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
超高的出游热情和同比大幅增长的数据背后,为何股票市场旅游餐饮影视板块在十一之后集体下跌,有哪些数据仍不及预期?
今年十一黄金周,大家在目的地选择、住宿、出游方式、消费等方面有哪些新的趋势?各地为了提振旅游,都推出了哪些措施?有哪些新的热门城市出圈了?为提振地方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本期《钛度热评》特邀资深媒体人一起就话题“出游数据与股票表现“冰火两重天”,如何解读“超级黄金周”数据?”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观点集锦。
关于为何股票市场旅游餐饮影视板块在十一之后集体下跌,有哪些数据仍不及预期?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首先,股票市场旅游餐饮影视板块在十一之后集体下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尽管国庆节和中秋节的旅游数据表现亮眼,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数据未达到市场预期的情况。例如,尽管旅游人次和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可能没有达到一些投资者的预期,导致股票价格下跌。此外,市场的大环境可能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之一,例如全球经济形势、国内政策变化、投资者情绪等因素。
《鲸平台》智库专家郭施亮表示,旅游收入回暖,消费热情高涨,但股票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股票价格未必只反映出旅游消费数据表现,也与同期市场环境、市场情绪、资金态度等方面有关。消费数据改善,仍需要更进一步反映到上市公司基本面与经营业绩水平身上,基本面不改变,或者增速不及市场预期都可能无法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超预期表现。现在旅游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不少变化,除了综合成本因素,还与旅游消费体验等因素有关。
多少说主理人褚少军表示,从统计数据来说,和2019年的可比口径实现增长,这是相当难得的数据,也是经济向好的数据铁证。但很多网友会认为统计数据和自己的感受和自己周围的认知是不同的,相差比较大。但个体和统计数据比起来,个体很容易“幸存者偏差”,很容易“失真”,关键看2023的数据和2022、2019的统计口径是不是一致的。客观一点,统计数据还是比个人主观感受更接近事实。
比特财经主编邹震表示,国庆长假为国内旅游、购物等消费提供了巨大商机。但很多商家和机构高估了国庆黄金周的消费能力,例如机票价格就是在长假当中大跳水,有的机票降价达千元,造成许多乘客中间退票,再二次购票弥补损失。同时在国庆黄金周中,因游客过于集中,相关商家接待能力有限,有的为了扩大业务,盲目以降低服务质量为前提,增加接待量。这些因素都使得游客不敢消费。在交通方面,过于拥堵的路况,将许多本来有出游意愿的人堵在了家中。而国庆长假过去,游客减少,许多机构不得不以降价应对接下来的业务。例如泰国自由行的价格有的地方居然降至2000元,完全是亏损运营。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节后股票市场旅游餐饮影视板块在十一之后集体下跌,也就不奇怪了。
各地为提振旅游,出台了一些措施。但因为十一黄金周人员过于集中,造成一部分人因为路况被堵在了家中,另一部分明知地方上提价,去享受质次价高的服务,消费热情也是大打折扣了。因此提振旅游,还是不能只从几个长假入手,而要是细水长流,以品质和高性价比取胜。
关于今年十一黄金周,大家在目的地选择、住宿、出游方式、消费等方面有哪些新的趋势?各地为了提振旅游,都推出了哪些措施?有哪些新的热门城市出圈了?为提振地方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bt财经主编王璟表示,现在很多消费者“不见消费券不撒鹰”,特别是在国庆长假期间,消费券的发放成为促进消费、激发商业活力的重要手段。
在国庆长假期间,消费券的发放对经济还是有很大提振作用的。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假日之一,国庆长假为国内旅游、购物等消费提供了巨大商机。消费券的发放可以有效促进消费者进行计划外的消费,特别是一线以外的城市,可以进一步拉动内需。同时,消费券的推广还能吸引更多潜在消费人群参与国庆长假的消费活动。
以河南多个城市为例,在国庆长假期间推出了涵盖旅游、餐饮、购物等多个领域的消费券。这些消费券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发放,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根据统计,该城市的国庆长假期间总消费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30%,其中消费券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
通过合理策划和发放消费券,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庆长假期间的消费,提高商业活力,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但是,也要警惕消费券陷阱,要维护好消费券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其长期发展效益。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大家在目的地选择、住宿、出游方式、消费等方面出现了新的趋势。
一是旅游目的地选择日益广泛。国内旅游热门城市包括北京、杭州、上海、南京、青岛等城市。此外,一些小众旅游目的地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例如贵州的千户苗寨、云南的沙溪古镇等。
二是住宿选择也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非标准住宿场所过夜,例如民宿、精品酒店等。此外,帐篷露营也成为了一种新的住宿方式,尤其在自然风景区附近。
三是出游方式更加多样性。私人订制游、自驾游、租车拼车等个性化出游方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此外,骑行和徒步也成为了一些人的选择。
四是体验消费成为热潮。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体验式消费,例如手工艺品、特色小吃、文化体验等。此外,购买当地特色商品和文创产品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趋势。
为了提振旅游,各地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例如,一些旅游目的地推出了门票减免、打折促销等优惠活动;一些城市举办了文化节、民俗活动等特色活动;还有一些地方加强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这些新的趋势和措施为提振地方经济提供了启示。首先,地方政府可以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其次,可以推出特色活动和文化节等吸引游客;此外,还可以鼓励非标准住宿场所的发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最后,可以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知名度。
资深财经媒体人董晓孝表示,与之前的十一黄金周相比,今年国庆叠加中秋的“超级黄金周”在旅游消费方面国内游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成为新的热门旅行目的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一个很好的趋势。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寻迹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通过国内游可以领略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品尝各种美食小吃,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同时,国内游火爆还能拉动经济,促进消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的人日益增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起到显著的作用,促使当地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形成旅游消费的良性循环。
玩世代主理人纪晓蒙表示,毋庸置疑,中秋国庆依然是旅游出行的黄金周。数据上看,旅游收入明显恢复,主要由客单价提升为带动,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加速恢复。可以看到,随着经济复苏,国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再加上各项利好政策为居民出游“减负”,黄金周长假释放消费力只是水到渠成。
投资市场或许迫切期待报复性反弹,但消费市场的回暖更多呈现出动态变化:“特种兵”旅游、city walk等出行新概念出现,有年轻人甚至将“菜市场”“大集”当做了旅游景点。有人将其定义为“反向旅游”,指人们开始追寻更具性价比的小众景点和出行方式。不少解读认为这是一种“消费降级”的表现,但这反而可能指向一种“升级”:人们从盲从中解套,大家更追求出行的舒适度、自我感受和独特体验等消费需求和心理的变化。过去大家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追求目的地性,比如网红打卡式,而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考虑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具差异化的体验和个性化感受,享受消费的过程。
这种趋势反而给更多城市旅游以机会。正如今年淄博走红一样,挖掘本地化特质,构建并放大独特文化消费体验,跳出“网红景区模版”,或许才是城市旅游破局的机会。
多少说主理人褚少军表示,整体来说,大的热门旅游城市还是之前的热门旅游城市,并没有出现大的黑马,比如北京依然是非常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但也要看到今年有一些新的变化,那就是中西部的一些地市,同比出现了成倍的增长,这反应出旅游的新趋势,未来中西部城市很可能成为增长较为强劲的区域。但也应该看到,新晋级的旅游城市不能只是昙花一现,应该乘势而上,这对地方的旅游接待提出了新考验。
今年还有一个大的变化是家庭自驾游出行大幅增加,但是公路客运量开始降低。面对这样的数据,既能解读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的普及,旅游出行,尤其是家庭出游有了更多的选择,加之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免费,自驾车出行成为热门选择;也能解读为其他方式出行成本高,大家都囊中羞涩,自驾游就成为必然选择。但笔者更倾向于前一种解读,没必要在经济缓行或者复苏的阶段,什么数据都悲观解读。
股市是比较特殊的存在,这个很难定性其中的关联性,如果非要硬扯,很可能担心“昙花一现”,担心增长的“量”和“可持续性”。
对于地方,尤其是新晋的旅游黑马城市来说,“接得住”是最关键的,毕竟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必须是准备好了才能接得住,以及如果复盘和再次提升。目前,对于很多年轻群体来说,“逆流”,“返热门”成为趋势,他们更专注怎么旅行更舒适,而不是一定要去最热门的地方,必然就出现很多新的机会。
螺旋实验室螺旋君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疫情之后确实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报复性”消费,但有些消费没了也就真没了,再怎么刺激也回不来了。
对于股市而言,在超级黄金周之后,今年的假期已经全部结束,仅存的一点报复性消费心理也基本被消耗殆尽,可谓是利好尽出,在消费普遍降级的大环境下,今年最后三个月的旅游市场可能还真的不是那么乐观。
其实从社交媒体上的一些热搜词条,也能看出旅游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虽然出游的人数增多,但消费能力明显减弱,疫情前最热的出国游,变成了出省游,“特种兵式旅游”、“换房旅游”等降低成本支出的方式更是悄然流行,对于越来越多出游的人来说,“打卡”成为了前一目的,“消费”已经退居次席。
《钛度热评》是由钛媒体推出的热点事件观察栏目,主要邀请对不同行业发展、不同商业模式有着独到见解、深度观察的媒体人和行业从业者,通过多角度解读全面展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