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3日电 (陶拴科 陈双)新疆西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是中国马匹存量最多、质量最优、知名度最高的县,被称为中国“天马之乡”。
截至2022年底,昭苏县马匹存栏达到12.15万匹,马产业直接产值达到8.24亿元。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当地民众因“马”致富呢?带着这个话题,中新网记者近日走进昭苏县,一探究竟。
天马盛会成就马产业多元发展
历史上,乌孙之地就包括现昭苏。据《汉书·乌孙传》记载:"天马来兮从西极,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乌孙养马已具备较大规模。昭苏县正是承袭了这一传统,通过发展现代马产业,为乡村振兴、农牧民增收、体育和文旅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近年来,昭苏县积极推动马产业转型升级,在马匹繁育和改良上不断迭代升级,建立了马良种繁育体系,将本土伊犁马向竞技性赛马转型,并培育出速度型、速步型、温血型等新类型的马匹,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这种转型升级,马产业不断壮大,伊犁马的品质和数量逐年提高。
昭苏县在马产业的发展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技术公司入驻,并推动马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多元化发展。目前,昭苏县已经拥有马种畜场2个,伊犁马核心群3200匹,涉牧企业4家,饲草料加工企业7家。通过这些努力,昭苏县逐渐形成了“落地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联动一个集群、辐射一个区域、致富一方百姓”的现代经济联动体系,马产业的蕴藏资源也得到了延伸开发。
“天马之乡”如何实现“马”上致富
根据新疆发布的现代马产业发展规划,到2030年,新疆马产业全产业链的产值将达到220亿元以上。这显示出马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随着养马农户不断增加,马的存栏数上升,马品质也得到提升。近年来,昭苏县相继建成了全国马术俱乐部、马业协会和马术协会等,各种与马相关的赛事也越来越多。同时,昭苏县还建立了马术训练基地,聘请专业马术教练进行系统的马术训练。训练有素的马可以用于教学,这不仅提高了马的价格,还能将马销往其他省区,打开了更大的市场。
马产业的深加工和推广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昭苏县利用本地的马资源,发展了马肉加工、马油提取、马尿制品等多个领域。马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阔的需求。昭苏县的马肉加工企业通过加工、包装和销售,将马肉制品打造成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除此之外,昭苏县还利用孕马尿积极开发药品、生物制药以及高端化妆品等,进一步提升马产业的价值和综合效益。
在马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昭苏县注重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他们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共同开展马产业的科研创新工作,致力于改良马种、提高马匹品质、提升马产品的附加值。
当前,昭苏县的马产业逐渐形成了产业链的完整闭环,从马匹繁育、马产品加工到市场销售,每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企业和农牧民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合作社、合作经营等形式,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近年来,昭苏县在推进马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中,持续依托“天马”品牌优势,不断延伸马产业链,加快马匹品种改良工作步伐,提升伊犁马品质,为农牧民致富增收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随着品种改良工作的不断深入,昭苏县各乡镇马匹养殖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昭苏县夏特乡玛热勒特村马匹养殖户养别克江·阿曼先后优质种公马,对本地土马进行品种改良,改良后的马匹售价有了大幅提高。
昭苏县伊犁马研究繁育中心副主任叶斯哈提·提安说:“伊犁马研究繁育中心通过引进良种、杂交改良等方式,加快本土马的品种改良进程,给养殖户推广和提供科学配种、养殖技术指导,促进老百姓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增收致富。”
马产业“+”旅游融合新业态
拓展旅游新业态,昭苏县积极利用天马之乡的美誉,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昭苏县致力于打造旅游发展新业态和新高地。通过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如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和民俗特色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
2019年起,昭苏县在特克斯河上游的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了令人惊叹的“天马浴河”表演项目,推动当地马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展现“天马之乡”的独特魅力。
“天马浴河”是一场富有震撼力的视觉盛宴,赶马人策马扬鞭,将一匹匹骏马赶入河中奔跑,河中奔跑的骏马溅起浪花,震撼而美妙。这种新场景、新业态为当地旅游注入了新活力。
7月16日,昭苏县举办中国新疆第31届天马国际旅游节,在昭苏县国家湿地公园举行“天马浴河”表演项目。陶拴科摄
“‘天马浴河’每场观看游客大约1300人,现在每天举办4场。”新疆昭苏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哈丽娜·哈帕尔说,近年来,昭苏县依托丰富的草原和伊犁马资源,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新业态,搭建新场景,不断提升游客消费体验,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据了解,昭苏县的旅游业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推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了当地居民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福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