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沟心得体会?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一起来学习。
乡村脉动 山水梦境——宿州美好乡村建设侧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文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渔沟心得体会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家”不同。每年的春节回乡之旅,对常年奔波在外的记者来说,都是一次新的体验。驱车行驶在灵璧县朝阳镇和渔沟镇,处处感觉到新景新气象,真可谓乡村脉动,山水梦境!
村民正在写春联送福语
猴年“马”开道村民乐逍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贴春联,送祝福。随着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文化水平也所提高,村民们每逢新年节日,都争先恐后写春联贴对联送福语。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无不热闹。除此之外,拜年走亲访友是农村春节的习俗,以往都是步行,很是浪费时间。大家发现,如今,每村都有“村村通”,村民们的交通工具基本上都换成了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各式各样的车辆停满了农户门口。这不,初二一大早,朝阳镇杨桥村村民杨小瑞开着他的“宝马”,带上老婆孩子去接姑姑。
“燕子,快点,开上咱的‘宝马’带上儿子接大姑去。”
“来啦来啦!‘瑞风’换‘宝马’,走亲戚显摆显摆。”杨小瑞老婆燕子一手拿着“苹果6”,一手拉车门。
“路通了,车有了,精神倍爽!”杨小瑞的脸上乐开了花。
“爸,我和杨小瑞去接大姑,你在家负责把饭店订好!”“嘀嘀”几声,小车无影无踪。
“去吧去吧!有粉都知往脸上擦,想当年我接亲戚用的是‘东方红’,也很威风!”杨小瑞的父亲杨荣志一边拨着订餐电话,一边乐呵呵地说着,“现在走亲戚小车代步,‘铁牛’换‘宝马’,招待酒店订。去年儿子花了10万多元买的瑞风一家亲‘下放’给我了,今年又吵着换‘宝马’,常年在外跑运输也挣了两个钱,换就换吧,过年了,就图个乐字嘛。”
据了解,杨荣志一家在外跑运输已有20多年,在当地小有名气。“儿子毕业后接我的班,子承父业,让年轻人在外闯一闯吧!我看现在,从上到下扶贫力度这么大,我们杨桥村又是贫困村,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那才叫富。我决定在家搞养殖,带着老少爷们一起致富!”
种地猴变身粮农笑开颜
挂灯笼,贴春联,年三十这天,杨桥村村民戚彩霞一家忙碌着。戚彩霞算个精明人,当过粮食经纪人,种地也是把好手。
“过去城里人叫咱‘庄稼汉’,现在俺是‘职业农民’。”同样是种地,戚彩霞觉得最大变化是轻松了:“农业现代化,政策更给力。一年十多万,打工还不算。”
“今年午季、秋季收成都不错,小麦每亩1000多斤,玉米亩产更高,每亩1600多斤!”见有客来访,戚彩霞手指着院里堆得小山一样的玉米兴奋地说,过完年就能卖了,照现在行情,仅一亩玉米就能卖到1000多块。
“这几年粮食连年丰收,关键是迈了两大步。”据戚彩霞介绍,第一步是良种。五年前,戚彩霞用上良种,玉米通过高效密植,每亩增加到4400株,当年亩产就翻了番。第二步是农机。这几年,她享受了国家农机补贴,买了各类农机具。“良种良法加上先进的农机具,亩产噌噌往上蹿,一亩可顶过去俩。”戚彩霞高兴地说着,“猴年喜听铁牛叫,农家笑望春燕飞。”“我来加一横批:‘农家乐’。”旁人也被这浓浓的“年味”吸引了。
独家独栋房人在画中央
水泥路面,平坦硬实;园林石景,威武壮观;清澈村塘,鱼儿时隐时现;健身休闲广场挤满了健身玩耍的老人孩子;灰瓦白墙的徽派农家别墅,让人流连忘返。大年初二,记者在灵璧县渔沟镇卓庄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
卓庄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烂寨石头窝”,近年来却成为人人羡慕的“奇石村”,全村700户人家,私家车拥有量达100多部。卓庄村是全国最大的灵璧石交易专业村、省环境整治示范村、市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是远近闻名的奇石专业村,拥有全国最大的灵璧园林石大市场,道路两边奇石林立的大型园林石,是卓庄的支柱产业,也是卓庄的特色风景。“奇石是我村的支柱产业,仅奇石一项人均年收入即达到13000元,村民因石致富,集体经济因石发展壮大。”卓庄村党总支书记卓建球高兴地告诉大家。
“现在路宽了,石头能运出去了;路灯亮了,环境改善了,来买石头的也多了,老百姓石来运转、商机无限呀!”卓庄村村民高卢拉着记者的手,说不完美丽乡村建设的好。为与奇石风采相对应,近年来,卓庄村投资700多万元,对村内民居按徽派建筑风格进行改造,修建排水、污水处理管道,安装路灯,建设污水处理站、垃圾焚烧场、水冲式厕所,整修了村内水塘两面,建造了村民休闲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并对整村绿化。举目远眺:白墙、灰瓦、青砖、马头高挑,古色古香,集徽派建筑之灵气、融奇石文化之精华,尽显眼底。
“现如今,老百姓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卫生厕,住上了整洁房,彻底改变了‘脏、乱、差’。村民素质提高了,文化生活丰富了,邻里的矛盾少了,文明和谐多了,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好啊!”63岁的老党员杨广元脸上洋溢着笑容。(记者杨雪)
微评:农历猴年,通过走访农村,深刻体会到了老百姓的吃、住、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惠农好政策和我市强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的建设。春潮在这里激荡,希望在这里升腾,农民朋友正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勤劳的双手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绘制在家乡的田野上,他们收获的将是丰收的喜悦和幸福的生活。 (杨雪)
渔沟心得体会2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法院渔沟法庭工作纪实
中国网(周正东)三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法庭共办理案件2290件,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投诉,他们一共6人,平均年龄不到28岁,却多次荣获各项表彰,今年5月,他们被授予“淮安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他们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以“执法办案”为立足点,坚定理想,奉献青春,共同维护法槌下的公平正义,他们就是淮阴区法院渔沟法庭干警。
公正司法的“实践者”
“小案子彰显大品格,李庭长清正廉洁,公正司法,维护正义,值得称赞。”10月26日,刘某将印有“秉公办案、高效廉洁”字样的锦旗送至渔沟法庭副庭长李继先手中时,由衷地说道。
家住浙江的刘某是一起建筑合同案件的当事人。2014年,他承建了某公司厂房建设工程,工程竣工后,公司以厂房质量不过关为由,拒绝支付工程款,为此,刘某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法庭。
审理中,刘某担心被告是本地公司,自己又是外地人,法官办案会有所偏向,遂携带现金至法庭,请求多多关照。李继先严词拒绝,并为他释法说理,打消其心中的顾虑。李继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能够公正审理该案,他多次到施工现场调查取证,了解工程建设实际状况,由于该案涉及工程建设专业知识,他便利用下班、节假日时间,到市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并征求行业专家意见。最终,依法支持了刘某的诉讼请求。
收到判决书后,刘某感动不已,制作锦旗向法官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于是出现了上述的一幕。近年来,该庭共收到当事人感谢信3封,锦旗2面,拒收当事人礼金价值1.2万元,用公正司法维护着法官的荣誉。
矛盾纠纷的“灭火器”
农村纠纷无小事,对他们之间的问题如简单判决,不但不会化解矛盾,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渔沟法庭的干警对此深有体会。
“他无情,我就无义,如果再不给我说法,我就住到他家吃喝!”今年5月,辖区村民钱某将其姐夫王某告上法庭,在法院立案时,他叫嚷着。
原来,钱某在王某所开的木材加工厂打工,在施工过程中受伤,双方就赔偿未能达成一致。该案被分到渔沟法庭审判员陈海孝手中,为了能够化解矛盾,挽回亲情,他第一时间与当事人联系,详细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得知王某因买方多笔木材款未到付款期,暂时没有经济能力赔偿钱某损失,但钱某又急需费用用于治疗,为此,双方言语不和才闹出了矛盾。
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陈海孝法官没有就案办案,他主动与钱某的父母沟通,请他们协助法院做儿子钱某、女婿王某的思想工作,并希望双方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经过多次沟通交流,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王某分期赔偿钱某各项费用。这个“一石三鸟”的调解,既解决了钱某治疗费用问题,又缓解了王某的经济压力,更化解了兄弟间的亲情危机。
这只是该庭立足执法办案,有效化解矛盾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共调解、撤诉结案1529件,占比达66.8%,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司法为民的“新样本”
渔沟法庭位于淮阴西北部,下辖5个乡镇,面积49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2.6万余人。针对辖区面积大、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快、涉案纠纷集中的特点,该庭积极开展“法官参与党群议事会”活动,打造司法为民“新样本”。
“秸秆能不能烧、青蛙能不能抓、病猪能不能卖……” 一个个“接地气”的法律问题掷地有声的抛出。原来,该庭的法官正在为当地村居的干部群众宣讲法律知识。
“没想到不办理机动车强制保险会有这么重的后果,回去马上给我的手扶拖拉机买保险。”听完课后,村民孙大哥有些后怕地说。
法律宣讲只是“法官参与党群议事会”活动的其中之一内容,该庭充分利用农村村支“两委”召开党群议事会这一平台,法官应邀参与其中,开展巡回审判、矛盾调处、培训人民调解员等,普及法律知识,拉近与群众距离。
“渔沟法庭法官走出法庭,走进村居,宣讲法律知识,发放法律书籍,现场解答疑惑,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让司法的阳光照进基层百姓的心中。”渔沟镇人大主席朱东建如是说。(费光明)
渔沟心得体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