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村村行
夏林村处于茅山景区的核心区域,具备丰厚的自然生态底蕴。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夏林村立足便利的交通、丰厚的文旅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灵活运用老鹅、茶叶、民宿这三把“金钥匙”,一步一步打开了全村通往致富的大门……
老鹅“咸香味”传递致富经
“茅山天贵老鹅”是如今茅山风景区管委会夏林村的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从最初年几十只的销售到如今年几十万只的销售,从几千元的年销售额到千万元的年销售额,夏林村的每一位村民都是见证者,而“茅山天贵老鹅”的创始人王天贵更是亲身经历者。
“没想到,当初自家养的几只鹅,成为了我以及周边群众开启致富路的‘金钥匙’。”近日,看着展览区挂着的《江苏省著名商标》《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镇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镇江名牌农产品》等字样的牌匾,回忆起自己乃至整个夏林村“鹅产业”的发家史时,村民王天贵依旧感慨万分。
(资料图片)
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在夏林村石墩头自然村,王天贵经营的名为美味大酒店的大排档,是经过S266和S340省道的旅客以及货车司机的驻足之所。一天,当刚刚出锅的清蒸老鹅受到食客的一致追捧时,王天贵心里明白,商机来了。“原本自己清蒸着吃的老鹅,没想到他们那么喜欢,15块钱一盆,没过几天家里的老鹅就全部卖完了,因为顾客喜欢将其当做礼品、年货送给自家亲戚。”王天贵笑着告诉记者,做老鹅生意的第一年,他们家养的近百只老鹅远远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
几十只、几百只、几千只......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口感、质量、口碑良好的基础上,在熟客的介绍、生客的光顾下,在新鲜菜品与礼品的转换之间,“茅山老鹅”的名气逐渐打响,销售额每年呈爆发式的递增。现如今,具备烘干机、腌制机、真空包装机等多种设备的1000多平方米现代化茅山老鹅厂就是这条鹅产业链形成的最有力证明。
“一人富裕是孤独的,众人共同富裕才是最满足、最有成就感的。”王天贵的成功,带动了村民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而且,每当有人来向王天贵取“致富经”时,他也倾囊相授。一家、两家、三家……如今,在石墩头自然村乃至整个夏林村,有近60户的村民从事着“老鹅”事业,何连琴就是其中一位。
“因为离王天贵家近,看着他们发家致富,所以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学着做老鹅生意,一年销售大概2万只左右,售价20元—100元不等,净收入有10万块。”看着自家院子里腌制老鹅的大缸,何连琴笑着说道,“我们已经具备了从事生产的营业执照,也从传统的腌制缸转向了专业的机器生产,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我相信老鹅销量会更好。”
民房变民宿激活“山乡经济”
现如今,出门观光旅游,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体验农家欢乐,是每一位游客在节假日期间放松心情、享受美好生活的首选“项目”。在国家5A级景区茅山景区的山脚下,在夏林村前南庄自然村的正中央,一座由村民自发改造的民宿“山前宿”,受到了众多游客的追捧且好评不断。
走进山前宿,记者看到,四栋民用房改造后的民宿具备了茅山景区整体灰白色的格调,仿佛有一种道文化蕴含在内,院子里假山、凉亭、孩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墙壁上盛开的花朵也惹得人移不开眼,四周良好的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去年五一,我们家的两栋楼都被游客包了,一天5600元,两家人一起来旅游的,加上其他散客的话,我们家一年能赚个10多万。”周法仁是周姓兄弟四人的老大,同时也是山前宿的老板,自家民用房改造的民宿能够受到游客喜爱并且带来一定的收入,他是打心眼里高兴。“后面是茅山景区,前面是瓦屋山,四周有水库、农家乐、茶园等,我们村就在中间,于是就想着办个民宿,留住游客的脚步,让他们多点时间充分享受我们本土优质的旅游资源。”
与周法仁有着同样想法的村民在夏林村不算少数,经营着白鹭农业生态园的钱淑霞就是其中之一。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2014年开始,集生态餐饮、垂钓休闲、野营烧烤等为一体的白鹭农业生态园就开始了多元化改造,改造经营民宿就是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走进白鹭农业生态园的民宿区域,记者看到,总共9间房的这里被分为了三个主题区域,美式乡村风格、日式田园风格、中式怀旧风格,且房间一律采用生态绿色的建造方式,材料无公害可回收。“民宿的诞生其实是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我们这里的房间价格在400元—600元一间,疫情前每逢节假日都会有游客前来入住,入住率达60%。”钱淑霞笑着告诉记者,民宿的建成一方面能够使游客安下心来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留住他们的脚步,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本土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像她这种的综合性生态园,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喜爱。
如今,在夏林村,规模性的民宿总共有5家,依托于茅山景区丰厚的旅游资源,这5家民宿都极具本土特色,成为了夏林村村民手中打开致富大门的又一把“金钥匙”。
夏林村
茶园走出共富新“茶道”
夏林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茶农,茶产业文化由此应运而生。在夏林村村委会的不远处,茅峰茶场坐落于此,近300亩的茶园以及独具一格的会客厅、展示厅、住宿区,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景点”。
“做茶产业已经有12年了,园内有白茶、龙井43、福鼎大亳等品种,而且种植的茶叶也曾获得过中茶杯金奖,客户来自全国各地,有新疆的、北京的、上海的、南通的等。”焦军是茅峰茶场的一位负责人,他告诉记者,6年前,茶场还自主研发了名叫茅山白露的白茶新品种,已经申请了专利,获得中国茶叶协会评比5星名茶。“新品种的做工工艺与传统白茶不一样,生产出的茶叶条形不一样,卷卷的,不仅耐泡、口感更好,而且香气也更加浓郁,平均1斤售价千元左右,深受顾客的喜爱。”
近300亩的茶园,每到茶叶上市的季节,采茶与用工是每个茶场所“头疼”的事情。而在茅峰茶场,因为聘请的都是“当地”采茶工人的原因,所以每年的采茶季,不仅仅是茶场收获的日子,更是附近村民们鼓足腰包的日子。“亩数多,而且基本都是手动采茶,所以需要聘请采茶工人,每年采茶的时候园内每天有80多名在岗,最高峰达200人,而且基本都是本地的,一方面离得近,不用愁采摘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周边百姓的就业。”
潘万芳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夏林村村民,每年的3、4月份,都是她化身采茶工人“入职”茅峰茶场工作的日子。一说起自己从事的采茶这份职业以及每年的这份“额外收入”,潘万芳就激动不已。“就在自家门口,距离不远,而且每天工钱在120元左右,1个月算下来能拿到接近5000元的收入,有时候时间长一点,拿的更多,感觉很不错。”
现如今,茶产业已经深深地在夏林村扎了根,在辖区内茅峰、茅业、三茅等三个规模较大的茶场的带动下,村里有近60%左右的村民从事起了种茶事业,全村的茶叶种植面积约1200多亩。
“仅采茶工人,我们村就有700人—800人。近年来,随着村民们不断深耕茶文化,有的茶场还完善了周边的基础设施,形成了富有茶文化内涵的景观带,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驻足,采摘、观光、游玩,极大程度地带动了我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夏林村党总支书记唐洁说。
文稿|张慧民 王欣 唐洁
图片视频|张杰 余晖
编辑|侍文
制图|侍文
第一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