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已经结局,周博文的父亲周美仁,担起了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吴家俊的妈妈董碧华,放弃了自己的执念,支持儿子吴家俊对动漫的梦想;田雯雯与父母和解,重新了有了家的感觉;潘小宣在父亲厂子打工的经历,让他找到了读书的意义;而山区孩子高铭宇,分数对他来说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和人生,相信他一定行。但是,剧中呈现出来的现实问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如何让孩子更加独立自信等等,都值得思考。
一、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选择,遇事商量着办。《大考》中,董碧华曾经对儿子吴家俊有着强大的控制力,要求吴家俊听从她的安排,放弃艺考梦想,全力冲刺综合类大学。最后无奈地放弃了执念,支持儿子吴家俊对动漫的梦想。吴家俊放下了心中的负担,成绩大幅提高。
《底线》中的唐啸云弑母案,就是母亲对儿子全方位的控制,造成人伦惨案的发生。孩子有梦想,而且为了这个梦想在努力,做父母的应该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全力去支持孩子的梦想,而不是去扼杀孩子的梦想。就算这个梦想很不靠谱,也得尊重孩子,好好商量,合理引导,不能硬着来。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逆反,你越是反对,他就越是要做,甚至离家出走,或者冷漠以对。
二、孩子是需要陪伴的,这是给再多的钱都难以弥补的。《大考》中,田雯雯的父母,就是缺席了田雯雯成长时期的陪伴,让田雯雯留下了心结。就如田雯雯质问其母亲:“我这个独,是独立的独,也是孤独的独。”
田雯雯是《大考》中,最让人怜惜的人物,自小就跟着奶奶生活,所有事情都自己处理。奶奶离世后,孤自一人,独立生活。看着自己的父母有了二胎,失落感自然会有。凭什么她就要独立,凭什么她享受不到父母的陪伴关爱呢?这对于二胎的父母来说,其实值得好好思考。不能有了小的,就忘了大的,都是孩子,都是需要陪伴关爱的。
三、优秀学生的背后,都是你看不到的努力和自律。《大考》中,周博文是公认的学霸,但是学霸的成绩不是随便而来的,每天凌晨五点起来刷题,大年三十还在刷题。即便没有老师的监督,周博文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专注于学习,这才是他学霸的缘由。
没有无缘无故的好成绩,天才毕竟只有极少数,学霸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拉开成绩的距离,就是别人在坚持,而你在懈怠。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当日复一日地坚持成了习惯,静待花开。
四、懂得感恩,这比分数还要重要。《大考》中,高铭宇家境困难,在村里的乡亲们帮助下,才能读上书。而他始终念着这份情,想着努力考上好大学来回报大家。田雯雯曾受过一中校长王本中老婆小芸阿姨的救助,知道王本中的女儿王倩要去支援武汉,特意赶去送别。田雯雯还建立了蓝光群,让当年被救助的黄疸婴儿记得小芸阿姨,将助人为乐的精神传递下去。知恩图报,以善良处事,终究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五、父母的心态要端正,别给自己找别扭。很多父母,总以“我是为你好”作为理由,要求孩子这个、那个,甚至作出过激的行为,造成家庭矛盾不断。其实,不要把孩子当做父母的替代品,把孩子当做平凡人,你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大考》中,周博文的父母,无为而治,于是有了周博文这样的学霸。而董碧华对儿子吴家俊的强制,让吴家俊躲到奶奶家去,不回家了。父母的期望值降低一点,心态摆正了,自然家庭和睦。
六、读书,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大考》中,潘小宣在他父亲厂子里实习,因为没有知识储备,于是弄坏了机器,这让他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山区学生高铭宇,靠着乡亲们的帮助,才能读上书。也唯有读书,才能改变他的人生和命运。
如果你没有父母可拼,综合素质又没法跟人拼,除了拼分数,你还能拼什么?高考不去拼,什么时候再去拼?
孩子的高考,是家庭的大事,是人生的大事。整个家庭成员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好情绪,共同面对。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一定是最强的后盾,是完全可以依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