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开始,做好每一个细节,完善那些别人还没觉察的事儿,这是刘东伟创业25年来,一直坚持的做事方式。25年前,刘东伟在吉林省敦化市最大的农贸市场里,有一个一平米大的凉菜摊。那时,他身上的钱只够付凉菜摊儿的租金,想学技术,刘东伟没有钱。
去沈阳、上长春,刘东伟没事儿就跑去农贸市场溜达。大城市流行什么熟食,拌菜时都配了什么料……靠着一股细致劲儿刘东伟反复观察、偷学。每次考察回来后,他总能在敦化的熟食市场上带起一阵风潮。每一段时间就推出一款新品,而且做啥啥火,不早点来排队,根本就买不上。
挣到钱的刘东伟,天天都到银行里去存钱、买理财。可这样的日子,在2005年停止了。
1.改变路线
2005年,刘东伟嗅到一个新商机。他发现,来店里买熟食的客人,都会在市场里顺便买点儿酱菜。而他手里刚好有一张祖传的酱菜配方。
2005年秋天,刘东伟按照配方先生产了4000斤酱菜搭配熟食销售,很快就销售一空,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刘东伟当即投入70多万元开起了酱菜工厂,但生产刚开始,他就遇到了难题。
生产高峰期时,一天要腌制2万斤黄瓜,可即便是熟练工,一天也只能切500多斤。按照这样的速度,至少需要40名工人满负荷才能达到供应量。用人成本太高,刘东伟根本承受不了,能不能有一个自动的切黄瓜工具呢?
刘东伟的“细致”劲儿上来了,他研究出一个解决办法。这是一个不锈钢圆桶,顶端是刀片,把黄瓜塞进去,再从另一段拽出来,黄瓜条就切好了。可光切好还不够,刘东伟还考虑到黄瓜的粗细不一,又给工具做了分类,有六瓣和四瓣之分。用了这个工具,一个员工一天能切两千多斤黄瓜条,比以前的工作效率翻了4倍多。这样一来,刘东伟的工厂只需10名工人,就可以顺利完成工作。
注重细节,让刘东伟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效率。2006年底,刘东伟的酱菜出厂了。他挑选得都是粗细均匀的黄瓜条做原料,用这种黄瓜做出的酱菜,水分少,口感脆,但缺点就是成本高,是市面上咸菜的4倍左右。大多经销商嫌贵不愿意要,只能靠多年积累的老客户照顾生意。
几次三番推销受挫后,刘东伟换了路线。他要去一个到处都是咸菜的地方销售酱菜。延吉市是朝鲜族聚集地,市场上随处可见辣白菜销售点。跑到这里来卖咸菜,不是竞争更大吗?
刘东伟做了市场调查,延吉市每年咸菜的需求量有上千万吨,大多商家销售的都是辣白菜,散装酱菜品牌几乎没有,他想抓住这个市场空白。刘东伟坚信,在辣白菜扎堆儿的延吉市卖不一样的酱菜肯定能开辟市场。
2007年,刘东伟在延吉市各个市场布点,还专门找辣白菜柜台旁边销售酱菜。在他眼里,来买辣白菜的客人,对咸菜有着天然需求,他想借着辣白菜来吸引这类人群买酱菜。
几个月后,市场给出了结果。正如他猜想的那样,来买辣白菜的客人,总会被不多见的酱菜吸引。刘东伟靠着打产品差异化,成功在延吉市场站稳了脚。不仅如此,刘东伟还在坐火车时发现,泡面、咸菜、火腿肠是几乎每个旅客都会买的固定搭配,吃火车餐的旅客也喜欢买包咸菜就着吃。
2011年,刘东伟联系到铁路餐饮销售公司,让他的酱菜实现了在列车上销售,这一流动广告让销量大幅度提高。接下来的5年,刘东伟不断投入扩建酱菜厂,2014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细致入微的观察,让刘东伟把一元钱一袋的酱菜,做成了上百万元的大生意。
2.精益求精
在东北,煎饼是老百姓餐桌上缺不了的主食,一张只要五角钱,市场上处处能看到煎饼摊儿。2014年,刘东伟又从煎饼里发现了门道,当时这种传统的主食还没有品牌,刘东伟就想让煎饼包装化、品牌化。
而他下手的第一步,还是抓细节。平时吃煎饼,累牙、累腮帮子,吃的时候还得使劲拽。摊煎饼那就更累了,面皮太薄稍稍一碰就是个大洞,要完整地揭起来简直是个技术活儿,力道很难掌握。就算是完整揭起来了,煎饼还会因为太薄,不到十秒钟就整个儿变酥,稍微一碰就成了碎块。怎么办呢?
刘东伟想先从煎饼的厚度上下功夫。他带着工人不断调整机器,摊了上千张煎饼,最终把每张煎饼的厚度制定在0.2-0.3毫米之间。因为只有这个厚度的煎饼,才能做到吃起来又软又有弹性。
薄,还不足以让刘东伟满足,他还要在煎饼的味道上做文章。
在一间恒温发酵室里(室内的温度是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的最佳发酵温度),煎饼经过经过发酵后,不用放糖,吃起来就是甜的。刘东伟打造出了差异化的产品。
把握煎饼厚度;严格的粮食配比;恒温的发酵室;统一的发酵状态;鏊子下的火必须是散热均匀的环状火;鳌子的温度要保持在220度左右;煎饼在鳌子上的时间是25-30秒。刘东伟在这一张小小的煎饼上,把自己的“细致”发挥到了极致。
2015年,刘东伟设计包装上架销售,还联系了几家酒店合作,得到不少好评。
3.深耕品牌
客户的肯定让刘东伟充满了信心。可2017年发生的一件事儿,给了他巨大的打击。
李红伟,是延边地区数一数二的糕点生产厂创办人。2016年,她的韩国客户委托她找一家煎饼供应商,产品要出口韩国。误打误撞中,她找到了刘东伟。
对刘东伟来说,要是能搭上这艘大船,煎饼的品牌会有一个提升。他带着李红伟品尝产品,参观车间,详细地介绍了厂里的一系列标准。刘东伟做事是个死抠细节的人,可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这回能输在一个小细节上。
摊煎饼有哈气,冬天和夏天一交叉,墙上就很容易长霉斑。虽然与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但空气被污染了,产品就无法出口。
要想产品达到出口标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刚建好才一年多的车间全部拆掉,重建药厂级别的净化车间。这意味着一年前刚刚投入的100多万元全部浪费不说,还要再投入120万元。
可刘东伟依然心动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改进车间,产品就走不出敦化,更赚不到钱。
2017年底,刘东伟投资120万元,建成了药厂级别的净化车间。车间建成后,他专门去延吉再次请李红伟带着韩国客户来厂里参观。这一次他们达成了合作。
产品能够出口,成为品质过硬的一个标志。从这次合作开始,陆续有不少客户主动找上门来,其中不乏大型的糕点厂商寻找刘东伟做代加工,他的产品也进驻到吉林省知名大型连锁超市。2018年,刘东伟卖酱菜和煎饼的总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因为注重细节,刘东伟屡次从细微处抓住商机,把小生意做成了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