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9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涵盖语种包含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韩语,是面向高校多语种教师开展的一项规模最大、语种最多的全国性多语种品牌赛事。
2019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自3月启动以来,经过院校的推荐选拔,来自全国近160所院校300余名教师成功进入了全国复赛,10月组委会收到各语种参赛视频作品240余份,经过专家评审,7个语种9个组别共有112名参赛教师晋级全国总决赛。
大合影
聚合力共襄盛举 助力高校多语种教学
12月6日晚,外研社副总编辑常小玲、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德语教学合作处主任 Karin Benkelmann-Zhang、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北京办事处主任李仁赫先生、东京外国语学院院长上安慶先生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崔岚、副社长邹皛白、来自全国高校的40余位外语教育专家以及入围全国总决赛的112名参赛教师。
开幕式现场
外研社副总编辑常小玲代表外研社致欢迎词,她首先向晋级全国决赛的各位老师表示了祝贺,同时感谢了各语种的评审专家和现场各支持单位的嘉宾。她谈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不断加强,外语教育领域改革中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是根本,课程与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提升是抓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障,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教师要作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意味着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信念系统、理论系统和实践系统,在信念上要牢记育人出新,担当时代使命,对接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在理论上要放眼世界,融通中外,既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前沿理论,也要立足本土,积极创新;在实践上要不断探索,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在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和文化传承,做好教学设计,用好现代技术,建设具有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金课”。近年来,多语种教学在国家、教指委、高校、中学等各个层面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外研社启动教学之星大赛的初衷也是要为老师搭建“回归教学本质,相互启发激励”的平台,和老师们一起牢固理想信念,不断探讨实践创新。
常小玲副总编辑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德语教学合作处主任 Karin Benkelmann-Zhang女士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过的一句话开篇——“一个人一旦在某件事上成为了大师,他就应该在另一件新事物上成为学生。”她谈及了在教育领域中,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过渡到了以能力为导向,处于教学活动中心的焦点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现代教学媒介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黑板到白板,从新媒体到数字媒体变化,这些都要求老师们要不断学习,推动教学发展,改变课堂,如此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学生培养的要求。歌德学院多年来与教指委、各高校和外语出版机构合作,积极组织参与中国德语年轻教师的各种培训和活动,为教师提供语言类线下和在线课程的学习机会,未来仍将继续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德语学习与教学的咨询和支持。最后她代表歌德学院感谢外研社多年来的有效合作,期待未来更加充满信任、富有成果的合作。
Karin Benkelmann-Zhang主任
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北京办事处主任李仁赫先生首先祝贺外研社成立40周年,祝贺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的成功举办。他谈到中国在提高教师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财团也非常关注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因为学生对于韩国文化和语言的热爱和关注,韩国语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们的辛勤和努力。中国古人管仲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国自古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他希望未来韩语教师们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韩语人才。
李仁赫主任
东京外国语学院院长上安慶先生表示学院非常高兴能与外研社合作,也非常期待2020年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日语组的获奖教师能够赴日学习,并与东京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进行交流,同时祝愿各位参赛教师能够发挥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最后他代表学院预祝本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上安慶院长
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位评审专家的信任和参赛教师的配合,开幕式上评审代表和教师代表也分别发言。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分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外国语大学修刚教授谈到一年一度的教学之星大赛是对教育部提出的“教学回归本科”精神的有效实现,同时也为全国各大高校之间进行外语教育改革经验分享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向外研社表示感谢,向全体参赛教师表示祝贺,同时代表评审组宣读了大赛评审声明,比赛期间全体评审将严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肃认真,高度负责地履行好评委职责。
修刚教授
西安外国语大学穆姝丹老师作为教师代表上台发言,她谈到了自己在成为一名教师后的心理变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认为教师要心系学生,不断思考如何上一堂好课,还谈到了大赛带给老师们的不仅是比赛,而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最后她代表全体教师宣示“遵守大赛规则、尊重评审结果、服从组委会的各项安排”。
穆姝丹老师
开幕式结束后,分别进行了赛前说明会和评审说明会。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崔岚主持赛前评审说明会,对大赛赛程赛制向各组的评审专家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认真地与专家们讨论了评审要求和评分标准,以确保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大赛项目负责人刘敏君老师为全体参赛教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赛程赛制说明,并组织完成了赛前抽签和赛前各项文件的调试工作。
崔岚社长
刘敏君老师
展新时代教师风貌 共筑多语种教学“金课”
7 日上午,全国总决赛现场,参赛教师通过现场说课、现场讲课、专家提问三种形式呈现了一场精彩而卓越的“金课”盛宴。参赛教师通过目标明确、逻辑清晰、新颖前卫的教学设计将语言文化、知识教学、技能培养与文化熏陶融会贯通,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深入情境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师的高水平和高素质,各语种老师们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各语种评审专家也展示了其严谨、公正负责的专业精神。
参赛教师
评审专家
新理论新方法持续学习促能力提升
大赛历经四届,在专家和老师们的建议下,为了让参赛教师在教学基本功历练的基础上,能够有机会学习教学法新理论,学科建设新方法,大赛主办方在赛后为教师安排各语种的评审交流总结会和专题分享。让教师针对赛课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能够有更详实了解,更有效的改进和提升方法,同时可以学习和了解外语教育最新的教学动态、方法以及学科建设新思路。
赛后设置的各组别评审总结会,参赛选手与评审专家深入交流,专家们细致的针对每一位选手的课程进行点评交流,面对面地帮助教师解决和优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个模块的安排得到了专家们高度认可和选手们的热烈欢迎。
分组评审总结会
两场专题分享更是干货满满。北京体育大学外语学院孙曙光副教授分享了题为《产出导向法:理论、实践与特色》的报告,她在报告中谈到POA(产出导向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产出为导向的外语教育新理论,详细阐释了POA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该理论的驱动、促成和教学评价环节,以帮助教师提升理论素养,优化教学实践。现场的多语种教师对该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未来多语种教学课堂活动的实施大有裨益。
孙曙光副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刘欣路教授分享了《基础阿拉伯语私播课建设、应用和思考》的相关内容,讲述了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相关规定,阿拉伯学院开展了基础阿拉伯语的慕课,依托外研社U校园智慧教学管理平台,不同院校的教师,基于本校不同类型的学生,应用慕课开展了不同课时和实施难度的混合式课程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新型教学课程模式让老师们在学生学习方式、学校学科建议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视角。
刘欣路教授
7日晚上,总决赛闭幕式和颁奖典礼如期举办。闭幕式以大赛精彩回顾视频拉开序幕,外研社综合语种教育出版分社崔岚社长致闭幕辞,感谢各位专家的辛苦付出,呼吁全场为全体参赛教师出色的展示点赞。她谈到今年是外研社建社40年,谈到了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的发起和如今的发展,未来外研社将一如既往地服务教育、坚持专业、坚守品质、突破创新,积极参与并支持全国的多语种教师发展,为教师搭建更多更优质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崔岚社长
闭幕式上7个语种9个组别的评审组长分别进行了各组比赛情况的总结,专家们一致认为参赛教师的整体水平在逐年提升,教师们的语言基本功也越来越扎实,课程思政和师生互动能力较过往也有较大提升。同时评述了比赛中说课、讲课和问答三个环节中,老师们表现出色的部分和需要优化的环节,同时也给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参赛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数字化教学技术,把握好课堂节奏,以明确的课程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在内容的选取方面要多与中国文化元素相结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讲好中国文化;理论知识与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目标,在有限的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和灵感。
日语组
俄语组
德语专业组
大学德语组
法语专业组
大学法语组
西班牙语组
阿拉伯语组
韩语组
各语种评审总结
2019年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圆满落下帷幕,2020即将翻开新的篇章,“教学之星”将继续与全国高校的各位专家、教师携手同行,以推动全国外语教育改革为目标,为高校外语教学发展、多语种教师发展,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多语种人才而不断努力。
冠军风采
日语组
俄语组
德语专业组
大学德语组
法语专业组
大学法语组
西班牙语组
阿拉伯语组
韩语组
精彩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