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致富经是真的假的_中央致富频道_致富经中央

广西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资料图片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翠绿的梯田从山脚盘绕而上,连绵成片,好像一级级通达云端的天梯。山谷中、山腰上,黛青色的吊脚楼古朴雅致,与山水田园融为一体。宛若人间仙境的美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彻底改变了当地村民们的命运。

在广西,“桂北山水田园风光”等乡村旅游品牌,拓展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乡村旅游正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着“旅游致富”的传奇。

大寨村“拔穷根”

大寨村地处桂北山区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带,境内山体陡峭,地势险峻,偏僻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小山村的村民们一度在贫困线上挣扎——种田是唯一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3年,在政府引导下,大寨村与旅游公司共同开发梯田景区,村民们的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脊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潘保玉说:“目前,村民们负责种好水稻、维护梯田景观,旅游公司及索道公司分别将每年门票收入的7%返还给村里,村委就拿这笔钱给村民们‘分红’。”

此外,当地群众自发成立“大寨村农业生态旅游协会”等合作组织,通过为游客提供向导背包服务,出售民族工艺品、土特产品以及创办农家旅馆和餐饮店等途径增加收入。

乡村旅游成为扶贫“主力军”。据统计,2015年,大寨村游客接待量突破46万人次,旅游公司和索道公司共返还397万元给村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约7800元,彻底拔掉了穷根。

“旅游扶贫”鼓起“钱袋子”

不仅是大寨村,广西许多贫困地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全区积极推进的扶贫模式。

“过去,我们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由农户散户经营,单打独斗,做不大规模,做不强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主任蒋家柏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年乡村旅游发展,广西总结出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政府引导模式、景区帮扶模式、亦农亦旅模式、异地安置模式、城企相助模式等,引导和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

旅游扶贫,关键在于立足当地资源特色,拓宽群众创业就业途径。

2013年起,广西开展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等系列乡村建设活动,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环境。以此为契机,各地市立足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创建了一批特色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生态旅游示范区、星级乡村旅游区与农家乐、渔家乐等,引导和扶持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

位于中越边境的大新县明仕村,倾力打造了“明仕农家乐”一条街。政府引导村民们大力发展珍珠鸭、明仕无公害香米、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并且引导农户开办了50家农家乐超市,旅游扶贫经济效益逐渐突显。2015年,全村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计8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约8500元。

“特别是旅游黄金周,几十公里一路的农家乐全部客满,甚至供不应求。很多群众体会了‘炒菜炒到脚发抖、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广西崇左市委常委、大新县委书记赵丽告诉记者,“以乡村旅游为主业的农户,年收入多的有二三十万元,少的也有三万元。”

乡村旅游前景看好

开发旅游,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钱从哪里来?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甘霖介绍,近3年来,广西全区安排3亿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乡村旅游区和旅游点的发展,光是2015年就安排了1.75亿元,支持上林、三江、巴马等25个贫困县38个旅游项目的建设。

此外,广西整合部门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各项建设。

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约4.3亿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先后投入近7000万元实施旅游扶贫试点项目,旅游扶贫项目试点县从2012年的2个扩大到2015年的16个。各市、县政府相应加大了财政资金投入的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开发扶贫。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投资快速增长,旅游环境明显改善,高星级、高品质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涌现,不少贫困县的县城风貌也大为改善。与此同时,一些贫困群众走出承包地,走进农业园区,走出乡村,走进景区和酒店,转变为产业工人,收入大幅提高,摘掉了穷帽子。

目前,广西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多样,涵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据测算,全区共有1000多个乡村旅游区(点)、3500多家农家乐,从事乡村旅游的就业人数约100万人。

“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开发乡村智慧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与生态休闲产业电子商务,实施‘美丽乡村行’市场推广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桂北山水田园风光’等乡村旅游品牌,提高和扩大广西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甘霖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