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2023年小学语文一组课堂教学讲赛总结

泾川县窑店镇中心小学 杨秋娟

暑去寒来,校园处处景色美;斗转星移,讲赛年年喜事多。为期三天的泾川县2023年小学语文一组课堂教学讲赛活动10月25日在泾川县东街小学落下了帷幕。这次教学活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落实‘双减’,关注新课标,打造‘三思’课堂”为目标,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为参赛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平台。我既是观课者,又是学习者,课堂上的循循善诱、精彩瞬间,评课议课时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历历在目,本次活动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谨代表评委组,对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以及活动中呈现的亮点、需要探讨的问题、今后改进措施四个方面做简要总结,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优质网课分享经验_网络课程分享_网课经验交流

一、基本情况

此次参赛的17位教师,男教师4人,平均年龄33岁。每一位教师都是各学校经过课堂讲赛初赛活动推选上来的优秀教师,为我们奉上了17节异彩纷呈、特色鲜明的优质语文课。这些课可谓是堂堂出彩,亮点频频,基本体现了各学校“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也反映了我县“三思”课堂的构建现状。

担任本次讲赛活动的三位评委也是来自城乡三所小学的教学骨干,评委组成员能够提前到场,观课议课,评赛期间没有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全程参加讲赛活动的安排会和听课、评课、议课等环节,并依据泾川县教育局制定的“泾川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泾川县中小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泾川县中小学教学反思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以参赛选手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作为评判的唯一依据,坚持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现场打分、亮分、公布分数,参赛选手当场签字,当天公示成绩,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没有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发生,确保了比赛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承办学校泾川县东街小学,统筹安排、服务周到,为讲赛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力和物力保障。

在说课、评课议课环节中,各位参赛老师态度谦虚、聆听认真。评委老师本着帮助参赛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持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的目的,充分肯定教学亮点,开诚布公的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着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场气氛和谐、融洽,交流充分,既总结了经验、又形成了共识,升华了活动主题。

网络课程分享_优质网课分享经验_网课经验交流

二、大赛亮点

1.“三思”课堂理念贯彻落实成效显著

“双减”背景下,县局倡导的“三思”课堂教学理念得到了有力的贯彻,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参赛课堂中都有所体现。每位教者都具有大单元语文教学观,备课时能瞻前顾后,既关联、落实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又拓展延升与课文相关的各类信息元素、阅读文本。课后作业坚持基础性作业与拓展作业相结合的分层导向。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动脑思考,思维火花被一次次点燃,学生的语文思想在课堂上发生了变化,参赛教师们都行走在向全县推广践行的“三思”好课堂的道路上前进。如泾川县第三小学宋继红、王海燕、陈英妮,中街小学袁文娟、薛丽霞,丰台镇中心小学陶宝宝老师的课堂教学游刃有余、行云流水;设计独具匠心、环节删繁就简、目标达成高效。教学语言凝炼、优美、自然,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课堂上关注学生感受和处境,给学生留足留够发挥优势的余地。师生、生生互动密切,形成新知识和新问题。符合“三思”课堂模式和要求,代表了我县落实“双减”以来“新颖、简约、高效”的课堂建设。

2.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特色鲜明

第三小学宋继红老师注重一个“美”字,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般地启发引导、巧妙点拨学生,点拨和启发都给人一种美的吸引,以问题为情景,设疑重点处、点拨关键处、敲打易错处,使学生美美的享受了一堂语文大餐。第三小学王海燕老师追求一个“效”字,整节课坚持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原则,激情澎湃、活力四射,课堂洋溢着一种快乐而紧凑的氛围。中街小学温秀琴、高平镇中心小学学区何丽丽、荔堡镇学区刘玲玲、老师讲求一个“实”字,基础训练扎实,朗读指导细实,授课内容充实,学生展示真实,课堂生成丰实。红河田赵小学史林雄、荔堡学区唐丽萍、丰台镇中心小学陶宝宝老师彰显一个“厚”字,他们以问题为依托,厚基础、精设疑、重探究,使人耳目一新。泾明学区吕娜、王婷婷老师讲求一个“细”字,关注课堂小细节,字词教学细致入微,读音、笔画逐字指导,朗读训练反复示范,听、说、读、写语文要素均有落实。中街小学袁文娟、薛丽霞老师追求一个“活”字,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操作自如;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超强,收放自如。课堂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学生的兴奋点被充分刺激,思维活跃之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受到了教育。第三小学陈英妮老师、党原镇合道小学姚灵梅老师讲求一个“文”字,她们借着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上洋溢着文化宽度和美学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3.文本内涵和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彰显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在一起的。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还要发挥语文课程培养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功能。这次课赛,不管是教记叙文,还是说明文,众多老师都能突破“感知内容----品位语言----领悟情感” 三部曲的惯常程序, 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能组织他们来深挖文本的多重内涵,开掘文本与学生自身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爬天都峰》,老师们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概括故事内容:“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引导孩子也从故事当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懂得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设计“做家务”小练笔训练,扩充文本的内涵,并从练笔中汲取正能量。执教《太阳》的教师,大都能引导学生在认识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好处的同时,反复朗读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太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意识,并在系列拓展活动中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之道。《松鼠》教学中,陶宝宝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活泼生动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由此引申: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通过悬念揭晓,学生明白了作者是把松鼠当成了他最喜欢的物件,倾注真情实感来写。喜爱松鼠就要去竭尽所能保护它及所有的动物朋友。教师充分挖掘了语文学科的思想价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最终使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得到了正确的导引。

4.习惯养成与学法指导得到了高度重视

“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助推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这次课赛中,大多数教师在重视语文知识落实的前提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温秀琴、王婷婷等老师对于学生的汉字书写给予了示范性的指导。陈英妮、张明强、刘玲玲等老师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融于文本教学之中,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逐渐掌握快速默读、浏览和精读的阅读策略。薛丽霞、史林雄老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法的渗透,同时不断提醒学生正确坐姿与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姚灵梅、宋继红老师在和学生回顾学习方法时,对学生进行“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的写法点拨,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介绍周围的事物。薛丽霞、何丽丽老师倡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留给学生时间做批注、记笔记。代建强老师教给学生利用人物关系图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内容的方法。张涛老师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做批注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形成过程。袁文娟老师教给学生抓住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梳理课文内容的方法。王海燕老师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心理活动),怎么说(人物语言),怎么做(动作行为),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唐丽萍老师围绕文段教给学生找关键字梳理文段主要内容,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信息能力。陶宝宝老师在学生了解松鼠特点前,和孩子们分享交流了了解一个新事物的方法:查阅文本资料、翻阅专业书籍、网络查询、请教老师等。执教说明文的老师普遍对学生进行文体意识的引导。执教记叙文的老师重视学生朗读要领的点拨和朗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向“读准字音、自然流畅、读出情感”的朗读目标不懈奋进。

5.习作单元说明文上出了新高度

部编版教材的问世及2022版新课标的问世就意味着课堂教学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革。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搜集资料,用恰当的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简单地说,就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本单元同时是习作单元,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就是本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太阳》作为一篇精读课文,同时也是学习写说明文的典范例文。第三小学的宋继红老师课改思想前沿,设计理念新颖。摒弃传统、大刀阔斧、整合加工教材内容,上出了一节别开生面,既接“天梯”又接“地气”的《太阳》优质语文示范课。她将学生们带入“破解密码‘说明白’,金牌主播我来做”这一生活情境中,体验争当“小主播”“讲解员”的感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消除了说明文枯燥乏味的影子,学生学习兴趣骤增。在这样真实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单元语文要素,更能在富有情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宋老师循循善诱,句句精妙,字字含情,将文本知识点分解在读、思、议、辩、写、听、说等环节中,学生们的思维在老师的步步激发下,逐渐升级,学生的精彩表现与独具匠心的板书相得益彰。丰

台镇中心小学陶宝宝老师的参赛课《松鼠》,彰显了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及对说明文文本语用特质的关注。教学过程催生出欢喜的课堂生态,这是陶老师将文本的特质与学生学习心理的智慧融合。开课时趣味猜谜,学生的眼球被吸引了,学生的欢喜心也被撩拨而出。接着引领学生以欢喜之心品味课文各类词语的讨人喜欢,顺势梳理这些词语其实就是描写松鼠的外形、活动、行为、搭窝、其它习性。其次走进课文,咀嚼文本语言的讨人喜欢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将生字放在了课文情境中,凸显生字的讨人喜欢。这样精巧别致的操作让观课者感受到课堂上活的气息,并感受到生命跳荡的动感美。像这样将学生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的确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美丽融合。这气息是陶老师本身的特有气质,更是教师渲染催生出学生生命活的气息。这两节课毫无疑问是全县语文教师的典范课例。

网课经验交流_网络课程分享_优质网课分享经验

6.教学设计有深度、耐推敲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又是沟通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中间环节。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研读,探究文本的智慧路径。研究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设计的亮点如下:

(1)教学设计质量上乘

纵观这十七份教学设计,风格迥异。有表格教案、文档教案、图文融合式教案。份份封面图文并茂、精美别致。再翻看内容,排版规范,格式准确,无错别字,病句,要素齐全。可以说份份都是精品教学设计。第三小学的三位老师都呈现的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风格独特、内容丰实、师生板块活动清晰明了,活动意图说明及建议精准施策。中街小学的袁文娟老师大胆创新,教学设计内容图文并茂,直观明了。教案的实用性、借鉴性、操作性极强。

(2)“同课异构”更能凸显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教学风格等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个性化课堂,即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本次课赛历时三天,涉及四、五两个年级,四个教学内容。分别是四年级的《爬天都峰》、《 牛和鹅》和五年级的《太阳》、《松鼠》。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展现教学思想,在异构中体现教师解读文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智慧。观课老师通过对比,结合课堂效果,易于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也易于评价。

本次赛课中各位参赛老师各有千秋,教学设计严谨,充分体现了各自的设计理念。能够多元化、多层次解读、处理教材,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学科特点。过程描述精炼清晰,操作性强。如王海燕老师的教学设计删繁就简,教学过程各板块间呈螺旋上升状:关注单元要素,走进新课---梳理文脉,写作“有顺序”,---研读课文,领悟“写清楚”--学用方法,实践写清楚。这为王老师获得课赛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陈英妮、唐丽萍、温秀琴、袁文娟老师的问题设计巧妙智慧;史林雄、宋继红、吕娜老师的导学单设计实用高效。

(3)教学目标设计精准、难易适当

多数参赛老师都能够根据教学要求从语文核心素养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在目标设计符合学情实际的前提下有机的整合了“三维目标”。使教学内容难易适度,目标明确。如唐丽萍老师在课后作业中的问题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基础性作业(字词乐园)、提升性作业(用多种方法说明一种事物),综合性作业(学优生选做)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的放矢。史林雄老师的导学练习题设计扎实全面,学生从文本中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玲玲老师的小练笔练习设计新颖、有趣,落实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大多数老师教学环节清晰,教学设计简单适用,能恰当有效的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教学设计目标定位精准、易于达成。

(4)教学重难点设计准确、把握有度

大多数老师都能准确分析教材,对重难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设计准确、把握有度,能有效的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如温秀琴、张明强老师,执教《爬天都峰》时为了突破“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发展过程叙述清楚。”这一难点,以自己去东街小学参加课赛上楼找教室这件事。让学生分析六要素,学生习得方法后自己练习六要素串联法叙述一件事。执教《太阳》的史林雄老师在突破“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这一难点时,引入“作比较”说明方法时,课件出示太阳与地球的动画,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地理解了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就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对象进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点,易于理解。既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准确的把握了重难点。

网课经验交流_网络课程分享_优质网课分享经验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教材内容处理方面欠妥当

部分选手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整合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欠佳,取舍不当,导致教学中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教材处理的技巧是反映教者教学技艺最直接的体现。同课异构的对比,最能比较的是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对于教材的处理驾驭是否机智,没有抓住闪光性的课堂生成、没有抓住精彩的个性化展示、没有深挖博大精深的拓展延伸、没有设置激昂热烈的思辨讨论等等,因而使课堂失去了生成知识的闪光和令人振奋的激动。当新课程将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时,教材的功能定位便由“控制”和“规范”变为“为教学服务”了,此时,教材的内容和范例只是师生开展活动的中介与话题,只是课程学习资源之一,也意味着教师有权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教学需要和条件选择、创造、生成新的课程学习资源。

2.课堂教学中预设多生成少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事先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但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陈大伟教授在谈到理想课堂的前景时曾提到“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状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就只能陷入僵化、庸俗、沉闷的泥潭。本次讲赛活动中,几乎所有老师对教学预设的很完美,环节很齐全,把课堂时间预设的满满当当。但部分教学过程前松后紧,满怀希望之情最后却草草收尾,学生的课堂思维始终没有达到极致,驾驭课堂的能力亟待提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生成性,即丰实。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加工教材和开发课程学习资源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具备动态性和发展性,而不是拘泥于教材、画地为牢。而课堂生成是精彩课堂的催化剂,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要抓住生成资源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服务。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有必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教师自我反思意识欠强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次课赛评价要素(10%)新增课后说课+反思,评价指标:主要评价选手对教学设计、课堂指导、教学成效的反思,要突出考察选手对课标理念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设计思路是否清晰,重难点的理解是否深透,在破解难点上是否有新颖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反思意识是否强烈,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和难点是否有足够准确的认识和改进计划。简而言之,目的就是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助推教师成长的速度。但是在说课反思环节,一部分老师都以说课稿为主,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不到位,不深刻,问题洞察力不够,今后改进方法也只是泛泛而谈,思考较肤浅。

4.课堂教学精细度有待改进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好课一定是优质高效的,应非常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将这些细节处理好,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更加让学生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创设出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有时课堂上的一个错字或一句错判会让我们的课黯然失色。本次参赛部分老师的语言表达虽然比较流畅,普通话也比较标准,但在教学中表现为语言感染力和张力不够,口头禅频繁,有些板书缺少设计,随意性太大;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方法指导点拨不到位,重解答,轻分析;有些课堂检测题设计不精当,起不到检测作用。也有的老师课件网络痕迹明显,图片筛选不严谨。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能明察秋毫,及时纠正;部分教师不善于利用课堂的易错点,来生成动态教学资源,往往点到为止,不深入,不拓展。有的老师导入环节就占时长达7分钟。导致整个教学前松后紧,甚至拖堂也没余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以上种种都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的体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在三尺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就必须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就以导入环节为例,这是教学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沟通师生情感,安定学生情绪,承上启下等。那么课堂导入的时间,对于一节微课,1---2分钟为宜,现场课2---3分钟。如果超过5分就会占用后面的教学时间,导致我们的课出现头重脚轻或前松后紧。尤其是第2课时,对于导入环节,主张简明扼要、开门见山。这些基本常识必须了然于心,不断实践,操作才能灵活自如。

网课经验交流_网络课程分享_优质网课分享经验

四、建议与展望

大赛结束,回顾我们展示的课堂,有风采、有亮点、有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但也暴露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受益最大化,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才是课赛的目的。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与展望与同行共勉:

1.基于课标,研究教材

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宗旨。2022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是我们语文课的导航。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标准中每个字的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才能落实课程目的,教学目标才会准确、科学。把教材当成一个可以开发的资源包,可以删减,可以增补,可以整合,可以重构,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全新元素。当然为了一课一得,我们要夯实重点,突破难点,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进行文本讲点的取舍 ,让教材服务学生的功能最大化。

我们现在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它的内容整合程度已不断提升,新课标将它们分了三个层面,设置了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区。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去落实这些学习任务群?就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关注互联网时代及语文生活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

2.落实“双减”,持续打造“三思”课堂

“双减”背景下,要提质增效,就要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以前课外训练、补充、拓展的内容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县局提出“三思”课堂,希望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大脑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由我们教师点燃,通过一节又一节的语文课沉淀,建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形成语文思想。对于语文课来说,课堂教学节奏切忌太紧,表演欲望太多,信息技术泛滥,转移学生关注点,弱化学生能力提升。如何打造“三思”课堂?首先就是要落实言语的运用实践,关注孩子阅读上与表达的相互交融,让孩子充分地展示,充分地分享。听、说、读写反复结合,知、能、情、礼始终统统一。要遵循“小”、“语”、“教”、“学”的规律,关注儿童语言、教师的策略、孩子的学习等元素。其次关注素养,提升能力。素养除了听说读,写,思,还有讨论的素养,交际的素养,倾听的素养,对话的素养,这些都是师生备必的素养。关注立言立意,更要关注立人。处理好课堂上的操练与提升的关系,思考质量的实与否。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该由课内到课外转型,课内作业包括书本当中的双基知识,课外作业包括操作性、体验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一些弹性作业。

3.注重课堂生成,加强心理备课

我们都知道一节公开课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执教时我们肯定是胸有成竹,我们希望孩子的表现能够跟着我们的预设去逐步推进,完美呈现。但教学过程是预设不断生成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前设计与备课无论多么充分,毕竟是处于设想之中,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却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总不可能和设想一模一样,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情况发生,在与学生思想交流碰撞过程中,也有可能触发灵感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要随时调整思路加强课中备课,发现问题要学回调整。对于突发事件要适时调控、灵活应对,加强课堂驾驭能力使授课顺畅进行,不断优化我们的教学策略与手段。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孩子的潜力无限,因为课堂生成,会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4.加强课后反思,实现自我跨越

再完美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瑕疵,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设计,可以在以后再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好课还在千回“磨”。提升教学水平必须加强课后反思,教学中得与失,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成功之举,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记录学生的困惑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作为教师而不去反思总结,就很难有所提高。因此,每堂课后,及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机智之处,记录下来并写好课后反思,深入研究教学、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精雕细琢始成玉,千锤百炼方成钢。虽然课赛结束了,但课堂教学永远在路上。育人质量是当下高品质课堂的评价标尺。育人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与命脉。肩负育人使命的高品质课堂应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尽情领略课程文化价值对其生命的激发与浸润,尽情享受教师高尚道德对其生命的启迪与感召,尽力实现主体生命动能自觉完满的释放与张扬。好课的标准就是要有感知、感悟、感动,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感动,让每一堂课都有心灵的触动。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营造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有安全感的课堂,有成就感的课堂,是一个为师者不变的承诺。我们坚信在泾川县“三思”课堂的教学路上,老师们会以此为契机,以赛促研,以研促教,以教提质。老师们将满怀信心,笃志前行,虽远必达,共同追寻语文教学的诗和远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