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人眼中的诗仙李白,当初在家人的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对于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和李白朝夕相处的妻子了。

李白一生中有过三任妻子,其中有两位出生于名门望族,所以基本不用金钱发愁。可是李白和第二个妻子的生活,那叫一个穷困潦倒。

眼看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妻子就开始嫌弃李白不务正业,不负责任。面对妻子的指责,李白一个字都没有放在心上,最后还写了一首诗,成就了千古绝唱。

人们看待千年前的名人时往往总是带着滤镜,以至于少了些许真实性。李白豪迈洒脱,但也避免不了琐事的困扰。那么,李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天赋异禀,胸怀大志

无论时间掩埋了多少东西,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李白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一个诗人。按照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出生商贾之家的李白是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的。

显然,他的父亲深知此理,早早就教李白做生意。可惜李白的心全然没有放在行商上面,任父亲讲的天花乱坠,他就是坐怀不乱,研读经书。

为此李父没少和李白闹矛盾,可是怎么样都拗不过儿子,只能随他去了。十五岁那年,李白做出上千字的赋,显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才华。

后来李白厌倦了日复一日的生活,于是趁着家人不注意,收拾行囊出门游历去了。彼时的李白还是个没经过社会捶打的大少爷,完全不知道金钱的重要性。

没两天,李白就把身上的钱给花了个精光,又不好意思回家,只能省吃俭用,得过且过。苦难总是最容易塑造灵魂,长时间的落魄改变了李白的心态。

李白看遍了四方风景,见过了各种各样的人,可是也是真的身无分文了。以前尚且能饥一顿饱一顿,当下只能饿着等死了。

幸好最困顿的时候,李白的好朋友孟浩然出现了。孟浩然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并为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而深感惋惜。

孟浩然和李白一见如故,大方地施以援手。两人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孟浩然马上便要进京赶考了,但是他还是放心不下李白,特意给把人的生计都安排好了。

有一天,孟浩然对李白说:“李兄啊,我看你也到了成婚的年纪了,我有一位极佳的人选。如果你有意愿,我可以帮你牵线搭桥。”

李白想自己在这么游荡下去不是办法,确实需要一个人来照料他的日常,所以就答应了。孟浩然介绍的许氏是前宰相的孙女,家世相当显赫。

许氏长得亭亭玉立的,李白一见到她就动了心。回去之后,孟浩然就问:“李兄,这许姑娘怎么样,可是你理想的妻子。”

李白说:“甚好。”孟浩然哈哈大笑,说:“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放心了。而且这许姑娘颇有才情,很喜欢你的诗,婚后你们一定能相处的来。”

在孟浩然的撮合下,李白和许氏很快就成亲了。李氏家里非常有钱,婚后李白就搬进了她家,一下子解决了经济危机,再也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

按理来说,许氏是李白的粉丝,又是家财万贯的主,肯定会支持李白的入仕为官的梦想的。她真的会嫌弃李白痴迷作诗呢?又是为什么要嫌弃李白?

生儿育女,续弦另娶

许氏和李白二人的确是琴瑟和鸣,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相爱的十年间,许氏还为李白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儿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可惜红颜薄命,许氏也只陪伴了李白十年,就不幸去世了。那一天,李白感受了巨大的痛苦。只是身后还要继续过下去,尤其是两个小孩子还要大人的照顾。

十年来,李白习惯了妻子的面面俱到,别说料理孩子了,他可能连自己都管不好,所以急需再找一个贤内助。不久,另一个能干的女儿就出现了。

孙氏是一个寡妇,家里没什么钱,但是却非常能干。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白决定娶孙氏。和许氏在一起时,李白吃穿用度全部是许家出。

现在李白另娶,自然要开始自力更生了。李白带着两个孩子搬了出去,手里根本没什么钱,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即使是这样,李白依旧读书作诗,一家子的重担全压在孙氏身上。

孙氏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还是不能改变一家人的处境。更要命的是,李白这个人花钱还大手大脚的,走在街上,看见什么喜欢的书画,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

日子捉襟见肘,花销源源不断。终于李白再一次抱着一堆书画进门时。孙氏爆发了,她对李白吼道:“买买买,整天净会买这些没用的东西,能不能看看你的孩子们,再这样下去,只能等着饿死了。”

李白听后不以为意地说:“你们妇人就是目光短浅,我进入努力做学问,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被君王重视,为天下苍生做事,怎么能为了温饱此等小事劳神呢?”

这话直接把孙氏给气笑了,她指责李白:“那好啊,你以后不要再吃我做的饭了,你就一直呆在你那破书房里好了,我倒要看看你能搞出什么名堂。”

明明是一时的气话,李白却当真了。从此以后,李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文学上,整日就是吟诗作赋,累了就出去和朋友喝酒。

虽然在此期间,李白写出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但是收益却微乎其微。一家人的生活费有时还要靠朋友资助,孙氏简直要被气吐血。

在孙氏眼中,李白完全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懒人。可是说也说了,劝也劝了,李白就是没有半点要改的意思,整天就做着入朝为相,执掌风云的美梦。

久而久之,孙氏彻底把李白放弃了。她已经不期望李白能干出什么事业了,孙氏唯一指望的就是李白不要出去花天酒地,胡乱置办些没用的物件。

没想到,不久之后,李白直接让孙氏震惊了。原来是唐玄宗派人来召李白入朝做官,也就是在这时候写下了让人口口相传的经典名句。

年过四十,李白终于靠自己的才华被朝廷发现了。他盼望在朝堂上大展宏图,李白很放心地把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了孙氏,他能干出怎样的事业?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有一天,唐玄宗在路上听到了一个秀才在念诗,瞬间被吸引住了。上去问:“这首诗还不错,从意境的用词都相当不错,这是你写的吗?”

秀才也是个老实人,根本没想利用这个机会讨好唐玄宗,他说:“不是,这是李白写的。”那时候的李白已是小有名气,唐玄宗回去一问,就全都清楚了。

不消几日,唐玄宗就派人去把李白接到朝中。和李白设想的一样,他被封了官,但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学士,完全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

原来李白还能安慰自己说,唐玄宗是要观察一下他的实力。等到他把多年的学问用到政治上的时候,封爵不是问题。

随着时间拉长,李白发现唐太宗只是想让陪着寻欢作乐而已。唐朝最重视诗歌,唐玄宗很会赏鉴,审美要求很高,所以才会给李白一个虚职。

两年过去,李白依旧是一个翰林学士。理想中的国事奏章,他一个都没有接触过,反倒是写了大量的诗歌。虽然那也是他所喜爱的事业,但他根本不想通过这样的途径。

渐渐的,李白发现自己曾经向往的朝廷,压根就没有想象般的那样美好。身份早就注定了一切,就算李白再有天赋,最终也只是任人取乐的工具人。

生性洒脱的李白又怎么甘愿被人摆弄,他找了一个机会,正式像唐玄宗请辞,说是朝堂不适合他,他要继续回去云游四海,快意人生了。

刚一听,唐玄宗还有一点生气。李白在朝两年,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的,完全没有把高官贵族放在眼里。就算是面对皇帝,李白也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不如李白去向唐玄宗请辞,那态度根本不像求人,更像去通知人一样。看李白那副非走不可的模样,唐玄宗知道自己没办法阻止,除非把人杀了。

可是他实在不愿意白白浪费一个文学天才,唐玄宗叹了一口气,最终还是放李白离开了。转身的那一瞬间,李白如释重负,他终于放下了保家卫国的执念。

从此,李白只是一个诗人。一股别样的情绪浮现在心头,李白顿时有了灵感,会笔写下了一首《南陵送儿童入京》。

其中有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常常被后人引用,属于经典中的经典。李白用豪迈的诗词没结束了朝堂的纷杂,成为在一个真正无拘无束的人。

正如当初不在意妻子的嫌弃,后来的李白也没有注意过任何人的眼光。他依旧挥洒这对文字的热情,喝着最烈的就,成就最豁达的人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