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沂南竹泉水利景区位于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依托寨子水库(香山湖)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2011年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高度重视区内地下水的管理,严禁无序开采,加强环境整治,在保护中合理开发,不搞“大拆大建”,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原生态古村落风貌,科学利用山水资源,以景区搭建旅游平台,以旅游平台发展服务产业,以服务产业惠泽于民,已成为集“沂蒙特色、泉乡个性、古村景观、农家风情”,融观光、度假、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水利风景区。竹泉村的景村融合式发展是水利风景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2014年,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联合央视举办的“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活动中,竹泉村荣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9年,景区的游客量达135万次,直接旅游收入近亿元,景区内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0元左右,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小康之路。

文旅融合、绿色发展,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对地下水的管理,实时关注地下水位水质,扩大绿化面积超过千亩,有效修复当地水环境。同时,景区通过推进工程项目,对竹泉村内的水道和水岸环境进行全面修复治理,寨子水库上下游近15公里的河道焕然一新,生态绿化工作同步完成。为解决当地基础设施落后的难题,景区率先进行老村搬迁工作,由景区出资为村民建设新房,并对旧房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标准进行补偿。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新村,配套完善生活用电、自来水、路灯架设、路面硬化等民生工程,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注重文旅融合,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作为古村落,竹泉村保留了部分传统农耕文化,景区依托竹编、草编、酿酒、手纺、捏面人等传统手艺开发精巧迷人的手工制品,将民俗文化巧妙融入村落格局之中。以原生态的古村石头房院落为展厅建立了“乡村记忆博物馆”,动态展示竹编、酿酒、织布、针线、榨油、竹艺等民间工艺。景区也先后举办了“最美乡村摄影大赛”“千人露营节”“快乐暑期,山泉泼水节”“观星赏月,中秋万人游竹泉”“十一金秋采摘季”以及“竹泉村红石寨新春祈福庙会”等活动。

弘扬水文化,推广水科普,宣介与服务并重,努力做到提质增效。景区通过明确自身定位、找准目标市场,集中优势力量宣介营销,立足当地,外拓市场。成立专门的营销团队,结合文旅市场的趋势动向、客户群体的差异需求,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和营销方案,客源地市场不断扩大。景区内部不断提升完善,利用打造水文化长廊、开发水科普研学课程、打造水上参与项目等形式,弘扬水文化,推广水科普,使水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充分整合景区内外资源,以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和热门话题为宣传载体,广泛邀请各级媒体同步发声,多元化提高景区的美誉度。此外,景区管理和市场营销、质量、导游、卫生、环保、统计、投诉等规章制度健全,景区培训制度、机构、人员、经费等落实明确,并为每位正式员工建立完整详细的培训档案,鼓励员工在各类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更新发布景区动态。

始终牢记脱贫攻坚社会责任,以旅游业带动竹泉村及周边村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竹泉水利风景区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共荣共享”的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主动与贫困户对接,明确帮扶对象,带动贫困户参与,将扶贫工作逐户落实。竹泉水利风景区充分保障村民合法的土地流转收入,为本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创业就业机会,鼓励村民参与景区各项工作和旅游服务,帮助村民开办农家乐、商店、民宿等旅游服务实体,允许年老体弱,但又有一定技能的村民在景区生产传统的手工制品,以“匠人精神”提升工程精细化水平。在政府引导下,竹泉村先富带动后富,2016年初又主动与黄元村、香山村、桃峪村三个贫困村集体和125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对口帮扶,2017年顺利通过验收,全部按时实现脱贫。

产业转型扎实推进,景村融合成效显著

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辐射带动周边乡村脱贫致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竹泉水利风景区以水为纽带,以水生态的修复和水环境的改善为可持续动力,将水利风景区生态保护和开发功能与沂蒙特色、泉乡性格、古村景观和农家风情相结合,在提升景区品质的同时开拓了乡村综合性旅游的全新模式。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沂南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通过政府与景区开发企业相互配合,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造血式扶贫”,实现村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竹泉村水利风景区的成功,有效带动了周边一些山村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山水资源优势搞旅游开发。周边许多村落,都发展了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创建了一系列地方特色品牌。已带动的周边125户贫困户中,有部分家庭甚至在自己富裕之后还带动其他村民就业,自身成功创业后又为父老乡亲提供就业机会,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充分践行“景村融合”发展理念,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景区不仅通过市场化运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治理,还以乡村旅游为基本载体,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和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事业跨步跃升,形成了规划整齐、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的生态宜居村落,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景区自建成以来,空气状况和水质标准始终高于国家要求;景区内文物古迹和村落景观保持完整,新建游览设施与古村风貌风格一致;电力电信、水塔等设施选址隐蔽、外表美观;输电、通信线路全部采用地下隐蔽式,无空架线路,视觉效果良好;景区宣传标语兼顾文化性、艺术性以及环境协调性,促进寓教于游、寓学于乐。

开拓品牌宣传新模式,水利风景区新形象得到全面展现。景区积极适应时代和市场对水利风景区和乡村旅游的现实需要,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系统推介模式,在景区宣传工作上大胆创新,全方位展示了竹泉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成果。景区通过实物展览和现场表演等形式,将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镶嵌于山水村落的空间之中,使游客身临其境地感知沂蒙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宣传形式多样化和景区定位精准化不仅让游客自发成为了景区宣传员,同时提高了景区游览的参与感与满意度,不断彰显竹泉水利风景区的品牌效应。

以水润村,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经验借鉴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竹泉水利风景区以水为纽带,以水生态的修复和水环境的改善为可持续动力,将水利风景区生态保护和开发功能与沂蒙特色、泉乡性格、古村景观和农家风情相结合,在提升景区品质的同时开拓了乡村综合性旅游的全新模式,发展前景有基础,接地气,潜力大。所谓有基础,主要是水利风景区建设所依托的水利工程和水域、水体等资源比较丰富。所谓接地气,即群众需要扩大生活空间,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幸福指数。所谓有潜力,即水利风景区既可以融入全域性旅游大平台,又可以逐步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布局。景区不仅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而且满足景区和乡村长远发展需求,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关键任务。竹泉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立足水利基础设施,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坚持遵循乡村发展的规律,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让一个历史上长期贫困的小山村嬗变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进而推动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很好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竹泉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成效,充分证明水利风景区建设可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弘扬水文化,能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并且拥有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为水利风景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