉定“筑渠”引“活水”,打造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近三年为各类科创企业放贷超过10亿元,有效促进了科技企业和金融资本的有效链接。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精准对接新兴产业融资需求,借助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助力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三是打造创新成果转化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嘉定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在依靠院所高校实现从“0-1”原创突破基础上,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从“1-100”、从“100-1000、10000乃至∞”的转变,把科技实实在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们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方面,持续优化政产学研用的全链条机制,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闭环。2016年开始,我们区建立科创联席会议制度以来,与10余家院所、高校签署合作项目40多个,目前科研院所在嘉定孵化落地的科技企业超过400多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院地、校地合作,积极探索“一所一园”“一园一策”,全力支持院所和高校建设产业园,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我们将与同济大学开展合作,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刚才陆书记也介绍了两个千亿级产业。另一方面,政府搭台、科创唱戏。嘉定创办了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今年是第三届,计划于11月举办,将进一步做大“朋友圈”、扩大影响力,让科技成果交易在长三角成为常态,让创新协同在长三角结出硕果。
以上就是我们打造“三个地”的重点举措,相信嘉定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在“十四五”一定能迈出坚实步伐。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嘉定宜居宜业,嘉定新城很漂亮很灵的,也存在“老小旧远”的一些情况,请问嘉定区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做法?未来有什么考虑?
朱健民:“老小旧远”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嘉定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在推动整个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解决公共服务方面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让市民更加有获得感。具体从三个方面介绍。
一、突出规划先行。嘉定每个五年规划编制过程当中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当中,通过对未来城市发展人口的布局、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的分析研判,提出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等一系列民生规划及配套要求,同时储备了一大批民生项目;又根据阶段性轻重缓急,具体深化前期工作和落实年度计划,力求做到早谋划、早计划、早建设、早落地。
二、突出均衡优先。均衡很重要。这些年来,嘉定人口快速增长,从2005年全区常住人口103.4万人,到2019年底全区常住人口接近160万人左右,这个情况下始终坚持均衡优先原则,积极稳妥解决人口快速增长对公共服务产品的快速增长的需求、积极稳妥解决区域内部城市化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资源布局、同时稳妥解决嘉定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资源布局。
比如,在教育资源上,“十三五”时期新改扩52所学校,其中幼儿园21所,新增班级336个,全区幼儿园总数目前为止达到104所。又如为了解决双职工子女看护问题,积极打造“三点半课堂”,即3点半到6点实行全区全部非寄宿制小学免费开展课后服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比如体育、科技、艺术、民乐等,其中,针对外来随迁小孩,这个时间段教他们学习烧菜烧饭的厨艺课程,得到了随迁子女家长的普遍好评,让他们从小爱家做家务。在养老服务硬件设施上,“十三五”时期全区新改建养老服务设施13个,总量达到32家,覆盖全区12个街镇,新增养老床位2343张,累计达到9760张,占户籍老年床位比重以及每千人床位比重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上,“十三五”时期共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14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万户左右家庭。
三、突出品质能级提升。在满足均衡化的同时,如何切实提升城市能级,提升城市品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养老方面,“十三五”初期就建成区第一社会福利院,床位数达到778张,是市郊设施配备最为齐全的公办养老服务设施之一。在教育方面“十二五”以来引进一批优质教育项目,比如中福会幼儿园、交大附中,还有上实附小、同济附小等一批合作学校,引进和培育了一系列公共资源,阶段性满足居民对高品质公共服务的需求。
下阶段,仍然坚持“均衡化与品质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继续推进一大批“老小旧远”项目建设,通过这些项目建设最终让市民有更大的获得感,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嘉定作为汽车大区,如何在加快产业发展功能转化的情况之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功能体系?
蔡宁:汽车在嘉定历史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曾经十多年时间都是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但是2018年开始高位调整,2019年开始下滑,今年疫情影响更大。新动能在哪里?这是区委区政府一直在探索的。
我从几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一是汽车不能丢,它是嘉定的一张名片,发展的切口是汽车“新四化”。一个是新能源化,以前叫电动化。包括了电动汽车像大众MEB、蔚来汽车等一系列电动汽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氢燃料汽车,这可能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嘉定区规划了氢燃料汽车“氢能港”规划,一共2.15平方公里,而且有全产业链的生态布局。包括丰田、捷氢科技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入驻。还有智能网联,就是所谓的无人驾驶,首次无人驾驶载人测试包括第一张载人牌照测试都在嘉定区,到现在为止嘉定区开放道路53.6公里,开放区域65平方公里。区委区政府领导给经委产业部门一个目标,嘉定区将来就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的摇篮,这是汽车产业引擎。
另外两个是智能传感器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这都是千亿级的产业规划,智能传感器是上海布局集成电路很重要的一部分,嘉定区划出来3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而且上海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也在嘉定。到目前为止这个产业集群年产值430亿左右,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目标。这次疫情影响比较大的额温枪一枪难求,其中测温枪重要传感器的芯片就是芯微科技生产,占到全球70%以上的比例。这个产业未来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上海生物医药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嘉定区是制造业大区,我们结合自己产业特点,发展高端医疗装备及精准医疗。我们有“四叶草”规划,4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工业区,以联影医疗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装备,这次疫情也受到了考验,包括湖北方舱医院和很多医院紧急测试,这个企业今年有将近83.9%的增长,预计可以达到80亿产值。另外在细胞治疗和精准医疗等等方面,也在集聚产业生态。
有了这3个引擎,载体在哪里?就是怎么落地。区里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找好这些产业未来发展空间,推出全区“3+16”特色园区,这19个园区就是这些产业的重要载体。另外,对老的厂房和老的企业改扩建,推出零征地改扩建怎么为旧企业赋能。目前嘉定区企业数量还是非常多的,注册在嘉定区的企业数目前19.3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光工业企业就1200多家,怎么对老企业进一步赋能也是我们要考虑的。结合新基建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怎么样给企业赋能?现在开始推无人工厂,包括结合5G技术怎么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升级赋能等。
通过以上一系列方法,相信嘉定区产业发展将会蒸蒸日上,另外我们也在这里做一个广告,嘉定区好的项目不缺土地,好的产业不缺空间。
人民网:在嘉定有很多网红打卡地,像最美图书馆还有保利大剧院,未来发展建设当中还有没有一些值得我们期待的规划?
高香:嘉定新城是上海五大新城之一,也是城市功能品质优越的郊区新城。面向“十四五”,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本着“人民城市”的理念,全力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新城样板,努力成为服务辐射长三角的重要节点。着重体现在“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产城融合,让产业更具活力。坚持把产城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围绕轨交站点综合开发和特色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线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新城人气和产业活力。比如,总部经济方面,正全力推进企业总部园区建设,已引进海创控股等一批企业总部,同时加快建设温州嘉定“科创飞地”,吸引民营企业总部落地,打造特色鲜明的总部商务集聚区;在线新经济方面,牢牢把握疫情催生的消费新契机,围绕电子商务、在线零售、生活服务等领域,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在线平台和龙头企业,推动互联网经济在新城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引入优质的城市配套运营商,丰富高品质、差异化的住房体系,让工作在新城的人就近生活,让生活在新城的人就近工作,更好地实现职住平衡。
二是突出生态宜居,让服务更有品质。刚刚陆书记介绍的一批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嘉定新城,我们都是引以为自豪的,很好满足了百姓对优质社会事业资源的需求,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向市中心看齐。接下来,嘉定新城将继续围绕优质和均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
打造社区旁好医院。在新城里面有三家三甲医院,推动瑞金医院嘉定院区与本部进行一体化运作、同质化服务,垂直化管理。已经启动了建设上海市中医院嘉定院区,是中西医结合的。另外,区里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一个紧密型医联体,也是走在全市前列,打造社区旁的好医院。
着重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引进20多家优质院所包括优质教育资源,上周和中福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接下来和华师大等也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将继续进行合作,打造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与此同时,牢牢抓住“两张网”建设,把力量下沉、服务下沉,管理和服务两网并一网,实实在在做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生活办事更加便利便捷。
三是突出交通便利,让出行更加方便。嘉定新城处于上海面向长三角的重要枢纽位置,交通路网四通八达,特别是嘉闵高架建成通车后,从新城到虹桥仅需15分钟。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做强交通节点功能,拓展和融入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一方面,对外联结成网。比如,轨交嘉闵线将于明年启动建设,在新城主城区有4个站点,北延伸至太仓;同时将加快推动伊宁路跨S5立交项目,启动嘉定辅环快速路体系研究,实现新城东西联动。对内智慧出行。围绕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依托汽车“新四化”技术引领,将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实现无人驾驶等新的交通出行方式,实现在新城里城市、汽车与人的完美融合。
新民晚报:嘉定区城镇化进程推进很快,与此同时嘉定区还有一些农村地区,也有丰富的郊野资源,在国际大都市乡村振兴过程当中有哪些创新做法,又将怎样体现嘉定特色?
朱健民:上海市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乡村是稀缺资源。区域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这项工作,始终把乡村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嘉定乡村也是城市功能的辐射地,同时又是城市功能提升和发展的主要空间。
接下来,我们主要持续围绕“三园”工程持续发力,“三园”工程就是绿色田园、美丽家园、幸福乐园,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嘉定实际的“农业强而优,农村美而活、农民富而乐”的嘉定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首先,围绕“绿色田园”突出“三高”,以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发展嘉定农业。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将以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为抓手,提升农业质量。放大嘉定农业品牌效应,媒体朋友们熟知的嘉定有马陆葡萄、华亭哈密瓜等,把这些优质农产品品牌不断加以宣传推广和扩大。同时现在正在注册嘉定嘉品、嘉定米道和嘉定味道三个品牌,这是一个集体商标,我们想用这样的集体商标扩大嘉定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我们还要挖掘老品牌比如黄渡番茄、嘉定白蒜等地方传统农产品的品牌优势,激活“老字号”的活力。
第二,打造“美丽家园”,以全覆盖、分层次、有特色提高农产品的宜居水平。生态宜居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了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刚才陆书记也讲了我们确定的一个目标,嘉定有143个行政村其中规划保留保护村57个,到2022年要创建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及20个以上美丽家园示范村。2022年以后到“十四五”末,全部以美丽乡村示范村目标完成创建。
目前随着示范村创建推进,嘉定也出现一些网红打卡地,比如安亭镇向阳村是2018年推进创建的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这个地方里面有无人驾驶、千兆宽带,有很多游客到这里打卡。华亭镇联一村,是政企合作项目,农民集中居住,节约的土地用商业手段运作,也是一个新模式,改善了农民居住的质量。我们将围绕全覆盖的目标,形成多点开发、以点带面,把盆景变成一条风景线。
“十四五”期间还要加快农民村宅更新,嘉定村宅比较老旧,农民房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得比较多,“十四五”期间重点把农民村宅加以更新,把乡村美丽底色能够予以凸显出来。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乡村禀赋挖掘,因村施策,充分调动镇村能动性和市场积极性,让各个村各美其美,百花齐放。
第三,围绕“幸福乐园”,以多渠道、可持续、有保障增强农民的生活幸福感。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一是嘉定143个村全部完成镇级和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在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基础上下一步要深化“三块地”改革,盘活资源,放大改革红利,激活农村活力。二是以“村财镇理”为主线,村一级资产资源资金流通过镇级平台打理,扩大农民财产收益,增加造血项目,不断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把农村集体资产加强监督管理,把资产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惠及老百姓,让老百姓真正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海电视台:请问陆书记,嘉定是长三角的节点城市也是上海西北门户,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嘉定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下一步一体化发展当中将会有怎样新的举措?
陆方舟:高质量一体化长三角的发展,嘉定自己有一个定位,我们叫“桥头堡”,希望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当中发挥“桥头堡”、“先行者”的作用。嘉定既有“近亲”,我们和苏州相连,曾经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也有“远亲”,和温州共同建设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区,我们在长三角的“远亲近邻”发展过程当中都有一些探索。
过程中,我们聚焦了“一路一会一园一窗一城”,努力先行先试、实现示范引领。
“一路”是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嘉定交通四通八达,我们的交通体系是立体式的,比如轨交11号线连了江苏昆山,这也是作为国内首条跨省轨交,已经开通运行7年了。规划中嘉闵线将联动太仓,嘉定就有两条跨省跨长三角的轨交,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是嘉定独特的优势。道路连接打通断头路,今年以来到6月底,连接了嘉定和太仓一条南北主要道路,也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上海打通省际断头路首条通车项目,还有公交,嘉定、昆山、太仓一共有5条公交线路跨区运行,还有7月1号沪通铁路一期开通,在嘉定境内设安亭西站,无论从轨交,还是公交、铁路,都是作为长三角重要的“桥头堡”的定位。
“一会”是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今年是第三届了。我们主动搭台,利用嘉定科技创新优势的显著基础,让长三角城市共享嘉定科技创新成果。
“一园”是“科创飞地”,温州在嘉定设立了科技创新园,苏州设了嘉昆太科创产业园,嘉定在温州也设立了嘉定工业产业园,互设产业飞地,探讨怎么构建好的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另外为了推动这些飞地发展,设立了上海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组建长三角汽车产业联盟,通过这样的联盟和基金更好推动飞地发展。
“一窗”指深化“一网通办”,优化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我们推出长三角以及“一网通办”专窗,如果到嘉定“一网通办”网上,大家会发现我们有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专窗,已经有51项法人事项和个人事项。温州企业在上海投资,到上海嘉定窗口办理,在线上注册登记通过远端视频方式确认你身份,办完登记后快递送达温州就可以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也包括社会信用体系,“一地失信,多地受限”联合惩戒机制在长三角已经推进了。
“一城”,强化跨区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品质的“同城生活”,在长三角重要城市加强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的对接合作,打造长三角民生幸福圈。探索嘉昆太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机制,对于老百姓是最直接的幸福感,包括开展垃圾跨界处置以及在嘉定和昆山毗邻地区可以联合执法等。这是我们推进嘉定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当中积极努力做到“一路一会一园一窗一城”,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下一阶段,我们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进一步做强三大节点功能。一是交通节点,二是科创节点,三是产业节点。总之,嘉定一定不懈努力,要在推进高质量一体化长三角进程当中继续发挥“桥头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