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幼教改革发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个别化学习活动、区域游戏、自主游戏层出不穷,更新了我们的认知。以幼儿为本,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
所谓混龄教育,是将年龄在3~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有很多东西教师是不易传授给3岁儿童的,但5岁的儿童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渗透”,而且3岁儿童对5岁儿童所做的事情也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与他自己的能力相差不远。
近年来,芜湖市沿河小区幼儿园开启了“混龄”的尝试。初次探索,教师们统计出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的区域,综合动静交替的原则,为首次的“混龄大区域”设置了10个功能区,每个区域都有固定的人数限制。游戏开始后,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在操场上集合,各区域的负责老师拿着标志牌,介绍本区域当天的活动内容及主题,介绍结束后孩子们现场选择想要去的区域,在老师的区域牌后面站好,达到指定人数后该区域则停止收人,孩子们戴上老师精心制作的进区卡,由老师带领进区游戏。
这个时期的老师们也是刚刚接触到混龄游戏,虽然学习了理论知识,但付诸到实践中还是会存在困难。什么样的游戏能够吸引孩子们选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怎样和谐游戏?太简单了大孩子不想玩、太难了小孩子又不会怎么办?带着发现的问题及老师们的困惑,沿河小区幼儿园多方请教在“混龄”方面有所见地的幼教前辈、专家,依据幼儿园的园所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区域环境创设。将原先的集体选区环节,更换成进园时的自主选区,将各个区域的区域牌和挂牌一起放在园门口,孩子们在进园时就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区域,拿上挂牌就可以进区游戏了,既避免选区时的拥挤,还可以因为早早到园有优先选择权。与此同时,一年多的游戏实践,让孩子们越来越熟悉混龄的环境,不再害怕,渐渐充满期待。
老师们也开始渐渐有了观察和记录的意识,每一次老师们都要将活动的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发现了什么问题?下次怎么改进?有没有好玩的小故事?随着混龄游戏的不断发展,教师们的视线越来越开始追随孩子的脚步,顺应孩子的需要、兴趣、成长。
在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里,不能不重视“游戏”本身带来的力量,只要是顺势借力,就可“四两拨千斤”。在近几年的摸索实践中,沿河小区幼儿园发现“混龄游戏”也可以是游戏中的“四两”,它具有更典型的“本真性”和“规律性”,呈现了儿童独特、真实的意愿与发展水平。在混龄游戏中,孩子们在平行年龄组中的能力被自然激发,因为需要照顾到不同年龄层的伙伴,他们向他人学习或为他人提供经验,由于减少了教师的介入,儿童内心世界的主观能动性驱使孩子们勇敢地承担起游戏主人的角色,推动游戏持续发展。
邱蓓 镜湖区沿河小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