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斯克与贝索斯都在执著地探索着外太空,希冀自己能永驻火星的时候。
中国企业家们则是充分发挥了大河文明传承千年的土地神祗与女性崇拜,在商业场上搏杀到功成名就之后,纷纷把自己余生的激情泼洒在了广大无边负载万物的土地上。
在地球这种曲速引擎都没被正式量产的I级文明上,星辰大海只是后话。
如何激发土地生产力、把农业技术提升到人人按需分配的自由王国,才是炎黄子孙们亟待实现的理想主义。
比如今年上半年,上海最大的皮革批发电商、纳斯达克敲出560亿美元身家的拼多多老板黄铮,就拿着他的离职证明转战了农业领域。
在一众007的员工注目下,黄老板宣布卸任自己在拼多多的董事长职务,将结合个人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从此喂马、劈柴,面向大海,关心粮食和蔬菜,以及四月以来震荡不断的生猪价格。
在卷得越来越离谱的互联网行业里抽离出来后,黄老板把心思都倾注在了马铃薯、人造肉到蛋白质机器人的具体课题里,做好了为中央七套《致富经》栏目添砖加瓦的准备。
只不过在脱身商业场、转战农业与生命科学上,早有一众黄老板的互联网前辈珠玉在前,比如黄老板命中贵人——网易创始人丁磊。
作为古典互联网时期的著名剑客,丁磊早在2009年就实践了他的农业理想——网易养猪计划。
宣称要让吃到网易未央猪肉的人“只要上网,就可以看到养猪的全过程”,提供安全、品优、健康和美味的猪肉。
在那个食品安全还在为全民诟病的年代,丁磊的举动引来的大多是“一个敲键盘的也懂养猪”的嘲讽。
而面对其他敲键盘的懂哥们铺天盖地的质疑,丁总便用实际行动扇了他们的嘴。
邀请海内外各路专家,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土壤、生物安全等因素,对猪场地址优中选优;
并找来设计过中国南极科考站的清华大学人居设计团队操刀网易养猪场,以实现湿度、温度的精确控制。
比如养猪场选址要能打出100米以下的深层岩层水供猪引用;
每间猪舍安装有中央空调;
通风管道从地下经过,利用地底恒温的特点,夏天降温,冬季保暖。
吃饭有特供猪粮,排便有专属马桶,平时猪舍还有网抑云音乐24小时播放,负责培养未央猪们多愁善感的复杂情绪。
在17年的世界睡眠日,网易味央猪场还推出了与短租平台的跨界合作,盛情邀请网友们入住网易味央猪场,为大家提供一场人不如猪的超现实深度体验。
在折腾了六七年后,网易未央猪终于上市。
丁磊当时还借着网易考拉大促,给未央猪来了场大型拍卖,三头未央猪分别拍出了11万、16万、27.7万的天价。
并且自丁磊之后,互联网企业迎来了入场养猪大业的高潮。
2015阿里巴巴公开预售“团年猪”,土法培育黑猪苗,无污染无公害。
18年阿里云又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宣布投入数亿进行对ET大脑的针对性训练与研发,以实现人工智能养猪。
而京东农牧则将通过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机构深入合作,研发京东智能养殖技术。
在美国的人脸识别还因为光线问题识别不出黑人,被指AI有种族歧视倾向时,京东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千猪千面“猪脸识别技术,记录每一头猪的成长轨迹数据,实现精准喂养和个性化管理。
今年年初,华为也宣布了一项“智慧猪场”的计划,虽然不会亲自下场养猪,但也与养猪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
美国制裁华为的资金缺口,就由生猪们来填补。
此外百度、腾讯、万科、复星、碧桂园、恒大,各大头部企业都纷纷加速布局自己的养猪计划。
甭管你是搞无人车的、做游戏的、卖大楼的,顶着再多的光鲜头衔,最终也不过是芸芸猪倌中的一员。
在金融精英集聚的陆家嘴,对养猪拥有深刻见解的金融民工比整个上海的猪倌还要多。
虽然三月开始猪价跌到近乎腰斩,但到下半年以来市场也逐渐释放出了止跌信号,炒猪人的比干饭人更熟稔“猪周期”的时长,没有人真的会对猪的未来感到悲观。
毕竟在中国这个年均消费七亿头猪的巨大市场里,有无数干饭人背书的养猪业实在是前景可观。
以猪价下跌前的“中国养猪大户”牧原股份为例,2020年利润同比增长348.97%,4月市值3942.79亿元。
按照20年牧原股份1800万的存栏量来算,每头猪市值超过2.19万元;
而B站市值420.27亿美元,合人民币2751.25亿元。
按B站去年Q4的最高月活2.02亿用户来算,每个用户价值约为1362元,是当时牧原生猪的十六分之一。
就像黄峥宣布"退休"时说的,他要去做的是"为拼多多未来十年高速高质量纵深发展探索新空间"。
在商言商,做电商平台只是权宜之计,当互联网猪倌才是取财之道。
尤其是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农业”不仅是为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也是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虽然改开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物质条件与技术基础都有了深厚的积累,但以户为主的小农生产者依旧占据农业人口的大多数。
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目前乡村人口约5097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1%。
但这占据小半的乡村人口在技术革命的红利中却是集体缺失的。
在城镇化的激流之中,乡村却往往由于滞后的服务配套设施、产业动力的难以为继,普遍存在着人口外流问题。
在张宗毅教授的农产品资料汇编中,同样的农业产出状态下,我国农业约有35.1%成本为劳动费用,而美国仅有6.8%。
另一方面,美国的机械、燃料和技术服务占42.4%,中国仅占18%。
按我们摸着鹰酱过河的传统,这些飞机撒农药、农机无人化的技术是必然要提上日程的。
而养猪,正是我们实现数字农业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仅是互联网的方向,也是关乎我们国家大半经济人口的未来。
毕竟在这个发射遥感卫星只为农业增收,万吨大船下水是为渔政建设的国度,为获得纹理精细美观的五花肉,而铺设构建一个集约化、规模化的的多元信息反馈体系,好像一点也不违和。
那让热衷于【实现权益原子表达】的互联网企业们 给农业赋赋能,把研究黑话的精力倾注到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这些信息服务上。
让养猪场能够根据实时的市场反馈有组织地生产、销售,不但必要,也是实现产品经理与农产品经理们互利双赢的最佳路径。
所以养猪仅仅是为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商机而已吗?
丁磊在推出“网易养猪计划”时,曾说他希望能探索出一个可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农村工作机会又能全国推行的养猪流程和模式。
“很多人都愿意去城市,这种情况不光在中国,在日本也非常普及。很多日本农村的年轻人宁肯蜗居在东京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如果能把年轻人留在农村,我们的农村就有希望。比如,通过建设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服务小镇,这个是值得探索的。”
梳理乡村的空间肌理,形成有机生长的网络发展体系。
让农村能有机会,让“广阔天地”能有“大有可为”的空间,是初代互联网企业家们的乡土情怀。
有的人看好农业发展的前景,有的人被国家利好政策所吸引,但也有的人,也确实是因为一份对土地忠诚的热爱。
费孝通早年便树立“志在富民”的理想,一生孜孜以求。
他研述一生的课题,是中国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是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问题。
大院出身的温铁军,从未用“伤痛”“耽误”评价过自己的知青岁月,而是感慨“基层的生活教育让我懂得了农民”。
80年代杜润生曾对温铁军说:你们这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要是能够动员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志愿者下乡,我们的事业就成了。
在采访的最后,温铁军想了想说:“早几年种子撒下去了,或许还会有些放不下,现在投身乡建事业者何止成千上万,我可以死而无憾了。”
在这个国家栉风沐雨的数十年里,思潮涌动、代际交替、技术革新,但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巧思被倾注在农林牧副渔。
这个国家从未放下的乡土情怀、那些振兴乡村经济的口号、被回溯于乡土的新潮事物与行为,是因为这片土地上从不乏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官员、士子、商人甚至平民。
与其说互联网的终点是养猪业,不如说这个乡土社会所诞生的一切具象都是最终服务于它的子民,不为任何时代的特定产物、任何熙攘与纷乱所左右。
养猪,也不仅仅是一个处在风口的商机。
而是一个海岛种菜、碱地开荒的黄土文明,因为那个要让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信念,而与农业建立的全时代羁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