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可以反映出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也是护理队伍精神面貌与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加强基础护理”。那么,直接关系到护理服务根基稳不稳的基础护理,该如何加强呢?
护士要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性
在没经历过的人眼中,帮患者翻身,可能不算难事,患者家人自己也能做。实际却并非如此,如何翻身才能既不影响患者又不造成二次伤害,大有讲究。
“神经科护士要掌握为患者翻身的专业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摆放的常用方法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主任李葆华举例,在给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饭时,还需要评估吞咽功能,并不是简单地将饭送到嘴里。
“护理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专业。”李葆华说,护士要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性,基础护理是有门槛的。
在一次户外运动中,王涛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康复训练后,护士会为我冰敷,督促我把腿的姿势摆放正确。”在北医三院外科病房住了17天的他,对护理的专业性深有体会。搀扶着上下床、扶正肢体位、帮助翻身并找到合适的角度、叮嘱吃药换药……除此之外,护士还会严格控制王涛的活动时间,告诉他将活动与休息相结合、哪些动作不能做、哪些动作做的时候要多注意。王涛感觉护士们既专业又贴心。
一位护理专家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基础护理内涵进一步涵盖了一些生活照顾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讲,基础护理既包括护士应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也包括根据患者需要提供的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这也是目前护理界经常提到的整体护理概念。它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医疗护理等服务。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马靓进一步描述,基础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生活照护、心理护理、药物及饮食宣教、执行检查治疗等医嘱。比如,护士要尽力保证健康宣教后无压疮、坠床/跌倒、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的事情,护士都是愿意做的。”针对某些生活照护该不该纳入基础护理范畴的争论,李葆华也表达了有心无力的无奈。她说,如果护士数量配置够,有些生活照护服务是可以做的。但是,在大多数医疗机构,护士人力是不足的,技术操作等基本工作已经让很多人分身乏术。
“常规治疗占据了护士的大部分时间,此外,后勤支持普遍不足等因素,也是造成患者眼中基础护理服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马靓说。
找准患者真正需要的点
在不能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时,确定好服务优先级,尽全力做好基础护理,是大家的共识。
“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评估,找到需要帮助的点,然后施以合理的专业辅助。”李葆华说,患者康复后能回归社会、可以自理,这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因此,护士在进行评估时要关注患者当下以及出院回家后需要具备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恢复。比如,要训练有右侧肢体障碍的患者用左手吃饭、穿衣服,慢慢让他能用左手帮助右手进行康复。
“关注患者特殊时间点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规范标准。”马靓介绍,制订规范时,要从患者第一次入院时对陌生环境的适应,第一次接受手术时的焦虑心情,到术后的疼痛不适以及第一次饮水、进食、下床活动逐渐康复等细节着手,完善基础护理规范和标准,让患者得到舒适的住院体验。比如,外科制订围术期“五个一”流程,对患者第一次手术、术后第一晚、术后第一次进食、第一次大小便、第一次下床细化服务流程,取得良好成效后,将相关做法推广到了内科、特殊科室等。
有一次,一位护士跟马靓反映,病房环境嘈杂、工作人员声音大,不少患者表示夜间睡眠受到了影响。“这就提醒我们,嘈杂环境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甚至康复。”对此,大家探索开展安静病房创建工作。最终,由医院分管领导牵头,联合多部门,从氛围营造、设备改进、流程优化、噪声检测、物联网运用等多层面为患者打造了利于静心静养、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护士是我们的第二双眼睛”,这是医生对护士的赞美。确实,护士是医院里与患者直接接触最多的人,他们时刻关注着患者的一举一动,在患者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专业支持。
口腔护理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其特别提出了要求:“要扎实做好患者口腔等基础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等提供及时、必要的医学照顾,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在这方面,不少护士发现,从常规来讲,对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每日两次;带管患者每日至少4次。但要时刻保持患者口腔清洁,这样的频次是不够的。怎么办?盲目一刀切地增加频次肯定不行。因为增加口腔护理次数,不仅对患者的接受度是挑战,而且会给带管患者增加管道滑脱等风险。这时,找准患者真正需要的点,找到最舒适的方式才是关键。
能否找到一种比较适用的口腔护理产品,是不是可以像检查其他体液一样来常规检测患者的口腔内微生物情况……马靓所在医院正在积极回答这一问题。
时刻“扣好每一粒扣子”
“基础的护理技术就像练童子功一样,必须掌握好,且要不断练习。”李葆华介绍,在北医三院护理部,形成了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赛促进、老护士带教的实践氛围,要求新护士扎实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扣好第一粒扣子”。
“患者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无颈动脉搏动!”在今年的护理基础操作技能大赛上,北医三院神经外科病房主管护师李凡在模拟病房中设定了这样的情景,冷静地按铃呼叫医生并要求其将抢救车、除颤仪推来模拟病房,同时自己上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操作。
“比赛包括了理论和操作两个部分,今年我参加的组将单人心肺复苏术和除颤结合到了一起。”李凡介绍,比赛还包括了静脉输液组等,内容都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不断练习,自己和同事们掌握得愈发熟练。
“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也许在我们科室平时需要抢救的情况不多,但当病房中出现任何意外需要用到时,能够迅速派上用场。”李凡说。
以赛促进是规范护理服务、不断提升基础护理技术水平的抓手,老护士悉心带教也是如此。“我们的带教老师都是拥有丰富经验的临床老护士。”李凡表示,自己研究生毕业后被安排到神经外科,过去在书本上接触过的一些情况突然出现在眼前,更需要老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细心指导、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不同部位的颅脑肿瘤护理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尿崩、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还有的患者需要反复接受放化疗,情绪状态可能受到影响,我们需要格外留意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这些方面的能力都需要不断提升。”李凡说,带教老师毫无保留地和他们分享经验。
李葆华说,护理部给带教老师提出的理念是“把学生当同事”,而不是把学生当学生,换个角度,带教老师身上承担了更多责任。“谁都有生病的一天,当我们自己躺在了病床上,会希望护士怎么照护?带教老师就要按照这个期望培养护士,夯实基础护理。”李葆华说。
基础护理质量提升没有止境,每一名护士在职业生涯中,都需要时刻绷紧基础护理的弦。而刚性的制度是督促护士绷紧弦的小警钟。
“北医三院每月组织护士开质控分析会,总结本月基础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形成持续改进机制。”李葆华说,北医三院这几年一直强调在保证大的制度框架和原则基础上,全体护士参与各项细化的护理操作质量标准制订,并鼓励大家达成共识。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则从分级护理落实、病区管理落实等基础环节,定期开展督查,定期通报和反馈结果,也会通过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科室日常满意度测评、短信满意度调研等,获取患者感受与建议,发掘基础护理质量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记者 段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