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底色。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在这里撰写,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曾在这里召开。
紧抓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契机,上杭县以红色资源打底,将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村振兴三者紧密结合,取得了“过去有红色故事、今朝有美丽新颜”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红色内涵更加丰富、富民产业更加兴旺三大变化。
6月初,记者来到上杭县才溪镇下才村、古田镇溪背村和苏家坡村,在红土地上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发展。
变化一
夯实基层党组织
打造红色党建新标杆
下才村打造的红军公田一景。
下才村是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坐落于此,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下才村采访,见到了满头大汗的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伟。
“不好意思,我刚从县里汇报回来。”“去汇报什么?”记者问。“村里流转了280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准备上农机平整土地,搭建附属设施,我去县农业农村局争取农机补贴。”“能补多少?”“少说也有七八十万呢。”说完,王伟咕咚咕咚灌下一大杯凉白开。
王伟是龙岩市“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好支书。作为村里的“火车头”,他深知无论是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还是绿色产业发展,靠他一人肯定不行。去年,借着村“两委”换届契机,下才村实施“能人引领”工程,动员和吸引经济能人、致富强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换届后的新班子平均年龄39.4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75%。其中新任支委吴福祥带头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百香果30亩、西瓜10亩、脐橙15亩。
古田会议旧址。
在翠色簇拥的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作为会议会址所在地,溪背村是一块永载史册的红色土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文兴说,溪背村被红色血脉浸染,村“两委”班子特别有战斗力、凝聚力,党建工作也始终走在全市前列。依托全市开展的“红领行动”(红色基因领航和推动发展行动),溪背村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在古田会议旧址群中开展“红古田大讲堂”“红土初心讲堂”等党建活动,以“线上+线下”“室内+室外”“会场+现场”形式,创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党建品牌。
在距离溪背村16公里的苏家坡村,“红土初心讲堂”也同样开展得热闹有成效。5月6日,古田镇“红土初心讲堂”一期在苏家坡村举行,全镇36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党性忠诚教育和乡村振兴培训。在“树槐堂”“鸿玉堂”等红色革命旧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贵兴当起了讲解员,声情并茂讲述那段珍贵的革命历史,交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经验。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苏家坡村又创新开展了“模范苏区讲习堂”“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党建活动,真正将“红色基因”融入党支部血脉。
党建品牌村村有,这会不会陷入新的尴尬处境:旧品牌没出成绩、新品牌也不出彩?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邓平表示,组织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支部鲜明导向,一方面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为抓手,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压担子,努力打造上杭“红色”党建新标杆。另一方面通过组建指导组、指定专人负责等形式,加大对各村党建品牌策划、培育、推广等工作的指导力度,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可复制、能推广的“杭川党旗分外红”党建品牌,使基层党组织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赶有方向。
变化二
深挖红色资源
丰富红色村庄新内涵
在下才村发坑自然村,村里的老百姓常常自豪地说:“是毛主席亲自给我们改的村名。自打改名以后,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曾经,这里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在旧社会压迫下,老百姓生活日益贫困,大家都叫这个村为衰坑。当毛泽东知道衰坑百姓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暴动,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他建议将村名由衰坑改为发坑,并将新村名写进了《才溪乡调查》这篇著作中。
才溪镇科技副镇长、二级主任科员王瑶漪一边讲述发坑村改名的故事,一边领着记者参观红色旧址。在经过一面长达40米的白墙时,王瑶漪停下说,之前县里想用这面墙彩绘毛主席开展才溪调查的故事,我们觉得何不用这面墙讲述下才村自己的故事,比如发坑改名,村里的林金堂、林金森、林金香“红色三兄弟”以及林仲森、林仲德、林仲达“英雄三兄弟”等。目前,镇里正在着手制定规划,利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补助资金,将其打造成为将军烈士浮雕壁画广场文化墙。
走进溪背村,是随处可见的红色: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标语,红色的商店,红色的旧址……作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村,古田镇党委书记华娟表示,做就要拿出成绩、形成示范。古田镇成立了溪背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留空、留白、留旧、留文、留魂、留绿”的思路,着力保持古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原有山水风貌和格局,坚守规划建设底线,统一建筑风格和色彩,保护好小镇的内在气息。坚守红色资源保护底线,制定古田会议旧址群革命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古田会议会址等红色革命旧址的维修保护工程。
为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古田还推出“十个一”活动:当一回红军战士,缅怀革命先烈;听一个红军故事,追忆峥嵘岁月;学一篇主席诗词,陶冶革命情操;唱一首红色歌谣,激发爱国情怀;行一段红军路,重温革命历史;煮一顿红军饭,体验艰苦岁月;打一场模拟战,接受战争洗礼;开一次运动会,激发人体潜能;写一篇红色征文,传承红色基因;领一枚荣誉勋章,争做时代新人。
苏家坡村有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早期党校“闽粤赣三省干部训练班”旧址“鸿玉堂”,毛泽东同志休养、读书的“主席洞”等红色景点,被列为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上杭县制定《关于推动古田镇苏家坡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的实施方案》,对红色景点夜景进一步提升、对村内沿红色革命旧址环村道路提升改造,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完善环卫设施,推进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551万元,预计明年3月底完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项目公开招标,村“两委”干部自觉践行“回避项目,不参与工程”的承诺。古田镇镇长梁尚荣说,“没有发洋财的观念”是《古田会议决议》上的一句话,它镌刻在所有古田干部心中。
红色资源的保护与维修,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上杭县发挥中央补助红色美丽村庄项目资金的撬动作用,积极争取和对接上级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和革命旧址遗迹保护维修资金共计3580万元,统筹使用投入到红色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中。
变化三
探索多种富民产业
红土地结出“金果实”
苏家坡村全景。
“苏家坡穷山窝,地瘦人穷石头多;三餐稀粥地瓜饭,出门三步就爬坡。”曾经,苏家坡村流传着这样一段歌谣。如今走在村里,村道整洁,环境优美,图书室、篮球场、公园一应俱全,村民住宅按照客家风格统一改造,墙面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和红色元素,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民脸上挂满笑容。
“变化得益于民俗小镇的建设。”苏家坡村全村老百姓都姓雷,是古田镇唯一的畲族行政村,也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试点村。苏家坡村挖掘整理畲族古籍文物,将闽西畲族陈列馆设在树槐堂内,以畲族风情为特点打造民俗旅游体验小寨,同时以红色旧址为核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以贵妃鸡养殖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以百香果等果蔬种植打造采摘体验基地,村民收入“噌噌”往上涨。2021年,苏家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溪背村村民廖永忠从事餐饮和民宿业有十多年,对旅游致富有着切身体验。过去,他的老房子在如今古田会议会址停车场,建设会址时搬迁,从小就在古田会议会址旁长大的他,亲眼目睹了村里红色旅游产业的兴起和繁荣。“随着红色旅游热度的提高,我们生意也越来越好。”廖永忠说。
溪背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古田会议品牌效应,以古田溪“一河两岸”建设为引点,以店坪路改造提升为引线,将笃厚堂、红军食堂、红四军第三纵队政治部、红军标语墙、红军井、齐勤堂及红军医院等红色建筑穿线成片,推进周边商铺提升、风雨连廊建设、红色主题彩绘,形成全方位沉浸式体验红色学习线路,加快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衍生出研学旅行、教育培训、养生休闲、购物、餐饮等8种服务业态。2020年以来,古田会议旧址群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带动村内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溪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8万元。
下才村党支部筹集200万元领办成立年年好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进行果蔬种植、开发景区休闲旅游项目。2021年合作社流转抛荒耕地200余亩,分季轮种生姜、包菜、花菜等,解决本村近百个富余劳动力就业,村集体增收约40万元。
“干革命走前头,抓生产争上游。”今年上杭县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上杭县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集中打造一批村党支部领办的运作规范、规模适度、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
作 者 | 记 者 李 慧 周 妍 林华维 通讯员 熊功首 黄洪辉
编 辑 | 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