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以下来瞧瞧未来粮食的十大发展趋势。

未来粮食的发展趋势

其一,中国粮业将以新发展观为指导走向产区集中化。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步提高的条件下,我国将继续实施合理调整农业和粮食结构的战略举措。中国粮业遵循比较效益规律将进一步向主产区□主要是中部□集中,包括向国家级主产区和各地区域级主产区集中,形成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粮食主产区将成为中国农业粮食结构调整的稳定器,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其二,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购销将走向全面市场化。统一性和开放性是市场体系的本质要求。包括粮食现货与期货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货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期市品种将增多并朝系列化方向发展。期货市场引导生产、规避风险的作用将更充分发挥。整个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发挥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作用。

其三,中国粮食的产业链将由分割走向有机结合的产供销一体化。越来越多的粮食企业将与“订单生产”相结合,实现“产供销”各产业链相连接的产业化经营,将成为越来越广泛被采用的组织经营形式。而且还要意识到,各地还将会把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富民强县的途径。

其四,中国粮食及制品消费日益走向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和方便化。“民以食为天”、“食以养为先”。适应粮食消费新趋势,“绿色粮食”生产、“绿色粮食”消费、“绿色粮食”市场等三绿浪潮将日益高涨。所以,农产品“绿色化”也是一个重要走向。

其五,中国粮食企业将逐步走向多元化、主体化。作为粮食经济有活力细胞的粮食企业将走向多成分、多元化。粮食购销企业将在产权改革中整合、减少,并按经济区划设置,成为“精简轻装”、参股或控股企业。包括个体、私营粮商在内的各类粮食企业将转制为以股份制为主的形式,并成为整个粮食行业的主体。

其六,粮食及制品的市场竞争将走向高级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由国内局部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全方位竞争,将由单纯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向“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将由直接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同时创造新市场的竞争。品牌和质量、服务和创新等因素都成为无形资产,是扩大市场份额、征服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

其七,中国粮业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日益走向商务电子化。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改变了整个流通业□包括粮业□的运作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最短时间、近乎零空间、最高效率、最有效抵御灾害□如抗非典型肺炎□、最低成本的交易。优越的现代交易方式将促使粮业越来越向电子化商务发展。

其八,中国粮业在现代化大流通潮流中日益走向物流配送专业化。实现粮食物流专业化、科学化是一项大系统工程。其基本理念是把粮食物流组织当作一种资源,通过科学配置和组合使这种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即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方式、最优的服务实现粮食实物的合理移动,取得效益最大化。当今,物流配送已成为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产业,成为把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配送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整合统一为相互链接的、完整的系统,成为提高效益、增加利润的重要来源。其九,粮食行业协会组织将进一步走向自律化和全社会化。经济领域多种形式的民间协会组织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行行业业比比皆是。协会组织是一种自主、自律的民间社团组织,对于密切行业内的关系,加强企业间信息、成果和经验交流,协调经济矛盾和摩擦,架起企业进入市场桥梁,以及加强行业规范和秩序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扩大企业自主权”和企业改制以股份化为主要实现形式,粮食行业协会将越来越成为自主化、自律化、全社会化的民间组织,其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

其十,中国粮业在WTO框架下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积极利用、开拓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并促进日益深入地相互融合是一项建设性大举措。鉴于中国人多地少受资源约束,所以在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的前提下,国家适当增加一些像粮食等资源密集型产品是有利的。这等于增加进口土地、水源和能源等我国稀缺的资源,把中国的粮食安全置于更广阔的资源配置基础上。与此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国粮食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办农场。如此,两种粮食资源配置和两个市场结合会进一步交织化。有关粮食的行业资讯信息请查看中国报告大厅的中国粮食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