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共富进行时|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先行示范领域最佳实践(第二批)
杭州市:创新推动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杭州市盘活闲散资源、加强设施供给、优化资源配置,以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的“关键小事”,撬动全民健康的“头等要事”,2022年新建成以“三大球”“三小球”和门球为重点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2243片,78.9万平方米,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系统考虑整体设计。强化工作统筹,将项目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闲置空间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同步推进,避免重复建设,提升工作质效。创新突破因地制宜。针对存量改造项目推出“豁免审批”改革,减免报批环节,极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针对“异形空间” “微小空间”,制定非标准场地建设技术规范,打通用地制约“堵点”;安装智能灯光、门禁、流量探头等装备,创新运维管理。智治融合精准服务。强化数字赋能,整合嵌入式场地设施与亚运场馆数据资源,纳入 “亚运场馆在线”服务平台,为群众打造一屏全览的数字健身地图,并分级分类提供精准有效的预约、办理等服务,实现一屏感知、一键互联、一步智达。
宁波市:创新“优享医护”模式,打通居家优质医疗护理“最后一公里”
宁波市创新“优享医护”模式,完善医护服务价格、质量、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方面规范标准,把医院专业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处理服务需求,打造“互联网+护理服务”宁波样板。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实现资源均衡配置。科学开展护理需求评估,统筹安排护士空闲时间资源,打通居家患者需求和护士资源的对接通道,打破医疗机构服务范围的地域限制,盘活区域医疗资源,省却患者奔波之苦,在家享受专业的医疗护理。高频项目医保支付,降低群众医疗支出。将PICC置管护理、导尿管护理、鼻胃管护理等3个群众需求较高的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集成医保部门和云医院平台的结算功能,对符合医保规定的相关费用实现直接结算,实现“群众手机下单,护士上门服务,医保直接报销”。核心流程三重闭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群众从多途径下单获取服务,到护士为其服务完成,双方互评,形成需求闭环。护士从接单,到按约定时间上门,并完成耗材、医废处理等,形成服务闭环。管理部门从医疗机构服务资源配置,费用结算,最后将数据上传至省监管平台,形成管理闭环。
温州市:创新实施“明眸”工程,让百万孩子拥有光明未来
温州市按照“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要求,全面实施“明眸”工程,积极打造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优享服务共富样板。全方位改善视觉环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聚焦校园学生用眼主场景,相继投入2.77亿元完成全市域全覆盖的教室灯光照明改造、手摇式课桌椅和教室交互多媒体配置;严格落实 “双减” 政策要求,将视力保护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市域开展视力普查。加大校园眼健康专业人员培养和近视防控设施投入力度,为全市所有中小学配置网络化近视检测设备,建立“每个儿童人人享有”的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全过程强化管理闭环。开发全国首个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平台并上线“浙里办”,实现了市、县、校三级管理模式,形成“普查-分析-预警-干预”环环相扣的闭环管理机制。全社会参与近视防控。组建温州市近视防控工作指导中心和专家委员会,率先开展近视防控标准化探索,组建“护眼妈妈团”开展进村进社公益活动,引导社会、家长树立正确育人导向。
杭州上城区:“幸福邻里坊”打造社区共富综合体
杭州上城区创设“1138+X”核心体系,通过“集成硬件”+“治理软件”,因地制宜推进“集聚式”“分散式”“嵌入式”三类形态的“幸福邻里坊”,有效破解老小区资源瓶颈制约、新小区服务共享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努力让不同年龄、各类群体都能享受到有质量、有温度的服务。“1”坚持党建统领“一个核心”。“1”构建标识标牌、管理运行、服务评价、数字智治等“一套建设体系”。“3”推进“邻里空间一厅共享、服务事项一岗受理、协商自治一坊议事”三项基础功能。“8”落地托育、颐养、健身、康复等八大服务场景。推动“X”项特色服务。以辐射1公里半径、10-15分钟可达为基准,打造“十分优享”公共服务圈层体系,实现组织体系一网协同、空间阵地一体贯通、居民高频需求一站可享。
宁波镇海区:创新众筹互助养老模式,构建居家养老生态圈
宁波镇海区以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试点,依托项目化运作、众筹互助等理念,创新“时间银行”“爱心车轮食堂”“老年学堂”“共学互助”等运行方式,有效集聚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养老服务,实现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居家养老生态圈。打造规范化服务流程。“线上+线下”全覆盖征集需求及意见,科学精准开展服务,老年助餐服务等项目满意率超97%;开展项目全过程监督,让居民“参与-跟踪-监督-评价”项目实施;组织第三方专家进行项目评估,针对性改进服务。实行开放式众筹模式。通过公益创投、慈善冠名基金等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通过课题合作形式强化养老服务专业力量支撑,依托“公建民营”模式鼓励社区社会组织、能人工作室以及各类志愿者团队承接老年教育、照护等服务项目。建立复合式扶持机制。实行“微民生大服务”优质项目分档补助,年补助资金近60万元;创新“时间银行”模式,持续开展为老服务先进评选活动,引导低龄老人和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实现辖区8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至少与1名志愿者结对。
湖州南浔区:率先探索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构建普惠优质托幼服务体系
湖州南浔区为全面回应群众对优质普惠托育机构的期盼,率先探索公办幼儿园 “托幼一体化”办园机制,实现公办幼儿园托幼服务全覆盖,建成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一体化规划布局,高标准保障。全域统筹,实现优质园学位扩容,将 “托幼一体化”办园纳入区委“5912”工作体系;“一园一案”,全区点位整体打造,结合公办幼儿园规模及 2—3岁段婴幼儿数量排摸情况,制定“一园一案”改造方案;师资保障,保教队伍配齐建强,各托班均按1:5的标准配备保教人员,确保均持有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和育婴师证。一体化课程研发,高标准建设。区级统领研发基础课程,幼儿园自主开发特色课程,形成亲子身心健康教育、隔代教养指导等特色课程;建立教师培训体系,实施托班教师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一体化平台搭建,高效率集成。打造“托幼一体化”数字平台,创建南浔区新型城乡教育共同体研训平台,架构“水晶托育数字赋能”板块;构建三级联动网络,构建 “镇公办幼儿园-托育中心早教机构托育点-社区(街道)科学育儿站”的三级联动网络,建立家校共育机制。
嘉兴海盐县:以“数智国医”为抓手,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圈
海盐县全面推进中医智能化建设,以“数智国医”数字化应用为抓手,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圈,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中医基层化,应用智能化,服务一体化”的改革发展之路。中医资源全民共享。构建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县镇村中医药服务一体化同标管理全覆盖;建立县中医药服务共享中心和消化病、肿瘤病等专病诊疗中心,通过数字化实现中医药优质资源“逐级下沉”;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中医在线复诊、中药代煎、免费物流配送到家等便捷服务。中医服务全程规范。首创县域“共享中药房”,全域600味中药饮片同质管理、快速周转,药品质量有保证;运用“智能云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让低年资中医生尤其是“西学中”医生,为患者开出高质量的处方;建立“审方云平台”,执行三级审方和每月处方点评,中药处方合格率有保障。中医治理全线升级。首发中医药县域大数据,精准掌握县域不同区域、季节、病症等内在规律,为慢病防治、疫情防控等提供数据支撑;挖掘地方特色中医资源,借助智能平台开展名中医带徒、临症学习,创新中医传承方式,不断壮大基层中医师队伍。
绍兴诸暨市:创新爱心食堂长效体系,探索文明共富新路径
诸暨市创设爱心食堂文明实践点,围绕机制体制、筹资渠道、服务场景三个方面,创新“五位一体”“五个一点”“五福共享”长效运行体系,着力打造文明共富的“诸暨样板”。构建 “五位一体”顶层架构。市级出台各类文件规范,确立爱心食堂建设 “四梁八柱”,各村社按照“l+N”一体设计建设中央厨房和助餐点,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就餐服务圈”;制定 “管理团队、三本账本、三个公开”运营体系,压实线上平台监控、线下跟踪整改监管链条,落实场所险、志愿意外险、餐饮许可证等 “两险一证”,守住安全底线。畅通“五个一点”筹资渠道。个人按照年龄实施梯次收费,市级统筹民政居家养老专项经费,给予食堂一次性建设和运营奖补经费;以村级关爱基金为兜底保障,集成文明实践爱心资源、公益力量,为食堂节支赋能;鼓励食堂通过社会化经营激发自我造血能力。创新 “五福共享”服务场景。打造 “一站式”养老综合体,增设医疗室、休闲室等多功能场所;贯通市镇村三级志愿力量,开展理论宣讲、健康义诊等 “专家式” 送福和便民服务、集体生日等 “走亲式”送福,爱心食堂成为富有 “人情味”“温暖感”的共同空间。
舟山普陀区:打造“健康方舟”, 打通海岛健康服务“最后一海里”
舟山普陀区结合辖区海岛众多的地域实际,创新启动“健康方舟”行动,通过医疗服务船开展岛际巡航为海岛群众持续提供健康服务,加快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巡回诊疗,破解 “看病难”。以“健康方舟”为平台,组建由浙大邵逸夫医院、普陀医院等省、市、区专家共同参与的医疗团队,每月开展2次海岛健康服务,对常住悬水小岛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实施免费服药政策,提供“送药上山进岛” 服务,实现就医配药不出岛。救治有方,破解 “急救难”。成立全-专融合型慢病健康管理团队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立慢病管理云平台,对慢病患者实行动态预测、实时预警;建立海岛医疗包船应急联动机制,利用“5G+AR”等高科技设备,有效解决海岛特殊气候条件危急重病人就地抢救难问题。多跨协同,破解 “管理难”。在浙里办App上架 “健康方舟” 应用,横向贯通民政、卫健等多部门、多层级数据,纵向贯穿区级医院专家、卫生院全科医生团队等多人群,形成海岛居民个人标签和健康画像体系,提供数字家医等全流程服务,实现海岛医疗服务闭环管理。
台州天台县:打造“乡村名校”,走实教育共富新路径
天台县始终围绕办好乡村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率先启动乡村教育创新改革,实施名校引领、投入翻番、数字赋能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穷县办富教育、小县办大教育、山区县办名教育”的发展新路。搭建“四梁八柱”支撑体系。制定《教育提质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乡村教育发展四大体系,谋划实施总投资31亿元的教育项目,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水平。创新“优教共享”发展模式。多部门联合推进 “名校嫁接、强校帮扶、老校领衔”办学模式,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科院和高校专家蹲点指导,快速提升新校弱校发展水平;与浙师大、学军小学等名校联合办学,全县43所乡村学校全部与城区学校组建“教共体” ,其中石梁学校的城乡教共体模式,被誉为“全国首创的天台模式”。打造“数字融通”应用场景。打造全国首个“基于‘双减’背景下乡村名校劳动课堂” 应用场景,横跨15个部门,贯通6个层级,链接26家基地,形成6项闭环,实现教育内容、优质师资、教学场地“三共享”,“劳动课堂”已入选省教育厅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浙里办”注册用户8.9万个,日均活跃度超4000人次。
台州三门县:打造全域虚拟养老院,打造“浙里康养”山区县实践样板
三门县突破传统养老时空局限,撬动各界优质资源,全域打造“虚拟养老院”,老年人不出户、不出村便可享受便捷、优质、安全的养老服务,打造了“浙里康养”山区县实践样板。建设全场景“虚拟床位”。依托数字化手段设立 “虚拟床位”,增加养老床位覆盖面,前端开展适老化改造,中端提供数字化服务,后端开展立体化监管。打造一站式点单模式。全面整合线下分散的资源,依托康养联合体就近链接医疗资源,依托邻里网格力量梳理54项具体上门服务事项,实现康复、养老、医疗资源优质共享。坚持专业化就近化原则。依托三门技师学院,专业化培养一批护理人才;改革赋能一批基层卫生人才,发挥基层责任医生等医护人员力量;邻里发动一批互助力量,建立“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机制。政企社全方位协同。通过政府补一点、个人贴一点、儿女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等 “四个一点”模式筹措资金,动员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以购买服务、定向捐赠、“微心愿” 等方式参与。
丽水缙云县:打造“缙情帮”医保防贫,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