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解决群众在获取健康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多学科、多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学会在深化“互联网+护理服务”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上门护士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持续探索科技赋能延续护理服务的先进经验,现将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更是需要全社会去关注、关爱的一个庞大群体。为老年患者、失能失智患者逐步完善延续护理居家服务体系,以各学科优秀的护理团队作为人才支撑,通过“线上下单、线下上门”的服务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就医协助、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以及老年照护等服务,能够有效满足老年群体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
二、显著成效
一是全省专科护士队伍不断壮大。学会结合护理学科发展和临床护理需求,借助“e护考培”系统,每年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重症、造口伤口、PICC等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2398名学员顺利结业,进一步规范了上门护士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完善延续护理居家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是省级护理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学会积极联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基于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研结果及互联网诊疗工作准则,率先在全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打造省级护理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共计205家医疗机构有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1.9万余名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注册并实名认证,服务对象近3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滴滴一下,护理到家”。
三是延续护理服务专业性不断加强。整个延续护理服务流程协同配合团队支撑、平台支撑、健康数据支撑,逐步实现服务对象拓展(从本院出院病人拓展到全人群)、服务主体拓展(从三级医疗机构拓展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方式拓展(从被动服务拓展到主动服务),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得到协调、延续的医疗照护。
四是通过理念融入提升群众获得感。结合主题教育内容,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使护士的功能、任务、角色定位更加贴近对患者的全程、连续、无缝隙服务,使患者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权利、人格、尊严和需求得到满足,切实提升护理服务的内涵,进一步打造新时代护理新形象。
三、经验做法
(一)有效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高效优质的老年护理服务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将老年护理专业护士作为紧缺护理人才,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培训,提升其从业技能,有利于探索建立和发展职业队伍,扩大老年医疗护理人力资源,更好地适应老龄社会需求。
(二)进一步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
充分考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借助学会自主研发的“e护考培”系统,学员可随时随地实现与知名专家一对一,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自主平衡工学关系,同时保证基层学员享有同质化的优质教学资源。
(三)有效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
创新培训方式,学员按计划完成理论课程进入基地后,可通过“高龄体验”切实感受老年人的身心变化和照护需求,把握重点学习内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带教老师可直接通过“e护考培”系统对学员的各项学习、操作表现进行赋分。
(四)持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逐步实现“互联网+护理服务”与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有机结合,为出院患者提供在线护理咨询、护理随访、居家护理指导等延续性护理服务,推进护理服务实现从医院到基层、社区、家庭的有效衔接。指导三级医疗机构发挥对下级医院的指导、帮扶、带动作用,二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要服务供给单位。学会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基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延续护理服务。
(五)积极防范执业风险
省级护理服务平台采取措施积极防控和有效应对风险。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核验其身份信息、病历资料、家庭签约协议、健康档案等资料;为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提供手机 APP 定位追踪系统,配置工作记录仪及一键报警、延时预警等装置,并为其购买医疗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
(六)推进县域内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
结合实际,探索在县域内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共同体,整合辖区护理资源,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机制,探索三级医疗机构指导和帮扶、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参与,就诊、住院信息和个人健康管理相结合,分层分类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模式。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逐渐实现资源统筹利用、管理同质推进、信息联通共享,进一步提升县域整体护理服务能力。